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肖像:電瓶車與三輪車帶來的希望,那些“藍色”和“黃色”的“逆行者”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王田 王天書
在疫情管控措施全面放開后,許多市民選擇線上辦公或居家休息,街上的車輛和行人較往常少了許多。但是在島城的大街小巷間,有著這樣一群“藍色”或“黃色”的騎手小哥、快遞小哥,依然穿梭在工作的第一線,他們甚至比疫情管控放開之前更加忙碌。快遞小哥在貨架前清點快遞、緊急清倉,騎手小哥穿梭在各小區和樓宇之間,電瓶車和三輪車里裝的不僅僅是藥物和日常生活用品,承載的也是親友間的關愛與呵護。騎手小哥和快遞小哥一起,滿足居家市民的生活需求,也在讓這座城市在軌道上正常運轉。
商場中正在工作的外賣小哥
前幾日,記者也陽了,高燒不下,自行居家,打開空空如也的冰箱,記者的肚子開始“咕嚕嚕”的唱起歌,于是外賣平臺成了記者的希望,買點水果備點菜,挺上一周病應該就好了。早在12月18日內前后,記者就聽了不少北京朋友抱怨,諾大的城市外賣配送地如此之慢,有時候甚至等不來一個騎手接單,刷刷社交平臺也可以看到,北京、上海、江蘇、重慶多地相關部門鼓勵有條件的市民加入騎手行列,“眾包”騎手在國內忽然間多了起來,其中有的是醫生,有的是程序員,有的是則是棋牌室的老板。外賣究竟有多難等,記者也頗有心得,下午一點多下單,直到四點多鐘,平臺依舊在等待外賣小哥,有的時候小哥接單了,卻遲遲未能到店取餐,“預計送達時間”一拖再拖,那些能送上門的外賣就像是驚喜和饋贈一般,“拯救”了記者的腸胃和生活。
肖像一:入行16天的外賣小哥
“沒想到參加工作沒幾天,身邊這么多人就都陽了,我身體素質不錯,已經進了‘決賽圈’,希望自己能挺下去。”小蘇是某平臺的外賣小哥,這是他來到這個平臺工作的第16天,在這份工作之前,他是一名旅游行業從業者,因疫情緣故經營告停,決定開始送外賣。
開啟外賣工作沒幾天,小蘇便迎來了這“歷史性的一刻”,疫情政策發布后,整個城市像解鎖一般地放開了,小蘇身邊的同事陽了不少,送藥的單子也多了許多,小蘇作為騎手小組的“中流砥柱”,在青島這個城市行走著、穿梭著、奔跑著。
小蘇告訴記者,剛開始送外賣的時候,經驗較少,接單并不多,每天大概在30單左右,跑過了午高峰和晚高峰,剩下的時間便是回家吃飯休息,那時的小蘇認為,這工作并不累人,留給自己的清閑時間也比較多,而隨著身邊一個個同事因新冠病毒感染而居家治療時,小蘇的訂單一股腦兒地涌了進來,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10個同事,陽了3個人,你別看只是3個,我們這個組3個,其他組也是3個的話,這樣送外賣的人算下來是少了很多的,加上現在很多人都居家了,沒辦法出去吃飯,都開始叫外賣了。我從一開始一天只有30單,現在變為了60多單,多的時候一個人身上‘背’了8個訂單,有時候跑起來了,感覺在整個城市像風一樣穿梭著,一刻不停歇。”小蘇說道。
街景之“送餐一角”
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下午5點至晚上8點是小蘇加入外賣行業第一天的工作時間,而最近,小蘇的工作時間變成了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多,還沒來得及吃上口飯,小蘇下午的工作開始了,喘息片刻后,小蘇從3點多鐘開始送外賣,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多點鐘。“想來也是苦,回家后家里沒什么現成的吃的,自己也點了外賣,也是沒人接單!”小蘇無奈地笑出了聲。
同事陽了的這段日子,小蘇似上了發條一般,每天疊加的工作量,讓他在進入行業后,收入明顯可觀了不少。“因為騎手比較少,每單的配送費確實會有所提升,平均每單要比從前高出2塊錢左右,每天下來收入比之前高200至300塊錢。”小蘇又表示,這場風波對他來說應該也算是一把“雙刃劍”,收入雖然增多,但因平臺的機械性派單模式,不少外賣小哥也多少受了些委屈。“平臺派單也不是人為的,有時候派的確實比較亂,自己身上背的單子又比較多,有的在這個位置,有的又在這一單的對角線,這種情況下自己也會拒一些單,然而拒單以后,我們騎手也受到了封號的懲罰。”
“除了被封號,其實有時候背的單子多了,難免會出現超時的問題,商家出餐比較慢,就算一刻不停地跑,有時候也沒辦法保證每一份餐都準時準點到達大家手里,即便是在這段騎手緊缺的日子,因為超時罰款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小蘇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這次的報道,能夠打動平臺某些機制,適時的對騎手們,更加有溫度一些。
正在等待出餐的外賣小哥
入行已經16天,每天除了送飯就是送藥,有時候覺得自己是個“江湖郎中”,小蘇在采訪時打趣地形容自己。大約在開啟外賣工作的第二天至第三天,小蘇手上的送藥單變多了起來,他曾一度懷疑平臺派單是否出了差錯,直到看到同事們也變成了出入藥店的常客,才明白,可能一個“特別的時期”真的到來了。“少的時候六七單,多的時候十多單,都是藥店送藥的,我的工作還是只干午高峰和晚高峰,我相信全天配送的騎手肯定送藥的訂單會更多。包括這幾天,送藥的訂單也是居高不下的,其實要說近段日子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不是什么同事陽了有多少,自己工作多繁重,而是現在需要藥品的人太多了,真的很希望大家伙都能健康。”
當前,小蘇稱自己仍在“決賽圈”內角逐,雖然總覺得距離“陽圈”只差臨門一腳,但是能扛過一天是一天,為了保證每天的高強度工作,小蘇堅持要求自己不論工作多忙必須保證正常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采訪不到三十分鐘,小蘇打斷了記者的問題,稱自己又要進入工作狀態了,沒過幾秒,電話那頭傳來了風的聲音。“單子積壓的太多了,肯定還是需要人送的,我先不說了記者朋友,忙完了我們聯系。”話音落下時夜幕早已降臨。
肖像二:達達快送騎手
“逆風而行” 用戶的一聲聲感謝驅散寒意
入冬后,青島氣溫下降、寒風凜冽,但是與寒冷天氣相比,達達快送的騎手成師傅卻忙得熱火朝天。
據成師傅介紹,他曾做過近一年的美團騎手,三個月前轉到達達快送工作。作為一名專送騎手,成師傅每天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每天工作排班時間是早上6點到晚上12點,我自己一天會工作滿8小時,具體的工作時間可以自己選擇。”談到青島全面放開對專送騎手工作的影響,成師傅表示工作中最直觀的變化便是運送物品種類的不同,“放開前,訂單大多是在寫字樓間送文件,或者為客戶送鮮花。放開后,前期訂單主要是運送抗原檢測劑,后期會有親人、好友間互相送急救藥品。”運送的物品種類不一樣了,成師傅也從各大寫字樓“轉戰”小區和人口聚集較多的街道,走樓串戶、爬樓也成為了工作中的家常便飯。成師傅認為,現在青島處于新冠病毒傳播、感染的緩沖期,跑腿騎手中有“中招”的,但是有的也已經“陽康”并返回工作一線,實際的工作強度并沒有明顯變化。“但是由于訂單客戶多是居家隔離人員,大多數訂單完成都需要爬樓,所以體力消耗還是增加了。”除了爬樓次數增加,有的平臺新用戶使用小程序不熟練,輸入了錯誤的住所地址,也導致跑腿騎手需要重復運送物品,造成了時間的浪費。但是對于此類時間和體力的消耗,成師傅并沒有覺得多么辛苦和勞累,“現在很多人都在居家度過一段難捱的日子,我們能送一單是一單,能幫助一個人是一個人,能幫助一家是一家。”
扎堆停放的送餐車
運送藥物、抗原檢測劑的訂單數量直線上升,已經超過了日常寫字樓間文件運輸的訂單數量,這也表示成師傅等跑腿騎手們現在面對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感染者或者疑似感染者。“現在抗原檢測劑在騎手之間也十分緊張,我們都非常注意自身防護”,成師傅介紹,現在騎手們的配送方式也由之前的當面交付轉變為無接觸式配送,“我們將商品送到客戶門口后會拍照留證,在離開樓座或小區后再跟用戶進行電話確認并驗收。”雖然經常直面感染市民,但是在接單過程中,成師傅也遇到了讓他感覺十分溫暖的事情。12月25號,成師傅接到了一份幫買藥品的訂單,他隨即撥通客戶電話確認藥品價位等,但接通電話后,成師傅發現客戶的嗓子已經沙啞難以說話,但是客戶還是對成師傅接單幫助買藥表示感謝,并提醒成師傅將藥品放到自己門口后就立即離開,不要觸摸任何東西。客戶的叮囑也讓成師傅十分感動,他也希望能有平臺建立藥物流通通道,進行藥物置換,讓大家快速康復。
目前,由于訂單多是各小區間的短距離配送,成師傅的跑腿訂單數量較以往更多一些,每日平均在22單左右。“現在青島的跑腿配送情況還不是特別緊張,我身邊也有小伙伴‘中招’在家中靜養,但是也有的同事已經‘陽康’并返回了工作一線。除了我們之外,餓了么、美團、順豐等都還在進行同城配送,暫時沒有出現如北京等城市需要呼吁市民參與配送的情況。”而成師傅所在的達達快送平臺也通過提高每單價格的方式鼓勵騎手接單。“有的騎手自己身體不適,也有的騎手自身不喜歡接需要爬樓派送的訂單,所以平臺通過提高每單價格來滿足騎手的訂單收入需求,提高大家的接單積極性。”據成師傅介紹,他每單的收入比之前增長了20%左右。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開后,平臺對于跑腿騎手派送價格的調整是直線上升的,但是與此同時,騎手們也都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這段時期對跑腿騎手們來說可能算是‘紅利期’,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城市能盡快恢復正常,希望大家的身體也都能盡快康復”,成師傅說道。
冷清的商場,取完餐的外賣小哥
“您冒著這么大的風、這么冷的天氣來送東西,真的太感謝您了”。在派送訂單的途中,成師傅也收到了許多市民的感謝。“派送訂單時,我們完成的不光是客戶的金錢消費與騎手的服務,也是用戶與騎手之間的情誼。”正是這份感謝與情誼,讓成先生等跑腿騎手頂著凜冽的寒風在大街上、小區間穿行,配送箱中裝著的是客戶們急需的藥品、抗原檢測劑與生活用品,承載的是親人、朋友間的牽掛,而成師傅等跑腿騎手們將彼此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除了外賣,快遞也忽得停滯了,半個月前記者購買了近二十個包裹,都像是說好了一般,最近的一條物流信息皆已更新為:“物流異常提醒”。等待快遞的心情是焦灼的,其中有藥物,還有給朋友的圣誕禮物。每天臨睡前翻開物流信息,并沒有幾條做了更新,考慮到當下的情況,記者沒有投訴和催促,只能等,等這段日子過去。
肖像三:陽過”的快遞小哥
中轉站每天下來1200多個件 清倉工作仍在繼續
“陽了7天后,我終于回到崗位。”小李是某家物流的快遞小哥,入行2年了,終于陽了。說到“終于”二字,小李松了口氣,好像總有這么一天,早點來臨也能早點康復,他告訴記者,恢復工作這幾天,每天都是鋪天蓋地的快件,壓在中轉站、壓在倉庫、壓在快遞車上、壓在每一條小三輪跑過的路。
視覺中國供圖
青島全面放開后,小李有一半同事進入了“陽圈”,整個部門“癱軟”了下來,快遞也很少來到站點,就像是無人發件一樣,他們的工作停滯了。然而在一個周后,不少快遞小哥選擇回到工作崗位,小李就是其中一員。“第一波陽康的慢慢也回到了崗位上來,尤其是青島中轉站那邊,平均每天送來1200個快件,目前回到崗位的快遞員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在卸快件送快件之間度過,自己突然變得很機械!”小李說道。
小李稱,目前站點仍處于清倉階段,陽了的這7天,中轉站已積攢大幾千個的快件。“三天前站點的快遞就開始增多了,都是中轉站壓下來的,前陣子沒人上班,現在每天都會下來一批。我們已經清倉三天了,到現在仍有4000多個件沒有清完,真的是太忙了,而且我們主要是以大件為主,我自己手上目前壓了近800多個快件,一個車只能拉四五十個件,真的很讓人頭疼。”
視覺中國供圖
談及工作中的變化,小李感慨,藥物的快件確實有所增加,某些藥物成為了重要物資,也走上了快遞之路。“這幾天有的人也在聯系我們送藥,其實我們物流主要是以大件為主的,不少人找到我,說是別的快遞發不了了只能通過我們發,但目前不是全部的快遞員都已恢復上崗,現在堵在路上的快件依然很多,而且不能保證時效性,有些人聽了以后決定就放棄發件了。”
早7點半上崗,晚8點多依然在派件,電話采訪中小李稱自己除了早飯稍微吃了點東西,中午晚上都粒米未進,已經感覺不到餓了,電話那頭的小李輕描淡寫地說道。“工作量太大太大了,現在吃不吃飯全看自己餓不餓,今天很巧,兩頓都還沒吃,有時候能吃上一點,也是抓緊時間隨便墊吧墊吧。”
陽過后的工作,讓小李覺得像是又來了一波“雙十一”,收入確實也可觀了不少,此外,聽同事們說,公司也下放了補貼政策。小李告訴記者:“快遞就是干多賺多,這么多件,肯定收入要多一些。我聽同事們說,公司也是為了鼓勵我們回來上班,那些陽了但已經不發燒了的快遞員,可以選擇回來上班,能給一部分補助,但是具體給多少不太了解,現在還沒到發工資的時候,希望這個補助是真的。”
小李稱,目前自己分管的片區共有20多個小區,單是12月27號這一天,已經跑了十幾個小區,送出了100多個大件。全面放開后,快件確實變多了,但是從方便度來講小李稱自己確實也輕松了很多,曾經進出小區需要出示核酸報告與健康碼,現在走到門口卻未設有任何關卡,工作效率上進步了一大截。“走到門口沒人管,保安只是問了問我去幾號樓就沒有再說什么,那一刻我已經拿出了手機準備出示健康碼了,2年了,這個習慣好像已經長進了肌肉里,成了慣性。”
“再就是因為現在陽的人挺多的,都會打電話讓我放門口,我一般都問問著不著急或者快件重不重要,如果著急的話,即便對方陽了我也會送,能力范圍內最快的速度送到他們手上。”當前小李仍在爭分奪秒的清理庫存,眼下“年貨節”又要來了,快件數量將只增不減,何時能將快遞清理完畢,小李嘆了口氣,稱仍是個未知數。
不論是小李還是小蘇,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城市中這些“快遞人”、“外賣人”的縮影,在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開后,在馬路上穿梭的騎手小哥和快遞小哥組建了四通八達的城市配送網絡,每天都需要“直面”新冠病毒感染者,爬樓、走街串巷成了家常便飯,但是他們依然加班加點地工作,如同一個個緊密咬合的齒輪一般維持著城市的正常運轉。將溫暖傳遞,這也是騎手小哥與快遞小哥們奔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