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山東:大潮奔涌,高質量發展向未來
行走齊魯大地,感受時代脈搏。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在經濟體量持續壯大的背后,創新驅動發展的成色持續向好,經濟發展處處呈現新氣象:全省生產總值連續跨上三個萬億大臺階、糧食總產突破1100億斤、251.6萬省標以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式增長、247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獎……一個個成績、一組組數據,映射出10年來山東輝煌的成就,振奮人心的答卷,托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奮斗路,啟航新征程。站在歷史新起點上,齊魯大地用聰明才智與辛勤汗水劃起新時代的船槳,力發千鈞而身輕如燕,擘畫出走在前列謀新篇、共繪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美好藍圖。
砥礪奮進,澎湃齊魯新動能——
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
走進位于魯中腹地、泰沂山脈中段的山東省新泰市,花海園林美景成畫,新興產業穿珠成鏈,讓人幾乎想不到這座“綠色、低碳、循環”的城市曾歷經“一煤獨大、污染嚴重”的發展陣痛。
10年來,在被列為第三批資源枯竭類城市后,新泰著力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實施新型工業化戰略,聚力打造“3+3”6個支撐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數字賦能,讓高端裝備制造、農產品(食品)加工、精細化工等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做優新能源車輛及工程機械、新能源裝備、光電科技等新產業,將其打造成為新泰未來發展騰飛的翅膀和引擎;在項目建設上狠抓項目招引和技改擴規,提升產業競爭力。
負重爬坡、破繭成蝶。在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城市轉型在這里展開——
生態環境從“黑色煤城”向“綠色環保”提升,發展動力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換,發展空間從城鄉二元向一體融合邁進,其三次產業比調整到10.9:40.0:49.1,高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5.3%。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這樣的“騰籠換鳥”,是山東近年來加快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山東傳統產業占比高,其中又以重工業企業為多,經濟模式被稱作“大象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堅定退出落后產能,持續進行經濟轉型升級,以“鳳凰涅槃”的決心奮力蹚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來。
5年來,山東省壓減鋼鐵產能占全國總量的12%,萬元GDP能耗下降18.4%。傳統動能提檔升級,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6.7萬個;新動能不斷壯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
2016年至今,在工信部公布的6批共455家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中,山東以109家居全國第一。作為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試金石”,高新技術企業激起的浪花,推動大江大河持續奔涌。
10年來,山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不斷出新。
“藍鯨1號”鉆井平臺。 中集來福士供圖
中國重汽研發的我國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黃河氫燃料電池雪蠟車,為北京冬奧會貢獻了山東智慧;濰柴動力的柴油機本體熱效率突破51%,樹立了全球柴油機的新標桿;“藍鯨1號”鉆井平臺在南海首次成功試采可燃冰,創造了開采時長與產量的雙世界紀錄;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新一代神威超級計算機,完全采用自主芯片技術,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今年,山東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預算145億元,是2012年的近10倍。強大的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牛鼻子”。
今年上半年地方經濟“成績單”上,山東上半年生產總值為41717億元,以2810億元的增量領跑全國——底盤越來越厚實、韌性越來越強,得益于新舊動能轉換從初見成效向突破邁進。
山東省今年的黨代會報告中,“新舊動能轉化”被提到了七次,并提出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塑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目標。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棟給出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山東清單化推進“十強產業”273項重點任務落地,新培育橙色云、藍海等國家“雙跨”平臺,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新認定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3個,新爭取9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認定省工程研究中心135家,有效發明專利同比增長22.5%。
滴水入海,萬眾同頻。正是發生在齊魯大地上的這些新變化、新氣象,凝聚為創新引領產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力,培育出山東強省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奮楫篤行,百年長河春潮起——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面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時代命題,山東正加快書寫“黃河文章”的最新篇章。
在山東省東營市上空,每年都能看到數百萬只鳥遷徙的身影,它們行至黃河三角洲附近歇腳覓食、繁衍生息,不少東方白鸛更是直接安營扎寨,從候鳥變成了留鳥。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東方白鸛。 孫勁松攝
被譽為“中國最美濕地”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目前容納的鳥類種類已達371種,而這一數據在該自然保護區設立初期僅為187種。
近年來,山東沿黃9市涌現出黃河三角洲、昆崳山、長島、南四湖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集群初露崢嶸。
作為黃河入海的地方,東營市曾經被稱為山東的“北大荒”,昔日的鹽堿荒灘,如今孕育著蘆花飄雪、萬鳥競翔的生機和希望,也奏響著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黃河大合唱”。
今年6月,山東黃河生態發展集團、黃河鹽生植物研究院在東營揭牌成立。
圍繞黃河國家戰略布局,黃河集團已儲備項目34個,包括21個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資源的保護、修復和治理為代表的黃河生態類項目,3個以種子工程和鹽生植物精準選育為代表的黃河科創類項目,5個以糧食安全、鹽堿地綜合利用、適鹽性作物產業化推廣、新生土地開發利用為代表的黃河糧倉類項目。
落戶省黃三角農高區雙創中心的山東黃河鹽生植物研究院,由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與省黃三角農高區共建共享,構筑黃河流域的科研高地,助力種子工程和國家糧食安全。
“我們將把東營作為主陣地、主戰場,共同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貢獻山東土地力量。”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展寶衛表示。
志合越山海,攜手贏未來。
位于東營市的勝利油田萊113示范區,則是CCUS項目大顯身手之地。CCUS是實現化石能源“碳中和”的“兜底技術”,其核心是將捕集之后的二氧化碳注入油層,這樣既可提高采油率,又能實現二氧化碳入地為寶。自去年10月正式投產運行以來,已注入封存二氧化碳近萬噸。
以此為抓手,勝利油田爭做“碳達峰”“碳中和”的引領者、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設想正在成為現實。
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美、因黃河而強。受黃河滋養潤澤的山東段沿岸各市“千帆競發”,立足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高度重視沿黃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李村鎮黃河生態提升項目集沿黃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歷史印記于一體,成為獨具特色的黃河風情景觀帶。
山東致力于打好“黃河牌”,利用黃河灘區、庫區、湖區資源,加快推動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響菏澤牡丹、魯西黃牛、東阿阿膠、沾化冬棗、黃河口大閘蟹等特色品牌,打造千里黃河綠色高效農業長廊。
過去一年,山東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390個年度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100億元,286個項目集中開工,102個跨省合作事項加速落地,劃定沿黃9市陸域生態紅線,累計修復濕地2.3萬畝。
齊頭并進,區域協調發展穩——
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
10年來,山東緊緊扭住“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這個關鍵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內循環與外循環相互促進,沿海與內陸統籌聯動,積極探索有效路徑,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
在山東省青州市,不僅有江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是“南花北運、北花南移”中轉站,其千億級花卉產業鏈也帶動了跨境電商新外資模式的快速發展。
山東青州花卉直播電商產業園一角。 顧玉雪攝
炎炎盛夏,進入4萬平方米的青州花卉直播電商產業園,花叢中直播賣貨的主播們堪稱一道獨特的風景。“我們現有網銷額3000萬元以上電商示范企業23家,網銷額1000萬元以上花卉合作社、經銷業戶60家,電商年交易額突破了26億元。”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鄭棟鵬說。
作為發展極快、潛力極大、帶動作用極強的新業態,跨境電商已成為濰坊市落實推進“十大擴需求”行動計劃、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新動能。而跨境電商“買全球、賣全球”的背后,必然需要“一觸即達”的跨境物流支持。
位于青州的山東港天物流有限公司近年來陸續開通了中亞班列、中歐班列及跨里海班列三條國際線路,為周邊地區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物流服務。
今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全國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淄博、日照兩市入選,加上此前入選的東營、濰坊、濟南、青島、煙臺、威海、臨沂等7市,山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升至9個,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1300億元。
2017年8月5日,濟南南站第一列中歐班列順利開出,經由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等地,貨物被運送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德國、波蘭等近40個國家。
10年來,“齊魯號”中歐班列從無到有,發行量日益攀升,構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助力山東省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需要山東不斷提升作為“走出去、引進來”重要節點、關鍵環節的核心競爭力。
2019年8月,山東省港口集團在青島成立,四大港口變一盤散沙為握指成拳,形成“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這不僅是一場改寫航運市場格局的大整合,也是作為龍頭的青島港實現歷史性新跨越的開始。
10年來,山東從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等一系列國家級戰略和高能級平臺匯聚的有利條件入手,做足“能量交換”文章。
2018年以來,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已常態化開行包括日韓陸海快線在內的26條國際國內班列線路,通達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沿線22個國家、51個城市。利用高水平貿易平臺,通過發展外貿新業態,在拉動國內消費的同時,也有效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數據顯示:2021年,山東實現外貿進出口2.93萬億元,2012至2021年年均增長7.3%,高于全國年均增速;全省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進一步凸顯。
經濟發展既要有速度,更要有耐力,要實現“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必須著力鞏固優勢、拓展優勢。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三次產業可以齊頭并進,供需兩端可以協同發力,新老動能可以相得益彰,各類企業可以比翼齊飛,陸海資源可以統籌開發,交通運輸可以四通八達,城鄉區域可以均衡發展,對外開放可以提檔升級,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這些優勢,也正是山東發展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潛力所在。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一場關系山東發展新局的深刻變革正在全面加速,山東以改革作楫、開放為帆,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