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評|技術開源,推動AI普惠化
最近一段時間,DeepSeek的技術開源路線正引發連鎖反應。當微信、深圳政務系統、三大運營商等場景紛紛接入時,一個更深層的變革正在發生——中國AI產業首次出現技術底座共享、能力互補的協同創新網絡,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化。
據國內AI產品榜統計數據,DeepSeek應用上線僅20天后,其日活躍用戶數(DAU)迅速突破2000萬大關,達2215萬。DeepSeek不僅讓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進入全球視野,同時也直接激活了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鏈,無論是云服務廠商、芯片公司,還是下游應用層,均紛紛進行部署和適配。
人工智能此前長期面臨研發成本高、場景碎片化、商業化周期長的“不可能三角”。DeepSeek選擇將基礎模型參數開源,中小企業不再因高昂的技術成本和技術壟斷而望而卻步,可以利用開源模型快速開發出符合自身業務需求的AI應用,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同時,當技術共享從理念轉化為基礎設施,其價值已超越單純的成本節約。開源模式促進了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優化,通過眾多開發者的共同參與,模型的性能和安全性不斷提升,進一步拓展了應用場景。
這些實踐揭示了一個新邏輯:在算力競賽的困局中,共享協作可能成為破局關鍵。
再者,合作還能有效縮小“智能鴻溝”,確保技術紅利能夠被社會各階層廣泛享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翟云指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DeepSeek的深度接入既有利于加快破解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急難愁盼”,也有利于加快消除“智能鴻溝”、讓社會共享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技術紅利。
在教育界,技術革新使人工智能正從輔助學習“工具”轉型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至于醫療行業,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個性化健康管家”項目現已步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有望借助對基因數據的分析,為每個人量身定制營養計劃。
數字時代的競爭,本質是生態系統的競爭。DeepSeek開啟的共享實驗,不僅關乎技術路線選擇,更是在人工智能深水區探索一條可持續的創新路徑,孕育更持久的產業生命力。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評論員 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