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追熱點 | 發揮海洋優勢 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徐杰 劉笑笑 王麗平
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了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并把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六個城市定位”之一,將青島的海洋發展擺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凸顯出青島市在謀劃發展大局時對海洋優勢與特色的重要考量。青島如何在海洋上做更大的文章?在今年的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為青島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建言獻策。
曹西華代表:
在海洋成果和產業化中間找到可行路徑
青島經略海洋的力度不斷加大,這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曹西華代表身在行業中的感受。“青島在海洋發展領域具有基礎性優勢。青島市在面臨新發展要求的同時,也面臨著經略海洋的力度和標準的提升。”
曹西華說,剛剛結束的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建設5個海洋中心,其中包括打造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這說明青島市在經略海洋上的信心和決心,也能看出其政策制定的全局性、系統性,令人振奮。
此次當選市人大代表,曹西華積極調研,與很多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交流,并向青島市咨詢了相關情況,對于經略海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他說,青島是一個海洋研究重鎮,在海洋科技成果方面有大量的積累,海洋研究單位數量也比較多,水平在國內也是名列前茅的。利用好這些資源成為當務之急。
傳統科研力量方面,青島匯聚了中國科學院海洋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現在又根據國家創新發展需求,成立了試點國家海洋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力求捅破從海洋科研成果到產業體系轉化過程中的這層“窗戶紙”,找到可行路徑。
在調研中,曹西華也能感受到青島在這方面的不斷努力。他了解到,目前相關部門正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制定更優化的方案。“不論是從一線工作者,還是管理職能部門,都意識到我們的優勢,但是優勢轉化成生產力可能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將是代表們在這次人代會上重點討論的問題之一。”
而青島要在全國層面上突出海洋中心地位,更需要多方的努力。曹西華介紹,著眼青島在全國海洋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提升,相關單位都在努力。比如把中科院系統內部涉海的13家單位集中在一塊,成立了海洋大科學中心,就是為解決國家涉海的重大問題而設。再比如中國海洋大學三亞研究院,是中國海洋大學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輻射到了我國的南疆,這也是青島海洋科技發展對全國的一個輻射。
“我們單位本身坐落于青島,對青島發展海洋的緊迫性和壓力感同身受。因為科技發展還是有競爭存在的,別人發展得快就相當于我們的退步。”他說,當前青島的這幾家涉海單位也在積極協調,期望達成進一步融合發展,強強聯合,以突出青島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引領。
結合自身從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研究這一領域,曹西華認為同樣大有可為。“我本人做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的舉措。這一點上,我們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希望盡快把這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盡可能實現產業化發展。”他以“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為例,他們團隊這個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的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并走出國門在很多國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他認為,這項技術需要相關部門的助力,推動其產業化,將更有助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谷克超代表:
強化域內鏈式合作,實現船海產業優勢發展和領先發展
青島始終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并將西海岸新區、藍谷作為“雙核”引領地位加以強化,奮力建設國內領先的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其中,大力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現代海洋產業集群,被作為建設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的重要內容。對此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谷克超代表提出了加快推動建立省域、市域船海產業鏈的建議,助推青島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多方位、多層級發展。
谷克超說,山東省作為擁有長海岸線優勢的省份,藍色海洋經濟發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青島市作為山東省的經濟發展龍頭,區位優勢明顯,理應在船海產業政策、模式、方案等方面率先進行探索、嘗試,以增強域內船海產業整體競爭力為目標,以船海領域企業中長期合作風險共擔為抓手,立足多要素參與正和策略,凝聚域內航運企業、船舶造修企業、材料設備制造企業、服務企業、政府監管部門的共識,形成專有技術共享、效益均衡、長期共生的穩定合作關系,逐步實現船海產業優勢發展和領先發展。
根據相應船海產品特點,谷克超建議,采取多條產業鏈形式推動合作,促進這一產業優勢發展和領先發展。主要包括“航運企業+造修船企業+設計研究企業+船級社”產業鏈條,“航運企業+造船企業+材料企業(鋼板、型材、管材、電纜、內裝板、敷料、巖棉等)”產業鏈條,“航運企業+造船企業+配套設備企業(主機、發電機組、甲板機械、配電設備、鍋爐、空調、機艙泵、環保設備等)”產業鏈條,“航運企業+造船企業+舾裝件企業(管件、鐵舾件等)”產業鏈條,以及“造船企業+制造工藝裝備企業”產業鏈條。
形成多鏈條協同推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他建議政府從稅收、補貼、扶持等角度對域內產業鏈企業的合作予以針對性支持。
同時,航運企業應堅持同等條件下船海產品優先選擇域內企業設計、建造、修理;造修船企業給予域內航運企業優先待遇,并優先選擇域內材料及配套產品企業合作;材料及配套產品、工藝裝備制造企業給予域內造修船企業優先待遇。
青島市在產業推動上提出要實施“鏈長制”。對此,谷克超認為,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的產業鏈打造同樣應設置鏈長,負責召集、協調行業內優勢資源,如國內、國際高等院校、研究設計機構、船級社、船海企業專家等服務鏈內企業聚智發展,打造綠色、經濟、和諧的引領船型,提高產業競爭力,拉動產業集群式發展。
溫琦代表:
提升青島海洋生態預警監測能力
青島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海洋生態資源豐富。可近年來,滸苔來襲、膠州灣海星呈現暴發式增長等海洋生態災害,給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帶來了困擾。而這也引起了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溫琦代表的關注。如何進一步提升海洋生態災害預警監測能力?帶著這份思索,溫琦今年參會帶來了相關建議。
溫琦分析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海洋資源多樣化開發,人類海上活動越發頻繁、類型日趨多樣化,陸源排污和海洋捕撈等人為干擾,對海洋生態系統生境和群落結構造成不同程度的壓力,部分區域的海洋生態系統仍然處于受損狀態。
“目前,生態災害預警服務水平與沿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生態災害缺乏受損狀況及變化趨勢的分析,海洋災害預警服務能力亟待提高,海洋生態預警監測科技水平亟待增強。”溫琦稱,目前我國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門組織實施,普遍存在監測任務重、工作量大以及人員相對短缺等亟需解決的問題,而且傳統調查監控手段效率較低,缺乏無人化監測平臺等最新發展的監測手段。
對此,他建議,應加快論證新形勢下的海岸帶生態預警監測方法,進一步探索政府購買數據信息和智能化設備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積極引導有資質、有能力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參與生態預警監測工作,促進青島市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工作取得全面提升。
同時,應加快發展無人化監測平臺建設,青島市率先開展無人化監測預警監測試點示范建設,引入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新技術和新設備,實現以點帶面,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多參數、長期、實時監測網,有效連續地獲取海洋長時間序列綜合參數,擴大海域的監測面積,增強應對突發生態災害的能力。
劉康委員:
打造國家深遠海綜合開發示范城市
為搶占國際海洋開發制高點,深遠海開發成為沿海省市海洋經濟轉型發展的熱點。
青島市作為國際知名的海洋科技城,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深海基地和國內首個深遠海綠色養殖示范區,是名副其實的深遠海開發領軍城市。
山東社會科學院海洋經濟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劉康委員說,青島深遠海開發產業鏈加快構建,深遠海裝備制造取得產業化突破,深遠海養殖、遠海風電開發也開始起步,深遠海科技創新平臺國內領先,具備創建國家深遠海開發綜合示范城市的優勢條件,引領國家深遠海開發重任責無旁貸。
不過目前青島在深遠海開發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深遠海開發缺乏系統設計,功能定位不清晰。”劉康說,深遠海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青島多個深遠海平臺建設齊頭并進,但缺乏系統設計和整體考慮。國家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深遠海養殖示范區等重大平臺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問題時有發生。
“關鍵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產業化發展滯后;深遠海開發配套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存在與資源利用沖突的問題。”劉康說這些都成為制約深遠海開發的問題。
“我們應明確目標定位,爭創國家深遠海綜合開發示范城市。”劉康說,瞄準國際深遠海開發前沿,系統研判青島深遠海開發的基礎優勢與未來導向,確立青島深遠海開發戰略定位與階段目標,逐次啟動國家海洋權益與海防安全保障中心、國家深遠海裝備技術研發中心、國家深遠海產業培育中心和國家深遠海開發服務保障中心建設,在國內率先創建國家深遠海綜合開發示范城市。
劉康指出,要依托市委海洋委或市發改委,成立青島深遠海開發協調工作組。調整優化西海岸新區、藍色硅谷、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功能區深遠海功能定位,建立統一的深遠海開發立項審批制度、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重大科技攻關與產業化項目政產學研協同組織機制。
此外,爭取科技部與省政府支持,依托中國深遠海開發集團建設,設立深遠海開發重大工程專項基金,以項目集聚國內外深遠海科技創新資源,組建青島深遠海裝備技術研發中心、深遠海工程技術應用中心及深遠海專業服務保障中心等深遠海應用技術創新平臺,打造開放型的深遠海技術創新共同體,同時,全面提升青島深遠海裝備保障能力。
此外,劉康指出,還要加快培育深遠海產業鏈。“依托西海岸國家級新區的政策優勢,爭取國家深遠海開發政策創新試點,探索建立深遠海海域使用審批、裝備認證、投融資擔保、行業保險等新規制。”劉康說,爭取設立青島深遠海開發政府引導基金,吸引各類風險基金與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建立面向產業化的深遠海開發投融資體系,加快培育深遠海產業鏈,打造國家深遠海綜合開發示范城市,為青島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增加新的城市品牌。
尹寶昌委員:
實現現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作為解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的“金鑰匙”,海洋牧場建設是轉變海洋漁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海洋牧場建設,是青島加快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重要推力。在青島老尹家海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寶昌委員看來,發展海洋牧場,不僅能有效養護海洋生物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還能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水產品,推動養殖升級、捕撈轉型、加工提升、三產融合,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推動海洋漁業向綠色、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為此,他建議持續高質量建設海洋牧場,加大生態“藍色糧倉”的打造力度。
尹寶昌說,青島海洋牧場建設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目前,全市在建海洋牧場23處,其中16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占全國總量的1/9,打造出了可供全國推廣的“青島樣板”。他建議,青島應繼續加強對海洋牧場建設的政策支持及資金支持,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按照“誰投資、誰負責、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生態補償資金、金融資本以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牧場建設,推動海洋牧場規模化發展。同時,充分發揮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的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廣實用技術和成功經驗,帶動海洋牧場全面健康發展。加強海洋牧場后續管理監測,確保海洋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要積極推進海洋牧場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波浪發電、休閑垂釣、生態旅游等融合發展,打造三產融合、漁能融合、漁旅融合等發展模式,實現現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在高質量建設海洋牧場的同時,尹寶昌也為如何做強叫響島城漁業品牌積極建言獻策。他建議,青島加強漁業品牌創建,規范技術規程和標準,強化綠色、有機認證保護。做大做強本地領軍企業,培育一批漁業生產加工的領軍企業,推動青島漁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形成下游產業對上游產業的推動,扶持企業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模塊化發展,引導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相關標準制定,提升品牌產品“含金量”和市場競爭力。
“可喜的是,目前‘青島對蝦’‘青島梭子蟹’‘青島鮑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相繼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成為首批冠以‘青島’的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水產品品牌。”尹寶昌說,青島可推行“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戰略,培育打造一批“青島海產品”知名企業商標品牌,并結合各類旅游品牌宣傳和各類展會大力營銷、宣傳、推介“青島海產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
孫苒博委員:
推動海洋產業集群化發展,激活海洋經濟新動能
“當下,青島市海洋經濟最大的短板是產業小而散,推動海洋產業從集聚向集群發展,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著眼點。”青島匯瀚森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苒博委員建議立足海洋產業發展,以推動海洋產業集群化發展為核心,打出一套強優勢、補短板的“組合拳”,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海洋科技創新為動力,集聚發展要素,加快形成規模效益和“港、產、城”相融合的城市骨架,為推動青島海洋產業發展,激活海洋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打造產業集群,實現海洋經濟跨越發展。”孫苒博說,憑借青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扎實的海洋研究與技術產業基礎,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打造重點項目試驗點,形成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海洋設備制造、海洋交通運輸等為主的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此外,以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和海洋金融業為核心,占領未來產業制高點,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加快青島海洋產業集群化發展步伐。
孫苒博認為要以海洋科技創新提升成果轉移轉化能力,大力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產能合作、市場拓展、人才服務等方面,全鏈條地構建起國內外涉“海”資源連接、組合、交互、創新的各種新型載體和獨特平臺,增強海洋創新發展新動能。立足青島海洋研究優勢,依托綜合性大學專家學者的理論研究成果,研發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促進海洋漁業、海洋船舶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構建起鏈式布局、優勢互補、協同創新、集聚轉化的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同時還要引導海洋產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孫苒博說,要積極引導海洋產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促進高新技術驅動企業獲得資本支持,同時可以探索建立“園區+基金”專業運營機制,加快青島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的同時,培育孵化一批海洋創新型企業。在科技創新高度、產業融合深度與輻射帶動廣度上發揮優勢作用,努力打造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立足于青島海洋優勢特色推動海洋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充滿活力的沿海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