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丹心一片 風華百年丨90歲老黨員趙清蘭:納鞋底就是革命 針法記一輩子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延珉
解放戰爭時期,只有15歲的她走出家門,成為村里第一個加入識字班的青年,帶領大家學習文化、擁軍支前,成長為共產黨員、婦女干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反撲,她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頑強抗爭……她是黨齡74年的趙清蘭老人,回憶起小小年紀便與敵人斗爭周旋,老人擲地有聲地說:“為了革命,不怕!”
村里第一個走進識字班
4月8日,記者在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德立溝小區見到趙清蘭老人時,她正靠臥在自家客廳窗前的沙發上,眺望窗外綠意盎然的春日光景。歲月讓她的臉頰爬滿皺紋,卻不曾淹沒如炬的明亮眼神。“我母親年輕時支前,是村里做軍鞋的一把好手,到現在穿針引線也不在話下。”老人兒子李殿周介紹道。
1931年7月,趙清蘭出生在辛安街道西南辛村。在老人記憶中,童年除了饑寒交迫的貧苦生活外,就是對敵人的刻骨仇恨。“那時候俺還小,只記得俺爹被日本人抓去打了一頓,回家以后很快便病故了。”老人說,此后母親一邊種地、一邊撫養年幼的孩子,然而村里日偽人員并未放過這一家孤兒寡母:“天天上門搶東西,什么都要,小雞都不放過。”
苦難沒有壓垮這個家庭,而是在趙清蘭和家人心中,埋下革命的種子,“日本戰敗后,俺娘把俺二哥送去當了解放軍”。也因此,趙清蘭對解放軍有了初步了解,知道這是一支共產黨領導下救苦救難的革命隊伍。據老人回憶,1946年2月解放軍來到西南辛村,并在村里設立了識字班,只有15歲的她征得母親同意后,成了村里第一個參加識字班的青年。
因為聰明好學、表現突出,不久趙清蘭便被推選為識字班大隊長:“那時候主要任務就是動員村里婦女解放思想,組織扭秧歌跳舞等業余文化生活。”漸漸的,鄉親們感受到解放軍帶來的好政策、新變化,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納鞋底就是革命工作”
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后,擁軍支前成為趙清蘭和識字班伙伴們的又一項重要任務:“那時候我們家家戶戶做軍鞋,大家都齊心協力支援部隊”。
那個年代,解放軍缺乏硬底鞋,多數是穿土布鞋。“為了讓戰士們穿上結實的鞋子,我跟俺娘學著把麻繩和鞋底拼起來,然后再用搓好的麻繩一針排一針密密地縫。”老人說,為了能如期把鞋子做好交給組織,她常常是通宵點燈熬油做軍鞋,一開始手不知道被錐子扎破多少回,后來越做越熟練成了村里數一數二的支前能手:“做針線我們村誰也攆不上我。”
說到這里,老人示意家人拿來針線和布料,向記者展示當年“納鞋底”的針法。只見她一手拿線一手拿針,雖然已經90歲高齡,但瞬間便將紅絲線穿過針眼,在場人員不由得發出贊嘆聲。隨后,一扎、一頂、一拽,幾個動作一氣呵成,針線翻飛下,白色的布上漸漸呈現緊湊密實的針腳。“當年納鞋底就是革命工作,一輩子也忘不了這些針法。”老人動情地說道。
村口站崗放哨與敵斗爭
因為工作積極出色,趙清蘭在1947年3月正式入黨。“那時候都是秘密入黨,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迫害,黨小組開會都是在農田里、草垛后頭或者廁所里。”根據紀律要求,趙清蘭沒有把她入黨的事告訴母親,“俺娘問我做什么去,我就說識字班開會”。
“我和鄰村幾個年輕黨員承擔起站崗放哨的責任,負責在村口站崗放哨、查路條,不讓壞人進村。”老人說,他們經常要和階級敵人正面交鋒,但是她一點也不怕,因為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外逃地主尾隨至解放區到處反攻倒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說到這里,老人道出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洞門后村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孟秀蘭,家里人為了掩護她,她爹和兩個兄弟慘遭反動派殺害,她娘也受了重傷。”
革命同伴的不幸,給了趙清蘭巨大震動。“后來開黨員會,孟秀蘭在臺上講述這些遭遇,我們全體黨員都十分悲痛,忍不住掉淚。”趙清蘭知道,形勢越是殘酷,越是需要黨員配合組織承擔更多工作,帶領群眾度過最為黑暗的時刻:“就算犧牲,也要跟黨走。”
擦干眼淚的趙清蘭,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下繼續工作。想起當年那段艱難歲月,老人感慨:“有許許多多的同志為中國的光明獻出青春甚至生命,現在的好生活真的來之不易。”
支持孫子支教送八字箴言
新中國成立后,趙清蘭的黨員身份得以公開。“我們四兄妹都是共產黨員。”說到這里,趙清蘭很是驕傲,她還記得母親得知這件事時的樣子:“俺娘是個農村婦女,沒有文化說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俺知道她心里高興得很。”
1952年,趙清蘭婚后搬至德立溝村,育有兩兒兩女。如今,老人跟大兒子李殿周夫婦一起生活,幾年前舊村改造,一家人搬進新建的花園樓房小區,住上寬敞的兩居室。
自小受黨教育的趙清蘭,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她不僅解放后積極參加夜校學習,還把四個子女都供至高中畢業,對于孫輩的培養教育也十分重視。2007年,在當地小學任教的孫子李龍媒主動報名,前往貴州省德江縣煎茶鎮希望小學支教,那時他才剛剛結婚。
“當時奶奶聽了我的決定,十分支持,并且送了我‘去祖國需要的地方’八個字。”李龍媒說,奶奶的這句話對他影響很深,讓當時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他明確了奮斗方向。支教期滿回到青島,李龍媒繼續為3名貧困學生提供生活幫助,直至他們完成學業。
“爺爺奶奶都是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老黨員,從小就跟我講他們與日軍、偽軍作斗爭的故事,教育我要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工作,建設祖國。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共產黨員的擔當與奉獻。”李龍媒說道。
- “青”“定”血脈相連!90后定西醫生在青島捐獻造血干細胞
- 聽·見丨從盤繩看路到拿下B照,90后“卡嫂”跟車謀生活
- 烏克蘭總統簽署法令,延長戰時狀態和總動員令90天
- 這是畫筆下的青島溫度!90后青島小嫚兒用手繪留存城市記憶
- 從“鄉村少年”到“太空探索者”:“90后”航天員宋令東圓夢飛天
- 沖上熱搜!青島90后爸爸用樹葉給女兒做皇冠和披風,網友羨慕了……
- “70后”“80后”“90后”航天員齊聚“天宮”
- 探訪“90后”航天員宋令東老家丨10個孫輩個個優秀!奶奶:好好完成國家的任務,為他感到驕傲!
- 半島聚焦丨山東農村娃拿到太空船票!首個飛天的“90后”男航天員宋令東:這個微信名,他10年未改
- 熱聞|曾駕駛蘇-35戰機,山東曹縣小伙宋令東成我國首個飛天的“90后”男航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