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紅色印記丨播火者:鄧恩銘創建青島第一個黨支部

2021-03-15 09:14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244055) 掃描到手機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艷

圖/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

1921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喊出時代的強音:“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萬歲!”中國共產黨正式起航,“一船紅中國,萬眾跟黨走”。

1923年8月,在海濱城市青島,曾經登上游船的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帶領黨員們成立了中共青島組,青島歷史上的第一個黨組織揚帆……

走訪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和四方機廠舊址,采訪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專家,以及四方機廠廠史研究者,還原青島黨組織建立的土壤,再現革命火種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燎原之勢。

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籠罩在青島山海間的那一抹紅色最為鮮艷。

工人儲備

孕育在工廠里的力量

青島,一座歷經滄桑的海濱城市。膠州灣港闊水深,常年不凍,是個天然良港。它的“天生麗質”引來覬覦的目光,同時也有了孕育思潮的土壤。

棧橋,見證了德國軍隊的強行登陸,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五月的風,則如一團烈火,照亮了彼時正處于黑暗中的青島……

1897年11月14日,德國海軍以操練為名,強行登陸,武裝占領了青島。之后,德國開始修建碼頭,建造膠濟鐵路,隨著工程量的增加,一大批工廠企業應運而生:造船廠、鐵路四方工廠、電廠、繅絲廠、啤酒廠、窯廠、屠宰廠、精鹽制造廠、自來水廠等等。城市的進程,伴隨著產業工人們的擁入,工人階級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萬余人的隊伍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新生政治力量,這也為日后工人運動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1904年開辦的青島四方機場大門。

1914年11月的硝煙,摧毀了德國久據青島的藍圖,日本侵略者不顧中國人的反對,鐵蹄強行踏入青島的土地上。為了掠奪青島、山東乃至全國的資源,日本侵略者繼續大力興辦工廠企業,把投資的重點放在資金少、見效快、利潤高的紡織工業上。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李草暉副院長介紹,從1916年到1926年,日本在四方、滄口圈地274余萬平方米,先后建起了內外棉工廠、寶來紗廠、大康紗廠、富士紗廠、隆興紗廠和鐘淵紗廠等6大紗廠,擁有紗綻2987萬枚,織機1710臺,華工13014人。此外,日本還在臺東建立了鈴木絲廠,有繅絲機200臺,工人700多名。從1914年底至1922年底,在日本侵占青島的8年間里,青島工人總數已超過4萬人,其中產業工人約在2萬人左右。

種子,遇到肥沃的土壤,悄然扎根發芽,即便遭遇狂風暴雨,仍能茁壯成長。

青島的工人階級自發地組織起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壓迫越重,反抗越烈。從19世紀開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青島工人階級就紛紛起來進行斗爭。他們或消極怠工,或破壞工具、機器,或自發起來罷工。

1909年,青島木工廠全體木工為抗議德國監工無故扣發工資進行罷工斗爭。1912年,青島人民不顧德國殖民當局的阻撓和反對,熱誠邀請中國革命的先驅孫中山蒞臨青島。這極大地鼓舞了青島人民的愛國熱情,推動了青島人民反對德國殖民統治的斗爭。

日本侵占時期,罷工斗爭也時有發生,只是,由于當時沒有統一的領導,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

五四運動。

五四旗幟

沖出壓迫迎風而立

1919年的春天,也是種子萌芽的日子。

這一年,一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但會議并不“平和”。作為戰勝國,中國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勢力范圍”等的正當要求遭到無理拒絕,日本竟然提出德國在膠州灣的權益,應無條件讓與日本。

消息傳來,舉國嘩然。

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立刻表達了強烈的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游行示威。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反帝愛國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形成了空前規模的反帝、反軍閥的五四愛國運動。

一面旗幟,矗立在了中國的上空。

新生力量沖破壓迫,蔓延到了祖國的大地。山東首先發聲,發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呼聲。在游行的隊伍中,有兩張年輕的學生面孔,高呼著口號,走上濟南街頭,日后,他倆成為青島黨組織建立的功臣。

五四運動標語。

一個叫王盡美,山東莒縣人(今屬諸城市),1918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另一個叫鄧恩銘,是貴州荔波人,1917年秋為繼續學業投奔在山東做縣官的堂叔,后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五四運動爆發后,王盡美、鄧恩銘積極投身到波瀾壯闊的愛國運動中,成為領導濟南學生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

目光鎖定地處事件中心的青島,處于日本殖民者的高壓統治下,民眾是被管控的。盡管如此,青島明德中學的學生,還是舉行了示威游行。日本軍警強行驅散游行隊伍,不少愛國學生被捕,明德中學也因此被查封。但是,愛國學生所表現出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民族精神還是深入到廣大民眾的心里。與此同時,四方機廠工人為反對日本殖民者停發工資,自發地提出“不開工錢就不干活”的口號,進行罷工請愿斗爭。

在全國人民的強大壓力下,北洋政府代表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后,反日斗爭繼續深入發展,僅抵制日貨運動,就使日本在經濟上損失慘重,面對鋪天蓋地的抗爭,日本被迫放棄永久占領青島的野心,同意以談判方式解決青島主權及山東問題。

青島,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索;青島主權的回歸,是五四運動的一個重大成果。1922年12月10日,青島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

楊明齋

不過,五四運動的思潮并沒有因此停止,反而越涌越猛,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并與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1920年春,正當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積極籌備建黨的時候,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又稱共產國際)也在尋求幫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建黨。4月,俄共遠東局派維經斯基、楊明齋等人來到中國,他們往來于北京、上海,先后與李大釗、陳獨秀等共商建黨事宜。

楊明齋,是山東平度人,1920年春,在上海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20年秋,楊明齋借回家省親途經濟南的機會,與王盡美、鄧恩銘、王翔千等會面,宣傳十月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了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揚帆起航

一大代表來到青島

青島,一個全新的時代終于來臨了。

1921年3月中下旬,青島1、2、4、5號碼頭及大港等處的火車、輪船裝卸工人1000余人,因不堪日本人的虐待,在關長祿、張玉峰、聶天寶等人的組織發動下,進行大罷工。一時間水陸中斷,整個港口陷于癱瘓,給日本殖民者以沉重打擊。

青島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斗爭中表現了特有的堅定性、徹底性和組織性。他們在斗爭中展現的革命力量,使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逐漸走進工廠、接觸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從而為青島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此后不久,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了。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山東黨組織創始人王盡美、鄧恩銘代表中共山東早期組織出席了這次盛會。

這一年,鄧恩銘剛滿20歲,是與會代表中年齡較小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少數民族代表。40年后,中共一大代表、國家副主席董必武作詩紀念王盡美,詩中贊道:“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盛贊王盡美的同時,亦盛贊了鄧恩銘。王盡美、鄧恩銘回到山東后,積極組建山東黨的組織。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革命從此走上新的征程,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

王盡美和鄧恩銘

青島黨史研究院研究二處處長王華艷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鄧恩銘投身革命,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投身革命的舉動是他父母的一塊心病。作為長子,父母自然希望他能夠傳宗接代,平平安安地生活。沒想到,他居然選擇了一條充滿危險、隨時可能犧牲的道路。整天為兒子的安全提心吊膽的父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們給鄧恩銘寄來了一封家書。在信里,他們以鄧恩銘已經到了成家的年紀為由,要求鄧恩銘盡快回老家貴州完婚。父母以為,鄧恩銘之所以參加革命,不過是年輕人的沖動行為,成家立業后,自然能夠安居樂業遠離政治了。可是,讓父母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一貫孝順的大兒子卻一反常態,違背了父母的意愿,在鄧恩銘寄回的家信中字字句句都是對革命的赤誠之心。他這樣說道:

“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故有負雙親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無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將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達王家,兒主張既定,決不更改……”

看到兒子如此堅決的革命態度,鄧恩銘的父母和家里人商量之后,決定拿出殺手锏作最后一搏。他們讓資助鄧恩銘的叔叔,切斷了他的經濟來源,以迫使他“回頭”,然而,鄧恩銘早已成長為一個為理想而執著、因理想而無所畏懼的共產主義戰士了。他理解家里人的心情,但他也明白,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獻身革命。在家人與理想之間,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1923年春,鄧恩銘受濟南黨組織派遣,來青島籌建黨團組織,開展工人運動。

黨組建立

革命的火種點燃島城

火的發明,加速了人類的進化;

革命的火種,焚毀了一個舊世界。(《中共青島地方畫史》)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點亮了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青島,也在兩年后,形成了燎原之勢。

工人運動的不時出現,如搖曳的小火苗,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濟南黨組織的注意。尤其是1923年1月,四方機廠圣誕會成立,并連續不斷地發起罷工斗爭,更是在工運處于低潮地北方,異軍突起。不久后,全國鐵路五路聯合會秘密派王荷波化名滿玉綱來到青島,幫助教育改造圣誕會。

走訪四方機廠舊址,踏著鐵軌舊跡而行,似乎聽到了工人的呼聲。老職工也是廠史研究者張成先生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1913年郭恒祥到四方機廠當鉗工,期間聯絡鐵匠成立了“老君會”,“后來又聯絡木匠成立了‘魯班會’等,在1923年成立了‘圣誕會’,郭恒祥任會長”,就是這個組織,開啟了接下來的四方工人運動。

鄧恩銘到達青島后,謀到《膠澳日報》副刊編輯職務,并利用職務之便,開始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

這已經不是鄧恩銘第一次來青島,早在1922年6月,他就來過一次,據他的同班同學王克捷在1973年的回憶詩歌中提到:記得一中卒業后,他曾來膠為探親。其叔當時宰吾邑,以故結伴來云濱。

堂叔在膠縣任職,常常往來濟南和青島兩地,加上曾經在五四運動時高呼“還我青島”的口號,青島在鄧恩銘心目中早已扎根,相信也有了特殊的感情。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對二大黨章進行了修改,將成立組織的人數由“三”人改為“五”人以下,提出了黨員“不滿五人”的地方,也要成立組織。根據三大通過的新黨章的規定,8月,鄧恩銘與在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工程課任職的共產黨員王象午組建了中共青島組,鄧恩銘任書記,隸屬于濟南黨組織領導,這是青島歷史上第一個中共組織。黨的通迅聯絡點設在王象午任職的膠澳商埠工程課。9月,為了與中央通訊聯絡的方便,中共青島組又在進步青年丁祝華任教的中國青年會附設模范小學(今湖南路51號)設立通訊聯絡點。

關于這段歷史,歷史見證人丁祝華回憶說:“1923年3月,我到青島,考入了普濟醫院,招人的事在報紙上登了,鄧恩銘、趙魯玉可能從報上看到我的名字,在我到醫院一二十天的時候他倆提著東西來看我。”丁祝華和鄧恩銘是認識的,在五四運動期間,鄧恩銘就已經記住了這個參加運動的女師代表。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鄧恩銘將丁祝華視為黨員培養對象。“鄧恩銘經常跑工人區,通信成了問題。他叫我改行,說當小學教員自由些,你就幫我通信吧,不然和中央通信艱難。我于1923年夏天到青島青年會小學當了教員。為了避免別人懷疑,鄧恩銘改名為丁又銘,我倆以姐弟相稱”。

青島黨組織的建立,給歷經20多年黑暗滄桑的青島帶來了光明。

隨后,王盡美來到青島,對青島黨的工作和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進行指導。10月18日,鄧恩銘給鄧中夏的信中說:“盡美來青,共同努力接洽之結果,鐵路機廠和港工已有組織,其成績出乎意外。”

后備力量

建立青島團的組織

1923年底,鄧恩銘和王盡美一起介紹公立青島國民小學教員延伯真入黨。這是在青島發展的第一個黨員。鄧恩銘又和王象午一起,聯絡公立職業學校、電話局的進步青年,引導他們閱讀《向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有計劃地培養積極分子。鄧恩銘又把《膠澳日報副刊》當成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陣地,在《副刊》上全文轉載《列寧傳略》,發表文章,介紹蘇聯的十月革命。這在封建軍閥勢力嚴密控制的青島,無啻于晴天霹靂。

1924年上半年,四方機廠工人郭恒祥、電話局職員孫秀峰等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7月,中共青島組改建為中共青島獨立組,鄧恩銘任組長。1924年下半年,工人骨干傅書堂、紀子瑞、丁菊畦(丁子明)和進步青年林禮周、趙魯玉等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黨的組織繼續發展壯大。1925年2月,中共青島獨立組改建為中共青島支部,鄧恩銘任書記,王象午負責組織,延伯真負責宣傳。至3月,青島已有正式黨員13人,候補黨員11人。鄧恩銘致信濟南地委并請轉呈黨中央,要求成立中共青島地委。

鄧恩銘點燃的星星之火,正在盡情地燃燒著。這讓青島人民特別是人數眾多的青島工人階級,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青島的革命運動開始蓬勃發展。

在創建中共青島地方組織的同時,鄧恩銘又在著手建立青島團的組織。1923年9月,鄧恩銘約集七八個進步青年,在工程事務所所長唐恩良家中舉行談話會,贈閱進步刊物,宣傳馬克思主義。隨后,鄧恩銘又在膠澳商埠職業學校、電話局、四方機廠和海港碼頭聯絡進步青年。10月21日,鄧恩銘給團中央書記劉仁靜寫信說:“此間已得同志十余人,想在最近期內把地方組織成立。”

鄧恩銘在青島的工作得到了團中央的充分肯定。團中央派巡視員王振翼到山東檢查指導工作。11月8日,王振翼自濟南到青島,和鄧恩銘一起,多次召集進步青年座談,籌備建立團組織。

1923年11月18日,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在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工程課成立。膠澳商埠職業學校學生許興業、李松舟、李萃之、姜秩東、郝駿夫、傅健生、李樹柏、張肅甫及青島電話局職員王少文、孫秀峰被發展為團員。王振翼主持團支部成立大會。由于團員人數僅12人,團章規定20人以上才可以成立地方團,所以名稱定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鄧恩銘任書記。支部下轄三個小組,其中職業學校兩個小組,分別由許興業和郝駿夫擔任組長,另一組由電話局職員王少文、孫秀峰、王象午等組成,王少文任組長。

1924年10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地方執行委員會建立,設立4個支部,共有團員20人。這為青島黨組織準備了力量。

1924年國共合作,鄧恩銘、王象午等在創建黨團組織的同時,將國民黨的合作作為建立統一戰線的重心。1924年11月,國民黨青島市執委會正式成立,鄧恩銘等當選市執委委員,這標志著青島國共合作的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