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追尋初心 膠東印記 | 下地帶槍,沒給日偽交過一粒糧!楊家山里如今成紅色鄉村游新名片

2021-04-14 08:40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54705)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肖玲玲

三山環抱,一河穿梭。在鐵橛山、月季山、睡牛山的環繞下,山里河串起了上溝、墩上、黃泥巷、東南崖、西北莊、大下莊、后石溝、墨城安等8個村,當地人把這兒稱為“楊家山里”。

抗戰時期,這片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書寫著英雄兒女保家衛國的故事,人們稱這里是“小延安”。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充分挖掘楊家山里片區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稟賦,創新“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旅游”文旅發展模式,紅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影視主題游相互交織,打造獨具特色、亮點紛呈的鄉村旅游新名片。

進步青年受黨教育

山里變地下交通站

“我們這里的山路比較崎嶇,羊腸小道,老百姓耕種都靠肩挑背扛。”楊介運是東南崖村的老書記,今年68歲的他講起過去的故事仍然很激動,動情時眼眶含淚。他說楊家山里的地勢易守難攻,為革命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土壤。當時村里德高望重的楊煥林,在1937年購買了洋槍土炮,組織了一支“看家護院”的隊伍。“楊煥林的兒子楊凌波是進步青年,受到黨的教育,回家以后就把原來自發看門的隊伍變成了一個保家衛國的連,叫‘山里連’。”由此,楊家山里人走上了保家衛國的道路。

當時,聯防大隊關于武器配備有規定:3畝地1支長槍、50粒子彈;5畝地1支長槍,1支短槍。楊介運說,當時楊家山里的百姓下地都帶著長槍,全民皆兵,抵御外侵。從1938年到1944年沒有給日偽交過一粒糧食。

楊煥林家當時也是地下交通站,還開了德泰布鋪,以賣布為名掩護地下活動。楊介運說,當時楊家山里還有位陌生人,人們習慣稱呼他為“小老王”,而這位便是地下黨員,他經常跟革命同志一起偽裝成夫婦,以走親的方式打探傳遞情報。

“小延安”固若金湯,也成為敵人的眼中釘。1944年5月12日夜,國民黨姜黎川部三個團一千多人突襲楊家山里,6個村被暗中包圍,楊家山里人民拼死抵抗,戰斗非常慘烈,最后因寡不敵眾,楊家山里失守,慘遭蹂躪。6月下旬,八路軍濱北軍區司令員梁興初、政委劉西元率部攻打姜黎川部,時隔一個月,“紅色堡壘”楊家山里重新回到人民懷抱。這是整個抗戰期間,楊家山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敵人侵占。

1937年至1945年間,楊家山里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團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楊家山里筑成了拖不垮、打不爛的紅色堡壘;在軍民一心的浴血奮戰中,打通了濱海、膠東戰略區的交通線,楊家山里成為兩大戰略區傳遞情報、轉運人員和重要抗戰物資的交通樞紐;在黨群一心的戰斗歲月里,中共膠縣工委、膠南工委等5個縣級黨組織,以及中共青島工委先后常駐楊家山里,領導當地開展抗日斗爭,楊家山里成為遠近聞名的革命搖籃。

老將軍心系家鄉

自費給村里建小學

在楊家山里的戰斗故事中,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從這里走出的將軍楊凌波。當年楊家山里的“團練”從看家護院的隊伍轉變成保家衛國的武裝力量,離不開他的努力。

楊凌波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月入伍。楊凌波在家鄉工作過8年時間。這8年,正是開展抗日斗爭和與盤踞在此地的國民黨反動派斗爭最為艱苦的8年,8年的磨難,使他從一名中學生,迅速成長為黨和軍隊的優秀領導者。1946年5月初,根據組織安排,楊凌波赴華東局黨校學習,從此離開了家鄉,站上更廣闊的革命舞臺,展開傳奇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

1990年7月22日,聽說楊將軍身體抱恙,受原膠南民政局的委托,楊介運與村主任一起去北京看望。“當時他的一句話讓我記了一輩子,到現在也不能忘。他說:兩委一定要搞好團結,好好工作,服務于民,絕大多數群眾同意干的事兒快干、馬上干、大膽干,少數群眾不同意的做工作干,絕大多數老百姓不同意的堅決不干。”身在千里之外,他也一刻不忘記家鄉。楊介運說,在從事工作當中,自己時刻不敢忘記老將軍的囑托。

楊凌波將軍多次回到家鄉,家鄉人也多次去北京看望過他。他心系家鄉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從工資里拿出1萬元錢,通過希望工程在村里捐建了希望小學。

楊凌波故居就在東南崖村黨群服務站的旁邊,如今是他的后輩居住著,房子也翻蓋一新,找不到過去的印記,只有庭院前一棵老桂花樹依然生機盎然。“整個楊家山里都是老區,后來人感覺責任重大,也一定不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楊介運說。

紅色印記上開出

幸福生活之花

紅色故事吸引著人們,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2019年7月1日正式啟用,這片大山里的一抹“紅”,用豐富的資料重現了這片紅色土地上風起云涌的抗戰故事。觀眾通過翔實的史料、生動的畫面及感人的事跡,深入了解了楊家山里的抗戰歷史,為楊凌波、楊清秋等抗日英雄的故事所感動,深受紅色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洗禮。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充分挖掘楊家山里片區紅色文化和綠色資源稟賦,創新“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旅游”文旅發展模式,紅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鄉村影視游相互交織,打造獨具特色、亮點紛呈的鄉村旅游新名片。

2019年,鐵山街道將山里的7個村莊與鄰近的后石溝村進行一體規劃,按照田園景區化、景村一體化的理念打造楊家山里片區。楊家山里片區以上溝、墩上、黃泥巷三村為核心區,主打“原山原水原生態、原汁原味原生活”;以東南崖村為核心區建設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以大下莊村為核心區建設齊長城下的美麗鄉村;以后石溝村為核心區建設鄉村影視基地。

楊家山里片區還圍繞“吃、住、行、游、購”等服務要素,投資800萬元打造2處社區服務中心,為居民和游客提供旅游咨詢、農產品展銷等服務,同時引入社會資本,租賃村民閑置房屋,打造高端民宿,讓游客留下來,有更多時間欣賞美麗鄉村風景,體驗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穿過烽煙回看“小延安”,人們感受著先輩創業的不易,也為如今的幸福生活找到最佳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