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聽·見丨從盤繩看路到拿下B照,90后“卡嫂”跟車謀生活

2024-11-10 21:26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12994) 掃描到手機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谷朝明 圖/受訪者提供

在我國,上千萬的卡車司機中,有部分是妻子隨車同行。因此,與丈夫一同開車載貨的女性,在該群體內被稱作“卡嫂”。跟車的“卡嫂”不只是一路作伴,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洗衣做飯,擦車疊布,盤繩看路,還要幫著找貨源、裝卸貨、守油箱……

卡車本為一種運輸工具,然而,親情融入使其蘊含了家的氣息。苦中作樂的日子,充滿艱辛,也蕩漾著幸福,當然,更少不了對兩個孩子的愧疚,本期《聽·見》對話90后“卡嫂”劉霞,聽她講述跟車闖天下的真實人生。

走出家門跑上車

我叫劉霞,29歲,廣西北海人,老公李榮輝大我1歲,河南駐馬店人。十多年前,我倆都在廣東惠州一家電子廠上班,他是流水線上“打螺絲”的工人,我是負責QC(品質控制)的質檢員。用他的話說,“不經意間,我倆相處久了,慢慢地有了好感,對上眼了”。

2014年,我們結為夫妻,我現在的身份是一名跟車的“卡嫂”,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倆又成了漂泊在車輪上的“同事”。

“卡嫂”為什么跟車?十個“卡嫂”九個會告訴你:貨運行情差,車多貨少,運費低,雇不起副駕駛。聽其他老司機說,七八年以前卡車貨運是很好的營生,行情好的時候,大貨車司機一個月能賺到兩萬到四萬元。那時候還能花一萬元請個副駕,現在連軸轉,一個月也才賺一萬多,怎么可能再請個跟車的人。

沒跟車之前,我除了在家照顧倆孩子,還擺攤賣著烤生蠔。老公每次出門跑車,十天半個月才能回家一趟,在外面洗澡也不方便,每次回家都提好大一袋攢了好久沒洗的衣服。我挺心疼他的,因為他本身就有胃病,一個人在外舍不得花錢,吃飯不準時,還要經常趕夜路……覺得長期這樣,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好。

我知道,跑車是個高危行業,有時候出事就在一念、一秒之間。之前基本每天到晚上7點,覺得差不多了,都會給老公打個電話。但總是這樣牽掛和擔心也不是辦法,最終權衡決定:我走出家門,跑上車門,為卡車里的男人盡可能營造一個移動的小家。

我們的卡車,車頭的主駕和副駕后面有一個臥鋪大小的空間,我們將它改裝成上下層。睡覺的時候,我倆擠在不足90厘米寬的下鋪,只能側著身子,緊貼在一起;上面空間太窄,便堆放被子和衣服,相當于一個小衣柜;還裝了車載冰箱,儲備了新鮮的肉和蔬菜。車里原來帶的空調只能制冷,制熱效果不好,因為我們要全國各地跑,經常會去東北,所以又花不少錢改裝了采暖。

車對我倆而言,不僅是飯碗,也是我們的窩,是漂泊在旅途上的家。

車越大離家越遠

貨車行業有這樣一句話:駕照越高,開的車越大;開的車越大,離家越遠……

2018年,我們家有一輛拉貨的廂式面包車,當時貨運的行情還挺好,網約車剛興起沒幾年,老公就申請跑起了“貨拉拉”。跑了一年后,小貨車淘汰,換成了4.2米長的貨車,接的活也從原來大多只接市內或周邊,變成跑周邊省市的活兒為主,10天左右才能回家一趟。

2022年,我開始跟車成為“卡嫂”。兩個人綁在一輛車上,為了能有更多收益,半年后,我們賣掉貨車,換成了現在9.6米長的大卡車,老公的駕證也增為B證。

因為白天道路擁堵加上很多市區限行大型車輛,對卡車司機而言,熬夜行車是常態。“卡嫂”坐在副駕駛,看起來十分輕松,實際上工作內容瑣碎又繁雜。上路以后,“卡嫂”除了給作為司機的丈夫作伴、聊天,要幫著看路、看車,保障安全。晚上到了服務區,司機休息,但“卡嫂”不能睡得太死,因為要時時刻刻防著“油耗子”。

除了大部分“卡嫂”不開車,“卡嫂”做的事其實和副駕一樣,甚至更多。裝貨的時候我要看著,裝完貨有時候還要爬上去幫著蓋雨布,蓋完雨布還要綁繩。等貨運到目的地,司機休息,我還要負責點貨,點完貨,再把大雨布疊起來。

服務區的自助餐一頓30多元,兩個人就要六七十元,我們出門在外掙的全是辛苦錢,不舍得花那個錢,我就在車上做飯,用電磁爐或電飯鍋,煮點掛面、湯菜,一路上就這么省著吃。

別看我只坐車不開車,但一趟下來也是從早到晚,最大的感受是連軸轉——一個人熬夜開車太累了。于是,去年我也嘗試著增考了B駕照。這樣夫妻檔一起出動,時常是老公累了,我幫著開一會兒,我累了他再開,往返交替地前往目的地。

我們跑得最遠的路是從云南到東北,整個行程有3500多公里,老公說“如果一個人開車的話,絕對不敢接這個活,幸虧有老婆跟著”。

寧愿自己辛苦一點

我們主要是運水果、拉蔬菜,基本是走綠道,貨主趕時間都會催得特別急,很容易造成疲勞駕駛,假設開車一分神,稍微不注意就容易追尾。記憶猶新的是那次在四川,我們前面的一輛半掛大貨車,突然像剎不住的樣子,直接沖進旁邊的應急車道,“唰”的一下就直直地沖過去了,真是一閃而過。

我們最危險的一次行程是在西藏墨托縣,當時是往工地送施工用具,途經317國道,卸完貨放空出來的時候,山上發生泥石流,路上沒有護欄,全是陡坡,還下著雨,稍微一不注意車就可能翻下去。老公說,他現在回想起當時開車的情景,腿還有點打哆嗦。

我們的新車買了剛兩年,現在行程已經有20多萬公里,跑遍了全國各大城市。像我們這種“夫妻車”,這兩年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貨運生意所能獲得的收益開始縮水,貨車司機在原本已經超負荷的狀態下,必須多跑幾趟才能維持原有的收入。

為了更好地照顧奔波的老公,也為了他的安全,我甘愿走出原本安寧的小窩,跟隨著一起上路晝夜前行。但是,“夫妻車”避免了兩地分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疲勞駕駛的風險,也不得不面臨另一個現實問題:孩子只能托付給老人照看。

老公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從河南到了廣東江陽,父母靠收廢品養家,他年少時生活很拮據,甚至和城里孩子比起來會有些自卑。成年后,打工、創業也沒賺到錢,現在跑大貨雖然辛苦,可一年也有相對穩定的收入。我們也想在家好好陪伴孩子,但是沒辦法,在我們的認知里,現階段賺錢比陪伴重要。假如說,我倆現在賺不到錢,孩子也會跟著吃苦,小孩子會有一定的攀比心,別人的爸媽給買什么東西,我們如果買不起,小孩子就會非常難受。

不能照顧孩子,這也是我最愧疚的事。所以我倆寧愿現在多努力一點,寧愿自己辛苦一點,也不讓孩子走我們原來的路。

老公常對我說,“媳婦在哪,哪就是家”,可是這個流動的家唯獨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