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媒體視角走近援鄂“青島二隊”:“青島奇跡”是怎樣產生的
央視新聞鏡頭下領隊李永春副院長與病人的雙向鞠躬。
半島記者 王鑫鑫
3月31日,青島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班師凱旋,武漢會戰50天,青島市市立醫院率隊的5家醫院、132名隊員組成的“青島二隊”共接診病人104名,其中重癥和危重癥96名,輕癥8名。其中3名病人轉院,其他病人全部治愈出院。醫療隊創造了五個“零”的青島奇跡: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零事故、零復發,隊員零感染,“青島二隊”也成為光谷院區17支國家援鄂醫療隊中收治病人過百且零死亡的唯一醫療戰隊。臨時組隊,倉促迎戰,青島市市立醫院率隊的“青島二隊”克服了應急狀態、客場作戰等戰時困難,以強大的精神信念、深厚的管理底蘊,扎實的基本功底,展示出強大的戰斗力,迅速融入武漢會戰的國家隊序列,以鮮明的市立特色和青島經驗,受到當地醫院好評和各級媒體的關注。《央視新聞》、《人民網》、《人民日報》、《湖北衛視》等多家權威媒體進行報道。奇跡的背后是怎樣產生的?跟隨媒體的視角走近“青島二隊”。
“標桿病房”引央視關注
“青島二隊”在武漢的抗疫工作,最早引起關注的是接管病房初期短時間內打造的“標桿病房”。“青島二隊”2月9日抵達武漢,11日正式接管E1-9樓病區。2月16日,剛剛接管病區不到一周,“青島二隊”前線的醫療隊員發來消息,病房的管理受到院方主管領導及光谷院區同行點贊,吸引駐扎在此的各地市醫療隊前來參觀。隊員們自豪地說:我們成為光谷院區的標桿病房了。“6S”是青島市市立醫院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管理的標準和理念。為了做病房的感控和環境管理,強化醫護人員的行為管理。護理主管位蘭玲帶領團隊,將“6S”標準化管理理念帶到戰“疫”一線管理中來,對病房進行標準化、軍事化管理,形成了嚴密的管理體系、嚴格的清潔區標準,教科書一般的行為遵循,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標桿病房”也引起了一些權威媒體的關注,人民網、中國政府網、中國報道網等多家國家級媒體報道。3月20日,《中央電視臺》對標桿病房的打造進行了專訪。
央視鏡頭下的醫患雙向鞠躬
3月29日,光谷院區清零之前,《中央電視臺》對光谷院區最后一周的工作進行報道。其中醫院李永春副院長與一名轉運患者的雙向鞠躬,給人留下溫暖和感動的力量。按照國家衛健委的整體部署,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所有的重癥患者集中到中法新城院區。“青島二隊”接管的E1-9病區病人陳文先生是最后一個轉運的病人。領隊李永春副院長、護理主管位蘭玲親自為病人送行。張明泳醫生隨車護送。陳先生深情鞠躬:“感謝你們的救治,希望你們早點回家”。李副院長鞠躬:“希望您早日康復”。央視鏡頭下醫患雙方的雙向鞠躬,成為“青島二隊”在武漢的美好注腳,溫暖的力量通過央視的傳播,為全國人民勠力同心戰勝疫情注入點滴動力。
零插管零死亡的制勝法寶
4月3日,“湖北衛視”百度客戶端賬號推送題為“0插管、0病亡,‘青島奇跡’是這樣產生的……”的文章,對青島二隊在武漢的醫療援助進行報道。“以新冠肺炎救治為例,直到萬不得已我們才選擇為患者進行插管。而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前期治療盡量避免這種萬不得已。”青島二隊領隊、青島市市立醫院李永春副院長告訴記者,這支戰隊是怎樣跟病魔“斗智斗勇”,不斷地在避免“萬不得已”。
李永春副院長介紹,關于要不要插管的討論,幾乎每天都會在病區展開,重癥醫學科、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中醫科每個專業的判斷都有各自的診療依據和標準。3月9日,62歲的馬婆婆的轉來讓這種多學科討論更加激烈。馬婆婆在外院ICU救治了50天,轉來時高流量給氧、呼吸維護不好,合并腦梗和一側肢體偏癱,肺部還有75%的白肺,情況非常危險。重癥專業醫生建議插管,呼吸專業醫生建議觀察。對病人病情的討論從晚上八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看,大家都沒有錯。危急關頭,同濟“插管小分隊”已經隨時待命,做好進行有創機械通氣的準備,但李永春副院長還是在艱難地權衡,最終沒有下達插管的命令:“我們不能盲目地給患者進行插管治療,可能插上了,醫護人員反而可以省心點。但是過度醫療對于患者本身是不好的。沒插管前,綜合診斷和治療很難,我們的呼吸機一直都準備著。我們最后選擇不插。”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如何讓患者減少痛苦,是他們最在意的事情。最終決定對病人再次復查CT,仔細對比肺部變化情況,抗生素加強,中醫跟上。在醫護人員的全力以赴之下,馬婆婆的治療效果很好,十天后,病情明顯好轉,肺部病灶慢慢吸收,后轉入輕癥病區。馬婆婆的女兒對醫療隊的精心救治深深感動,先后兩次給醫療隊長寫信致謝。
“早”當先,關口前移,多學科協作
3月31日上午,在“青島二隊”即將離開武漢駐地前一小時,《湖北衛視》對領隊李永春副院長進行了專訪。
救治病人過百,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隊員零感染。主持人問起:“面對科學、沒有運氣,是什么樣的運行機制、管理手段、技術儲備讓醫療隊有了這樣的戰績?”李永春副院長說:“疫情變化的早期識別、關口前移、為病人的救治贏得時間窗”。
元宵節當天,青島二隊連夜抵達武漢,24小時之內接診了近50位病人,132位醫護人員在10天內,對患者情況進行了大量的分析整理,對病區危重癥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密切關注患者的新冠肺炎病情及合并基礎疾病情況,同時注意這些患者體溫、呼吸頻率及氧飽和度的動態變化,早期識別了病區危重癥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請求或組織多學科會診,及時處置,避免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為的就是確保治療關口前移。醫護協作,對危重病人病情變化進行早期識別與早期干預,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實現了病區無死亡病例。
3月22日,央視新聞頻道《重癥ICU紀實-戰時聯合醫院,吹響生命集結號》采訪青島二隊領隊李永春副院長,分享了醫療隊多學科協作、團隊作戰、提升醫療隊戰斗力的管理經驗。
標準化管理,青島特色經驗
湖北衛視的采訪,特別對醫療隊的小黑板和交班手冊給予了特寫和報道。戰時醫療隊,小黑板臨時制作,簡單樸素,卻發揮了極大的功能,紅色和黑色的不同標記,每天都整齊地記錄著每一個病人的詳細信息。這個不起眼的小黑板和人手一冊的交班手冊中,是醫療隊標準化高效管理的有力見證。接管病區48小時內,醫療隊迅速成立醫療管理團隊,建章立制、排兵布陣,對病區實行標準化管理,形成了三級醫生負責制、醫療組長負責制和危急值管理制度等醫療管理制度和流程。創新性實施“縱橫網格化管理”、評估病情的“三個3”原則、核酸和CT的“目視化管理”。
“三個3”原則讓醫護人員掌握所有病人的整體病情,及時早期發現危重病人的病情變化,進而及時調整激素使用、抗菌藥物使用等治療方案。該經驗得到了光谷院區領導及17個醫療隊的一致認可。
“三個3”病人管理原則:每位醫生掌握病人的3個基本情況。包括CT檢查時間和表現,核酸檢測陽性或陰性以及是否應該復查,病人臨床分型或危重程度;每位醫生掌握病人的3方面變化趨勢。包括病人體溫、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變化;每位醫生掌握3方面基本治療措施。包括激素使用情況(劑量與療程),抗菌藥物治療情況(種類與時間),抗病毒藥物(品規)。
“縱橫網格化”管理機制:在每位醫生主管2個病人的基礎上,橫向每個值班醫生負責12-13個患者病情變化,縱向向下一組醫生“點對點”交接所管12-13位病人。
“送君送到江水邊,滿腹的話兒說不完”“感謝你們為湖北拼過的命”青島二隊的努力和付出,武漢人民都看在眼里,主持人在節目中反復表達著感激與不舍。“標準化管理、精準施策,‘0’病死率”同時被武漢交通廣播播報,今日頭條,中國青年網紛紛報道。
權威媒體視角下的人物和故事
2月19日,《人民日報》以一篇《與時間賽跑的人》,目光聚焦青島二隊護理主管、醫院東院急癥科護士長位蘭玲——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兵”,用近乎半版的版幅真實呈現了援鄂隊員奮不顧身,爭分奪秒地在一線奮戰的堅韌形象。3月25日,《健康報》用1/3的版幅,報道了青島二隊醫療主管、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辛永寧主任的戰疫感悟——《武漢之行讓我看到何為“義無反顧”》,對職業和醫患關系的思考、抗疫期間被同行的感動和共鳴,奔赴一線的義無反顧,盡顯醫者的情懷和擔當。4月7日,《健康報》又對“青島二隊”休整期間的積極狀態進行報道。此外,“戰役日記:隱約聞到了春天的味道”被多家國家級媒體報道;“紙短情長,訴不盡感激之情”87歲爺爺出院,家屬送錦旗,“醫德高尚,仁心仁術,醫術精湛,情暖人心”被中國文明網、齊魯網等多家國家級及省級媒體報道轉載。《疫情過后,去山東‘走親戚’》、《病區“定海神針”位媽媽》、《特派記者趙豐:一句簡單的話讓患者家屬放下擔憂》《“想搶回每一個重癥患者的生命”》《中考生能在病房上網課了》等多個人物和救治故事被《大眾日報》、《青島日報》等省市級媒體報道。媒體視角下的青島二隊用實實在在的戰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樹立了團結一心、訓練有素、有情懷、有擔當的專業醫療隊形象。截至目前,“青島二隊”青島市市立醫院隊員援鄂相關媒體報道達1200余條,包括省級媒體305條,國家級媒體10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