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評:抽湖抓“怪魚”,一堂引人警醒的生物公開課
抽干一湖水,就為了抓一條“魚”?這么大的陣仗,就發生在河南汝州城市中央公園。最新消息顯示,經過近一個月的抽水作業,該公園云禪湖出現的“怪魚”——兩條外來生物鱷雀鱔已被捕獲,這一過程一度有超3000萬網友在線圍觀,共同見證了這個罕見的“捕魚現場”。
“反應這么大,值嗎?”事實上,如此興師動眾、費時費力,實屬不得已而為之。表面上抓的是“魚”,實際上防的是潛在的生物災害。事件的主角鱷雀鱔,是一種大型肉食性兇猛魚類,原產于北美洲南部,因其鮮有天敵、性情兇猛、無所不吃等特點也被稱為“水中殺手”。作為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一旦進入我國水域繁衍,除了可能攻擊人類、威脅生命安全,還極有可能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難以預料的“毀滅性打擊”。
明明棲息地遠在萬里之外,何以藏身人流密集的城市公園?有專家推測主要原因是盲目放生。對此,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還是《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都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放生、棄養的對象涉及到外來物種,那么這不僅是欠妥的個人選擇,也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違法犯罪行為。
其實,生物入侵并不是新話題。從更廣泛的意義來看,“抽湖抓魚”是件稀奇事,卻堪稱一堂生動的生物公開課。就在河南汝州想方設法捕撈“怪魚”的同時,湖南、山東、寧夏等多地也在自然水體中發現鱷雀鱔;多家電商平臺緊急下架鱷雀鱔幼苗及活體魚。可以說,正是全力以赴的態度、嚴陣以待的舉措、不厭其煩的提示,讓更多人了解鱷雀鱔的來龍去脈,意識到外來物種的巨大危害,審視放生棄養行為的深遠影響。
非抓不可的決心有多大,警醒就有多深刻。幾千萬網友們看的不僅是“熱鬧”,更是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門道”。這是針對盲目放生和棄養的一種反思,不經意的個人行為帶來的是大量公共資源的損耗。這也是涉及生物入侵的一種科普,非本土物種經自然或者人為的途徑從境外傳入,會對本地的生態系統、棲息環境、物種帶來威脅或危害。這更是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審視,生物多樣性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希望這場“抽湖抓魚”事件,能在人們心中畫上一條“生物入侵”的警戒線,避免給外來入侵物種以可乘之機,切實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我們每個人都是責任人,也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