紅色傳承 | 撐起竹竿一步步測量灘涂……工程師張勇勇攀高峰,做好海洋基礎調查工作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張勇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基礎地質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黨齡23年。曾牽頭完成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填補了我國小比例尺海洋地質國情調查空白,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6月29日,剛剛結束在延安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暨黨性教育培訓班后,6月30日,張勇就投入到緊張的研究工作中?!白鳛辄h員,要發揮好實事求是、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攻堅克難、勇攀高峰,做好我國的海洋基礎調查工作,為我國經略海洋、探索海洋奮斗不止?!睆堄抡f。
張勇在海上進行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
撐起竹竿一步步測量灘涂
“目前,我們正在做我國管轄海域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這項工作自2009年開始,未來至少還需要10年?!睆堄抡f,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根據不同比例尺國際分幅,運用多波束、地震、鉆探、實驗測試等高新技術手段獲取高質量海洋地質資料,查明獲取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礦產資源分布、地球物理場與地球化學場特征等基礎地質因素,并編制滿足國家需求的不同比例尺基礎性、專業性、應用性圖件,為海洋經濟發展與規劃、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工程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提供支撐。
我國管轄海域1:25 萬海域調查共要完成199個圖幅,第一幅圖幅就是張勇牽頭完成的,“測量的區域就是我們青島附近的黃海,所以取名為‘青島幅’。”張勇說。
別看只是“小小”的一張圖,卻覆蓋0.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0.9萬平方公里的陸域,花費了張勇和團隊4年時間。
張勇介紹,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最關鍵的環節是獲取高質量海洋地質數據,數據必須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這就需要對每一次數據測量都精益求精。
“在調查這個海域時,沒想到難點出在了我們膠州灣?!焙Q髤^域調查需要陸海統籌,團隊成員需沿著一條由陸向海設計好的一層斷面進行勘測,這樣就有了由海岸到大陸架延伸的數據。
“膠州灣灘涂眾多、泥質松散,所以船也進不去,無人船也進不來。”由于當時技術尚不先進,只能靠人工測量。所以,團隊成員就拿著竹竿和儀器從海岸一步一步向灘涂走過去,進行測量?!按┲ぱ潯⒛弥窀?,我們都開玩笑說像在趕海?!本瓦@樣,伴隨著灘涂上肆虐的昆蟲,張勇和團隊成員深一腳、淺一腳一步步完成了膠州灣海域的調查。
最終,張勇牽頭完成了我國首幅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試點工作,建立了技術方法體系,為我國全面實施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起到了引領性和示范性作用。
完成了首幅圖也不能松懈,張勇帶領團隊繼續奮戰。2015年在閩北海島綜合地質調查過程中,張勇帶領8位項目組成員在海島工作3個多月。5月-7月的閩北海域多臺風天氣,“我們多次遇到臺風、暴雨等天氣?!睆堄戮偷谝粫r間帶領大家做好安全措施。在進行海島外業調查過程中,無人踏入的山澗、荊棘密布的叢林,都是他們調查的區域,張勇也總是帶頭走在最前,在林木草叢中披荊斬棘,獲取到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目前1:25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已經完成了34個圖幅?!拔磥砦覀冞€要繼續努力?!?/p>
填補我國小比例尺海洋地質國情調查空白
其實,在2019年,張勇已經牽頭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中國管轄海域1:100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集成工作。
這項工作自1999年開始,“當時我們的海洋區域圖件大部分是收集的資料結合自己實測,這次是完全由我們自己來實測的?!弊畛醯墓ぷ鞣浅FD難,所以老一代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者參考國外一些先進技術手段,根據我國海域特色,編制了調查手冊,采用當時比較先進的技術,進行了一次摸家底式的地質調查。2018年,張勇作為負責人開始對調查成果進了集成,“我們對管轄海域海洋環境、資源、地球物理場、地球化學場、礦產資源分布、生態環境評價、海水質量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編制了29張海洋地質系列圖,公開出版了6張圖件,分別是地形圖、地質圖、構造圖、盆地分布圖、環境地質因素圖、沉積物類型圖。
這項工作填補了我國小比例尺海洋地質國情調查空白,首次形成并發布了基于實測數據“一圖一庫一報告”系統性成果,創新性地提出了“東亞洋-陸匯聚帶多圈層作用”等多項理論模式,系統化、規律化和理論化的重大成果有效推動西太平洋邊緣海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
目前張勇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地質調查專項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科技論文140余篇。
現在,作為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基礎調查工程首席專家,張勇每年有近5個月時間在北京,參與我國海洋基礎工程的頂層設計以及重大成果集成和服務應用。
在今年五一期間,張勇獲得2023年“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一路走來,黨員的身份一直激勵著我,成為我前進路上的指引?!睆堄抡f。
希望我國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以前我們都是在所里進行黨員學習,這是我第一次去到延安,系統性地學習了延安精神,5天的學習這讓我受益匪淺?!痹谄咭磺跋Γ鄭u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黨員到延安學習,舉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讀書班暨黨性教育培訓班。
張勇已經有23年黨齡,說到入黨,還要追溯到他研究生時期。張勇1970年出生在大連,對海洋有著深深的眷戀,1990年大學考到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工作5年后,又考上海大研究生、博士生,“因為工作了5年,所以我倍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所以在研究生期間,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我周圍優秀的同學、導師很多都是黨員,這讓我非常敬佩。”2000年張勇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在海洋地質調查事業中,他也將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貫徹到底。同時,張勇也是這樣要求他的學生的。
叢靜藝是張勇帶的博士后,2021年博后入站,2023年5月出站,目前就在張勇團隊繼續從事海洋區域調查工作。
“2017年,我還是在讀博士生,在一次學術交流會議上有幸聽到張勇老師的報告,當時他還是頭發茂密黝黑。2018年我來到海地所聯合培養,合作導師就是張老師。再見張老師,頭發已花白,看著眼前人,明明短短兩年時間,卻恍如隔世。原來2018年正是我國管轄海域1:100萬成果集成工作的關鍵時期,他的頭發都被熬白了。”叢靜藝說,在后來跟隨張勇學習過程中,老師一直教導大家科研注重兩件事,一個誠信,二是創新。做科研如同做人,應該講誠信,千萬不能弄虛作假。他始終以一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學生。
張勇說,海洋基礎地質調查是國家基礎性與前瞻性工作,是國情調查,是增強我國在國際海洋地學前沿的話語權,服務海洋強國戰略重要科學決策依據。
“我國的海洋事業任重而道遠,未來我會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帶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立足科研崗位。”張勇說,希望未來5-10年時間,我國的海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