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呈現年輕化特征,青年科研人員已經成為科技人才隊伍的主力軍。能不能充分激發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潛能,關乎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青年人才多挑大梁、當主角,既能讓更多千里馬脫穎而出,也能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動能。
隨著前兩輪減負行動的扎實開展,表格多、報銷繁、檢查多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保障激勵等方面阻礙發展的桎梏進一步破除。但一線調研顯示,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評價考核頻繁、事務性負擔重等問題依然突出。
一方面,科研活動具有長期性、不確定性,做出一項成果有時候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這使得處于職業生涯早期、資歷較淺、成果相對較少的青年科研人員在與資深科研人員“同場競技”時,優勢不突出,獲得資金、項目支持的機會較少。另一方面,頻繁的、短周期的考核,使得許多青年科研工作者疲于應付、不堪重負,同時,繁雜事務性的工作通常會由青年科研人員承擔,“白天忙雜事、晚上搞科研”成為一些科研人員的常態。成長壓力大、精力被分散,“青椒”的“青焦”,不只是個體遭遇,更是群體困境,尤需政策發力破解。
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鋪路搭臺就是激活創造潛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簡化、淡化平時考核,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不少于4/5……一系列硬核措施瞄準青年科研人員工作中的痛點、難點,致力把他們從不必要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支持他們在更多重大科研任務中“當主角”。減負行動既松綁解憂,也“扶上馬、送一程”,對于青年科研人員而言,無疑是及時雨。
減負,重點在落實、關鍵看效果。各科研單位作為關鍵主體,要切實發揮作用,對照專項行動要求,做好情況摸排、制度修訂等工作,確保減負減到實處、取得實效,為青年科研人員搭好臺、鋪好路。
從減負行動1.0、2.0到3.0,減的是無謂負擔、去的是發展桎梏,增的是干事創業條件、長的是創新創造活力。四年間三輪減負持續發力,彰顯著國家對科研人員的關心、關愛和重視。而這正是我國重視科技創新、大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生動縮影。持續優化頂層設計,讓各類人才潛心鉆研、盡展其能,定能為科技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