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新春走基層|千虎千樣,守藝人40年的守“虎”情懷

2022-02-01 11:58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95863)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憨態可掬的布老虎,豐富了幾代人的童年。在布老虎非遺傳承人高旭萍的老家——平度新河鄉,正月里,家家戶戶的媳婦都會圍坐在炕頭上,給自己的小娃娃做一只當“玩伴”。而今高旭萍有一個心愿:讓布老虎重新回到孩子們身邊。

布老虎“上學堂”

大年三十晚上6點多高旭萍才趕回家,剛參加完商場正月里非遺展覽活動,她從車上拎下來兩麻袋東西,走進一樓的車庫,這個車庫不是用來停車的,而是高旭萍改造的工作室。

高旭萍從麻袋里拿出一個個布老虎,重新擺到工作室一面靠墻的架子上。布老虎大小不一,小的可以立在手掌上,大的有一米多長。布老虎的眼睛滴流圓,是用不同顏色的布疊加的,眼睛的外圈和內輪廓分明,炯炯有神。眼睫毛用彩色的絲線繡制,顯得活潑靈動。這些布老虎都是高旭萍利用業余時間做的。

2021年,42歲的高旭萍,剛剛被評為市級布老虎非遺傳承人。

高旭萍是一名小學美術老師,做布老虎是2019年開始的。那時候學校倡導組織社團活動,高旭萍就想到了自己的一門手藝:奶奶和媽媽都會做布老虎,耳濡目染之下,她六歲就能縫制一個完整的布老虎了。于是高旭萍在學校里開設了手工社團,教孩子們縫制布老虎。

第一期手工社團班20個學生很快滿額,手工社團開課了。課堂上,高旭萍在黑板上,繪制著初始縫制的輪廓,孩子們分解要領:肚子是一片兒布,身體是兩片對稱的布,兩個耳朵要用兩種顏色的布,耳內廓和外耳的皮膚是兩種不同的顏色,四片兒布分別搭配,兩兩對縫起,就是耳朵。

“現在的孩子們都不會拿針了,有的孩子一節課都沒把線穿進針里。”讓高旭萍意外的是,縫得最好的竟是一個胖胖的小男孩,“別的孩子都是一針扎下去,再從背面扎回來。這個男孩子看了一眼我的針法,就會把布疊成褶皺,連穿幾針。”

手工社團課很快就成了學校的熱門社團,每次上課,窗外都爬滿好奇的孩子們,一下課他們就圍著高旭萍問:老師,還招人嗎?我可以報名嗎?

拿著自己縫制的布老虎,孩子們驕傲地走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里,家長們也都驚訝住了,發朋友圈炫耀:“不知道自家孩子還會這樣的營生!”

一堂縫制布老虎的課,在校園里這么受歡迎,是高旭萍沒有想到的。

童謠里的布老虎

“摸摸虎頭,吃穿不愁….”高旭萍從小就聽著這樣的童謠長大。在她的家鄉平度市新河鄉,家家戶戶的小孩一出生就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布老虎,那是陪伴自己長大的“小伙伴”。

每年正月里,炕頭上集合了鄰里鄰居的大姑娘小媳婦們,她們坐在一塊一邊聊天一邊做布老虎, “老家做的布老虎比較簡單,身體渾圓,四肢并不分明,鼻子是一個簡單的圓球或者三角形,用棉花填充讓它在面部凸起,從而立體起來。在布的反面兒抹上一層漿糊,使這塊布更硬一些,就可以剪成硬圓片形狀,它就是老虎的眼睛。”

誰家小孩過百歲了,或者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從奶奶家回姥姥家,坐得牛車、馬車上都要放一個布老虎,用來“壓車”。縫布老虎的線也很有講頭,從每家每戶討要一根線頭,湊成百家線,這樣做成的布老虎,寓意長命百歲。

“我們老家的人都手巧,不但會縫布老虎,還會草編墊子。”當地流行手工編織,寒暑假里像高旭萍這樣上學的孩子,都是聚在一起用玉米包衣編筐子、墊子,大人們拿到集上賣了錢,補貼家用。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高旭萍受到了來自民間藝術的熏染,這是一片自然的沃土。

“中考的時候,美術老師來找我媽,商量讓我考美術專業。我媽都驚呆了,從來沒見我閨女畫過畫。”那年美術中考,全校僅有三名同學通過,高旭萍就是其中之一。

“老一輩人做的布老虎比較淳樸,虎臉大,眼睛小,有時候不太講究比例。”經過系統美術專業學習,高旭萍開始將布老虎當做藝術品來打造。

“現在的布和彩色的針線品種都非常豐富,我把傳統的布老虎進行了改良。” 高旭萍把滿桌子的布老虎一一拿起來端詳:鼻子上是一個五彩葫蘆造型,葫蘆上還繡上了福字,“這是一個福祿虎。”額頭上繡了一個蝙蝠的形象,造型位于虎眼睛上邊,“這是一個福在眼前的寓意。”老虎的鼻子是葫蘆造型,里邊用針線繡上了點點葫蘆籽,代表“多子多福”。鼻子是一個松樹松針的造型,“這是一只常青虎。”在改良造型的同時,高旭萍還保留了布老虎傳達美好寓意的傳統,在造型上讓它們可以繼續“講述美好生活”。

課堂上,孩子們也經常提出什么想法:“老師,我的老虎想閉上眼睛睡覺,我可以不做圓眼睛的老虎嗎?”“老師,我不想給老虎做尖牙齒,那樣不可愛。”高旭萍非常鼓勵孩子們的創新和小想法,“布老虎是傳統的東西,但是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審美,它可以有多變的面孔。”

一年賣了不到一千塊

“三年時間做了有上千個布老虎了。”高旭萍的工作室里已經擺不下太多的布老虎了,經常需要把它們放進編織袋里存放。

高旭萍最開始做布老虎時,家里人并不是很看好,母親有些司空見慣:“在老家,家家戶戶都做這東西,沒見誰能賣錢的。”老公開玩笑地說:“誰要買你的布老虎,你得請人家吃飯啊。”老公雖然嘴上沒說鼓勵的話,但是默默把一樓車庫打掃出來了,讓高旭萍可以在里面畫畫、做布老虎,有個自己的空間,做個工作室。

每天下班吃完晚飯后,高旭萍就帶著還沒上幼兒園的小女兒,一頭扎進工作室,媽媽做布老虎,小女兒就在旁邊做粘貼畫,“從6點多一直做到晚上8點左右,一般一晚上能做一只布老虎。”

每次一只布老虎完工,女兒都愛不釋手。夏天鄰居們出來遛彎,路過高旭萍的工作室,女兒就會興奮地給鄰居們介紹:“這是我媽媽做的布老虎,你們喜歡嗎?”當看到有人也很贊賞,女兒就很高興地把媽媽的布老虎當做禮物送出去。。

“我做的布老虎大部分都送人。”高旭萍笑著說,“每年正月或者端午假期,跟著自己所在的民間藝術家協會進商場展銷,也能賣幾個,最貴的一只賣了500元,那只布老虎一米多長,做了一星期才做完的。”

“到目前來說,應該是花的比賺的多。”高旭萍算了一筆賬:買布料、填充棉、裝飾線都是開銷,有時候進一家布店,這塊花色的布買點,那塊花色的布買點,就得花上好幾百。有些布買回來做一個布老虎出來,覺得它的花色不合適,就扔在一邊再沒用過,前前后后花費了好幾千元。“賣布老虎一年總共掙了不到1千快錢。”

現在流行的網絡銷售,高旭萍也考慮過,“但是太占精力了,你得在線直播賣貨,還得處理售后,實在不是一個人干的活。如果跟人合作,還得分成,一個布老虎本身就賣個60元、80元的,定價不高,利潤本身也不多。”況且這些布老虎都是自己手工縫制,工期花費時間長,也供應不上大規模的銷售。

非遺,不再“門戶緊閉”

雖然還處在“賠錢賺吆喝”的階段,但是高旭萍仍然樂此不疲,不但自己在學校里開設手工課堂,還希望把這門手藝能傳播得更廣一些,“別的學校美術老師來我們學校頂崗干一年,我都教給他們,他們回去也可以在自己學校里辦布老虎的手工社團。”

“每種老手藝都是應時而生,在變化的背景下,應該有截然不同的發揚模式。說到非遺,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子承父業、家族流傳,或是師徒相繼、門戶緊閉,專注規范卻也容易狹隘藏私。現在大家心態開放,樂于分享,信息流通快,只要你愿意學,網上搜索,就能找到專業人士請教,還有視頻來參考,從這個角度來說,傳承不是越來越困難,而是越來越順暢了。”高旭萍說,在農村布老虎本來就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工藝品,希望它在新的時代也能走進更多的尋常人家,而不是被放在博物館或者非遺展會做為“小眾”出現。

做為布老虎的非遺傳人,高旭萍經常有機會與不同的非遺傳承人,參加活動,進行交流,“烙畫葫蘆、木雕、核雕…越來越多的非遺工藝品被發掘出來,”匠人們抹去它們被時光封印的塵埃,極具魅力的審美內核穿越時空而來。“非遺傳承人是一種責任,沒有這個‘頭銜’之前,就是個愛好,做不做多數看心情和自己的時間。有了這個‘頭銜’,你會覺得不忙活就不應該,你有責任讓它被更多地人專注和認可。”

“當非遺邁入公眾的視野之中,將打破過往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境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非遺傳承中來,帶來了創新和活力。它的受眾會從原來個別的某個區域或族群變為更廣泛的民眾認可,無形中也保持了文化的多樣性發展,這也是我們進行非遺保護的目的之一。”一位民間藝術家協會的資深人士這樣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