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少年!青島市運會摔跤比賽推動體育文化傳承
半島全媒體記者 潘立超
近日,“英派斯杯”青島市第五屆運動會國際式摔跤比賽在平度市奧體中心體育館落下帷幕,本次比賽設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共六個組別,共有來自全市6個區市的近三百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比賽。
經過為期兩天,三百余場次的激烈爭奪,最終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的是城陽代表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是膠州代表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是即墨代表隊;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的是平度代表隊、城陽代表隊。
回顧青島摔跤,特別是中國式摔跤,可謂歷史久矣。自青島建市以來,摔跤即與百姓日常生活不可分離,與武術同時起步和發展。1958年,青島成立了摔跤集訓隊。1959年,在全國自由式、古典式摔跤錦標賽上,朗益剛獲古典式重量級冠軍。當年5月,青島隊參加第八屆省運會,獲摔跤團體總分第二名。1960年后,摔跤一度在基層單位開展得很活躍,在臺東、四方一些工廠的青年職工中,摔跤逐漸成為一項全民健身運動,1974年11月,舉行了全市武術、摔跤比賽,各區參賽。青島市現在開展摔跤項目的基層單位有: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并這幾區市都配備了專項的教練員,基本都為省隊退役的優秀運動員,拓展了選材面,加強了針對專項素質的選材,從原來的“廣撒網式”選材轉換到現在的“精中選精式”選材。
現在自由式和古典式兩種跤種由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來發展,現在青島市體校現有的摔跤運動員年齡階段2005年至2008年出生的青少年,2000年至2004年的少數孩子現在已經輸送至大學、山東省隊。在剛剛過去的全運會上,青島選手鄧志偉和楊超強拿下兩塊金牌,體現了青島摔跤力士們的實力。
青島市摔跤運動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協會的組織領導。自1993年,青島市摔跤協會成立,25年來,協會為青島摔跤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國際式摔跤與中國式摔跤,特別是為青島專業隊人才輸送和培訓提供了支持和服務,做出了特殊貢獻。近年來,雖然經歷了全國性的中國式摔跤發展低谷期,但協會沒有松勁,繼續狠抓俱樂部建設,做好裁判、教練員的培訓,建立健全各類賽事機制,并以體育產業為動力,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的聯系,開發好摔跤運動產業鏈。下一步,如何使中國式摔跤這一古老的民族傳統體育煥發新的活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中國跤人目前需要解答的課題,中國式摔跤也需加強學習和普及,完成中國體育文化傳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