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亂真?AI換名人臉直播,小心構成侵權!
“眼見為實”的時代已經過去!在AI技術炙手可熱的今天,“換臉”已經成為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一些視頻博主在直播時也采用換臉的方式,不僅能實現“丑男變美女”,還有的直接使用名人的臉。對此,不少網友議論紛紛。據了解,此前,曾有知名人士多次投訴自己被“冒充”,甚至有的換臉軟件被起訴。律師表示,未經名人同意使用其肖像進行商業活動屬于侵權行為,如使用換臉直播進行虛假宣傳或推銷假冒偽劣產品,還涉嫌虛假宣傳和欺詐。
“我的天,趙老師也來直播游戲了?”“這是AI嗎?算不算侵權?”2月13日上午,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一名主播正在直播間內直播一款游戲。記者注意到,該主播身穿“東北大花褂”,除了發型,其臉部與著名笑星趙本山幾乎一模一樣。該主播不時與網友互動,因其臉部特征,引發不少網友的好奇與討論。細心的網友發現,在視頻下方有一行小字,標明“AI生成 僅供娛樂”。
“大家都喜歡趙老師,主播用AI換臉,應該更容易吸引粉絲。”“現在網絡上換臉明星的例子不少,但是不知道合不合適?”“在不構成侵權的情況下 ,AI換臉的使用范圍到底多大?”對于此現象,市民網友議論紛紛。據了解,此類現象并不少見。而網上的AI換臉軟件和相關教程也有很多。
記者調查發現,通過AI換臉、合成人聲等手段,將名人的面容與聲音移花接木,用于直播甚至帶貨的現象并不少見。據報道,此前某視頻博主發布的視頻中,知名傳染病學專家張文宏強烈推銷一款蛋白棒,讓不少網友信以為真。張文宏隨后作出回應稱,視頻是AI合成的,他向平臺方投訴,但對方賬號一直在換,“自己最后也沒精力了”,只能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也有被侵權者直接到法院起訴。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貫徹實施民法典第四批典型案例,這批典型案例以人格權司法保護為主題,其中就涉及AI時代肖像權保護這一熱點前沿問題。據介紹,趙某是一名短視頻博主,經常拍攝上傳國風造型短視頻,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擁有大量粉絲。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某發現某手機換臉軟件未經自己同意使用其肖像進行AI換臉,于是到法院起訴。法院審理判決某公司向趙某賠禮道歉,并賠償趙某財產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
據介紹,“AI換臉”等應用軟件廣泛興起,對肖像權的侵害風險日漸凸顯,也使誤導、欺騙消費者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對此,從有關部門到網絡平臺,應充分認識人工智能時代下加強公民肖像權保護的意義,加強監管治理。
律師說法
AI換臉直播涉嫌違法
2月13日下午,記者就此采訪了山東川佳律師事務所的張寶清律師。張律師介紹,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是公民的人格權利,不得侵犯。《民法典》規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張律師表示,AI換臉主要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權、姓名權等問題。未經明星同意使用其肖像進行商業活動屬于侵權行為,如使用換臉直播進行虛假宣傳或推銷假冒偽劣產品,還涉嫌虛假宣傳和欺詐,情節嚴重或有其他非法行為的,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被侵權人或市民發現類似情況的,應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或向公安機關報案。“在AI換臉直播中,平臺對此應加大審查監管力度,發現類似情形應及時作出處理,否則平臺可能被連帶擔責。”張寶清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