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丨在尋找好人中感受青島溫度
半島評論員 高書華
世界上的東西總是越分越少,唯有愛越分越多。青島人曾把大愛分給高密人姜友莎一家,愛便在這家人心里生根發芽且茁壯成長。如今,姜友莎又帶著兩個女兒把愛分享回青島,這種20年不敢忘恩人的愛之回響,感動了無數青島市民,引發廣泛關注,市民都希望這一家四口能早日找到當年的好心人,讓一段溫暖的往事在這個春天花開圓滿。
我們看到,姜友莎把藏于心中20年的“愛心賬本”,寫了出來,33位青島好人在賬本上留下了“足跡”,但絕大多數沒有姓名。如果不是看到姜友莎還需要幫助,當時捐給她2000元錢的龔青,說什么也不會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電話。在所有幫助過這家人的青島人中,姜友莎只知道龔青和尚杰的名字,因為大多數捐助人放下錢就走,其他人的名字也就無從獲悉。所以,即使那份“愛心賬本”在她心里再清楚,記得的也只是那些數字。但正是那些數字,給了她和家人20年的溫暖,因為,每一個數字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愛。
“善人者,人亦善之。”因為愛心的暖意傳遞,才有更多的同行者參與。這就是青島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幫助人,不留姓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微塵”,在青島市紅十字會的記錄中,微塵在非典時期捐款兩萬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時期捐款五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一萬元,向湖南災區捐款五萬元……這位熱心公益事業、化名“微塵”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數額較大,但卻一直不愿露面。青島人找過他(她),但從未找到過,但這沒什么,因為微塵就是青島人,青島人都是微塵。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個個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每一位慷慨解囊的青島市民,每一位對困境中的他人施以援手的平凡市民,都在讓這個城市更有溫度。
也許,我們很難找到幫助過這姜友莎一家的那些好心人,但獻愛心的偉大意義便在于這里,分享一顆愛的火種,隨著時間推移,愛的火苗會越來越多,越燒越旺。
愛心之城從不吝于奉獻愛心,卻吝于表達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的那一刻,他們高興于能夠有力量幫助到別人,那就是快樂的源泉。羅曼·羅蘭說過,“善良的心就是太陽”。姜友莎一家的心是善良的,受人之恩思回報,20年來未敢忘。青島人的心無疑也是善良的,只獻愛心,不圖回報。一個想幫,一個想報,一樣的初心,同頻共振,無論找不找得到,當尋找恩人的聲音回響在島城上空時,相信會有更多的青島人受到感召,化身太陽去幫助更多需要溫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