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政前方丨七大“非凡成就”!這十年青島“城”長之路
評論/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崔璞 高書華 姚紹毅
圖/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曉哲 圖片編輯/徐曉 圖片設計/馮曉娜
十年征程漫漫,十年大道如砥。
3600多個日夜的奮斗時光,見證了城市的“城”長之路。
9月27日上午,青島舉行“山東這十年·青島”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青島牢記總書記囑托,高舉旗幟、勇擔使命,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生動實踐。
過去的十年,是青島歷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是全市上下勇擔使命、頑強拼搏、創造奇跡的奮斗十年,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飛速、城鄉面貌變化巨大、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的十年。全市生產總值跨越8個千億級臺階,突破1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翻番,達到1368.3億元。
這十年,青島解決了許多長期制約發展的矛盾問題,戰勝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辦成了許多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要事,以勇當山東發展龍頭的自信與擔當,開創了青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正朝著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目標昂首奮進。
新舊動能轉換
這十年,是青島新舊動能轉換縱深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十年。
十年來,青島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交出了一份經濟發展的合格答卷。
9月25日,青島市與山東重工戰略合作簽約暨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開工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這是繼濰柴動力全球未來科技研發中心、濰柴(青島)高端海洋裝備制造中心項目落地后,山東重工投資青島再次重磅落子,落下的兩子分別為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和濰柴高端新能源汽車創新孵化中心項目。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下線
近日,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的青島微電子產業園項目正式竣工交付,助力打造青島“芯谷”,夯實整個山東微電子產業基礎的重要使命。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后,將吸引和集聚一大批芯片及產品封裝測試企業,具備年產10億只智能傳感器的能力,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助力青島市形成從芯片設計到封裝、測試以及系統應用的全產業生態鏈,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智能傳感器及智能微系統生產基地。
作為近3年來全國汽車總部基地唯一搬遷成功者,北京汽車制造廠只用了15個月就完成了正常需要24個月-36個月才能完成的總廠遷址。今年1月剛剛投產的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基地,產量正爬坡增長。該項目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具備越野車、轎車、貨車、客車、軍車、改裝車的全資質整車制造企業,填補了山東汽車產業的空白,也是青島市歷史上首個一線品牌整車制造總部企業。
十年來,青島把壯大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24條重點產業鏈,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能源汽車、食品飲料等 7個產業集群規模超千億,一汽大眾、芯恩、京東方等重大項目落地投產,“四新”經濟、海洋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均突破30%。
另外,通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批“國字號”研發平臺加快推進,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國之重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54 家、占全省27%。
青島進入地鐵時代
區域協同發展
這十年,是青島城市承載力不斷增強,區域協同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的十年。
十年來,青島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持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全市建成區面積達到9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千萬,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8月23日7時,青島市快速路網交通中的“第二橫”——遼陽路(南京路至福州路段)交通結建工程主線橋通車,這是今年以來全市首個實現主線通車的市級市政道路建設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多條將緩解或者改變青島城市交通的道路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如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遼陽路快速路(福州路-海爾路段)工程、藍谷至膠東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工程等等。
地鐵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城區間的溝通和交流。2010年,青島地鐵首條線路開工建設。2015年年底,3號線北段開通。2021年年底,青島地鐵運營線路達到6條,運營里程284公里,線網規模位列全國第十,北方城市第二,坐地鐵逐步成為市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
近日,在太平山上,一條沿山勢綿延向上的登高觀景線掩映在繁茂的植被當中。這里原先是一條羊腸小道,工作人員經過現場踏勘,并結合市民需求,決定打造成為一條登高觀景線。太平山、浮山公園建設整治列入了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中公園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今年盛夏時節,中山路裸眼3D大屏光影秀精彩紛呈,擠滿了前來打卡的市民游客。當前,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全面起勢”,成功舉辦了首屆“上街里”啤酒節、中山路“光影秀”等活動,讓歷史城區人氣商氣大增。
十年來,青島牢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建設,新建城市道路1500多公里,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00多萬平方米,中山路片區等歷史城區煥發新活力,4F級膠東國際機場建成啟用,地鐵總里程進入全國城市前十位。
另外,青島主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帶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起勢;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2%,建成高標準農田419萬畝,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29項創新成果全省推廣
改革開放
這十年,是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城市發展活力實現歷史性增強的十年。
青島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不斷拓展改革深度和廣度,“放管服”、國資國企、財富管理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日前青島市屬企業"半年報"日前出爐。今年上半年,青島市屬企業資產總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7.7%;營業總收入實現3186.7億元,同比增長15.8%;利潤總額實現162.9億元,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
上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總體完成率99%,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取得的實質性成效,也有效激發釋放了市屬企業的活力動力。國資國企發展韌勁持續顯現,充分發揮了國有經濟“主力軍”“排頭兵”作用。
今年5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2021年度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評估結果,青島市獲評A級,在全國范圍內獲通報表揚。這是青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繼2021年半年獲A級等次后,在年度評估中再次獲得A級等次。
青島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合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 29項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青島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躍居全球第4位、第6位,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84.3%、達到2021年的8498億元,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591億元、占全省39%;國際友城“朋友圈”持續擴大,拓展至47個國家85個城市。
在前不久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撒馬爾罕宣言》,明確提到“成員國將通過落實《上合組織成員國地方合作發展綱要》,舉行并繼續拓展上合組織成員國地方領導人論壇形式,包括有關國家利用青島的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平臺,進一步深化地方合作”。
落實宣言精神,青島制定印發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提到,要牢牢扭住深化拓展與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方經貿合作這個根本原點,搭建六大平臺,創新六個模式,做大六大產業,做強“六個圈層”市場主體,努力為國際雙多邊框架下地方經貿合作提供場景、模式和范例,引領形成上合組織國家地方間經貿合作的“青島模式”。
“青島藍”常常刷屏朋友圈
民生福祉
這十年,是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改善的十年。
青島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實事、辦實事,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全市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5%、8.7%,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超過54萬人。青島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6萬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省定貧困村、市定經濟薄弱村鎮全部脫貧摘帽,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成效顯著。
自2021年1月起,青島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提高了10%。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是低保標準的1.5倍,市南等七區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1356元,膠州、平度、萊西三市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1356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調整至每人每月1020元。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按照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分為三檔,城市分別為每人每月440元、990元、1320元,農村分別為每人每月330元、743元、990元。目前供養標準在全省最高。
青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4%,醫療床位數年均增長 6%,基本實現城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10.4萬套,獲評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平安青島深入推進,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近日印發。根據行動規劃,青島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的主要目標是:到2024年,培育推出一批家門口好學校(幼兒園)、優質教育集團和教育強鎮,各區(市)基本達到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標準,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學位充足、布局合理、資源優質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青島編制了《青島市打造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三年行動方案》,制定了重點推進的58項行動計劃,按照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要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島、法治青島、文明青島、美麗青島、數字青島,努力打造“安全發展底板更加牢固,社會公平正義更加彰顯,城市文明涵養更富底蘊,城市環境品質更加優化,智慧賦能城市治理更加高效”的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
“最美大姨”王菊秀呼吁市民為文明典范城盡一份力
文化自信
這十年,是文化自信充分彰顯,城市軟實力實現歷史性提高的十年。
青島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公民文明素養、文化自信達到新的高度,文化強市建設躍上新臺階。我們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推動5000余個文明實踐中心全域覆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市民的文明素質,決定著城市的文明高度。
西海岸新區小學生劉栩銘與青島真情巴士K23路公交車駕駛員崔惠,“1元錢欠條”的暖心互動,感動全國。而當選2022全國“最美教師”的西海岸新區積米崖中心幼兒園管延偉老師,2021年4月的一段“海姆立克”急救故事也感動全網,他見義勇為在餐館救下了被骨頭卡住了喉嚨的女孩。“最美大姨”王菊秀寫信給青島市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指揮部,呼吁大家盡一份力量。”青島市民用實際行動,也讓這座“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向往之城”實至名歸。
在戰疫和常態化防控期期間,1000多萬青島市民表現出理性包容、沉著淡定、文明向上、團結一心,更是青島的城市精神所在。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青島市各區市街道社區注重道德文化建設。嶗山區金家嶺街道康城社區書記臧曉恩告訴記者,在潛移默化中將“愛、誠、孝、仁”文化深入傳播到市民心中,引導居民多做善事義舉,積極傳播正能量,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典型、爭當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文明是社區建設永恒的主題,社區多次組織相關愛心活動,讓社區更和諧更美好。”市北區洛陽路街道鄭州路社區書記王艷芳說。
青島沙子口鲅魚節等,倡樹文明新風,傳承孝道文化。市南區、嶗山區、即墨區等區市上榜“中國社會治理百佳示范縣市”。青島多次榮獲“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國年度最佳促進就業城市”、“十大旅游投資熱點城市”、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青島還名列“2021年城市夜經濟影響力排名”榜單全國第三位,北方第一。
城市好不好,游客說了算。“我熱愛的大青島,山東人怎么那么好,山東人對你的好都是用行動而不是語言的。”2021年9月北京游客阿珠視頻感動網絡,講述了在青島旅行時遇到的三件暖心事,給她留下了處處感動。“你們的真誠與效率,我會一直記得。千言萬語,感謝有你。”來青島旅游的杭州姑娘,發來明信片,感謝幫她找回單反相機的民警和青島市民。這不僅是她們的肺腑之詞,也印出青島最真實和暖心的城市底色。
青島還不斷繁榮文化事業,全市博物館達到 111 座,群眾性文化活動場次十年間增加6倍,“十五分鐘文化圈”“八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青島推動文化產業提檔升級,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全國首個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落戶,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建成使用。
搭載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雪蠟車
生態環境
這十年,是污染防治力度空前,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性變化的十年。
青島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青島。深入實施“四減四增”,全市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分別下降37.1%和46.5%。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PM2.5年平均濃度累計下降57.6%,空氣質量連續兩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面推行河長制、灣長制,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
日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和膠州市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青島推進“美麗海灣”建設,靈山灣獲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第一名,嶗山灣美麗海灣建設納入“十四五”國家海洋生態環保規劃。2020年年底,青島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情況正式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對外發布,結果顯示,與“一污普”數據同口徑相比,十年來青島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降幅均在40%以上。
《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打造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基地,實現“東方氫島”的總體發展目標。青島是國家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也是山東省首個國家低碳試點城市。5月份,青島成功入選“十四五”時期全國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城市名單。青島正在打造占地45公頃, 建筑面積22.71萬平方米的奧帆中心零碳社區,這是全國首個既有城市建成區中的零碳社區,是青島邁向碳中和時代的探索。近日《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發布,30座城市中青島排名第三,僅次于深圳和北京。而在單項指標碳排放指數中,青島位列所有城市第一!
2022年3月,青島市印發《青島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青島市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控制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標志著青島市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以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邁出堅實一步。日前,青島編制了《青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成為全省16地市中首個印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城市。
去年,青島成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青島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的實施意見》,將試點工作細化為4大類27項具體任務,與此同時,出臺年度試點行動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
新投用的嶗山松嶺路健身綠道
黨建提升
這十年,是黨的領導堅強有力,黨的建設實現歷史性提升的十年。
青島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管黨治黨水平持續提升。扎實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嚴格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著力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以實干贏得未來,用奮斗奪取勝利。
青島全力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通過選樹一批擔當作為的優秀干部、推出一批改革創新的經驗典型,引導黨員干部爭做“實干家”。今年2月28日,青島市出臺《關于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劃定路線圖,鍛造青島干部隊伍“凡事講政治、謀事為群眾、干事重實效、成事爭一流”的作風能力,提升“政治、群眾工作、狠抓落實、改革攻堅”四種本領。4月11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十三屆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實字當頭干字為先 大力鍛造“實干家”干部隊伍的意見》,要求把“實干家”導向鮮明地樹起來,培樹“實干家”精神,鍛造“實干家”隊伍,讓“崇尚實干、注重實績、不務虛功”在青島蔚然成風。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各區市也紛紛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比如嶗山還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創新實施“六基工程”,打造基層基礎建設樣板。
2019年底,姜勇、張建東、沈家馨等200名公選村書記,從機關奔赴村基層,近三年來其所在村發生蝶變,給百姓生活幸福水平帶來顯著提升。深化“萊西會議”經驗,建立城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標準體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縱深推進“清廉之島”建設,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
日益完善、健康的新型政商關系正在為青島贏得越來越多的城市合伙人,政商相向而行,必將匯聚成城市前行更澎湃的動力。2021年初,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20》,對全國292座地級以上城市的政商關系進行全面系統評估,青島位列第8位。
加快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打造“六個城市”,是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使命、新內涵、新路徑。這是這座城市的智慧、魄力和擔當,已經成為青島和千萬青島市民的共識和一致行動。
走在前,開新局。潮涌千帆競,奮楫正當時。
上一個十年,精彩非凡;下一個十年,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