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勇當排頭兵的精神推動改革創新 ——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全省引發熱烈反響
□ 本報記者 陳曉婉 于新悅
改革創新是各項事業發展的動力之基、活力之源。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吹響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山東廣大干部群眾表示,會議系統闡明了推動改革創新的重大意義、科學方法、重點任務、思路舉措等,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過去一年,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工業經濟‘頭號工程’扎實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快突破。新的一年,改革創新更是我省破解發展難題的關鍵。”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念明分析表示,當前,我省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部分行業持續承壓,以改革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山東“新春第一會”體現了對改革創新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一變天地寬。越是面對困難,越是要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正確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破和立、改革和開放、部署和落實等重大關系,以思想引領變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以創新激發活力。
以濰坊市坊子區為例,面對元宇宙產業新風口、新賽道,坊子區一方面依托產業優勢,深化與歌爾集團戰略合作,另一方面更新觀念,制定出臺支持元宇宙產業發展系列政策,建成投用了元宇宙配套產業園,全區元宇宙配套企業增至40家,產業規模達到35億元。
“會議提出做到更新觀念和實事求是相統一,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緊跟發展形勢的變化,跳出舒適區。”坊子區委書記周洪剛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突破“條條框框”的制約,實施新經濟新產業培育行動、產業能級優化提升計劃,創新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推進機制,聚力攻堅元宇宙產業,力爭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520億元以上。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涵蓋各個領域,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會議提出要做到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這提示我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里矛盾最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淄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亮云說。
針對制約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難題,淄博打出了一套結構轉調、數實融合、鏈群壯大、企業培育的新型工業化集成改革“組合拳”。累計培育15條過百億元優勢產業鏈和18家過百億元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數量全省第一。“下一步我們將以改革實招硬招化解產業結構重、資源要素緊、協同發展弱等突出矛盾,在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上聚焦聚力,以鏈式改造統籌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壯大;在平臺支撐和生態打造上謀新謀實,創新開展產銷、產融、產才等精準供需對接,促進要素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張亮云說。
重點突破需要明確發力方向。作為四個省級新區之一,菏澤魯西新區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面向未來,魯西新區規劃了三個“先行先試”。“我們將努力在特色產業集群培育上先行先試,爭取用3至5年的時間,打造生物醫藥、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特種裝備制造和消防新材料等6個百億級以上產業集群。努力在集聚資源要素上先行先試,以高效的項目建設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先行先試,著力構建創新平臺載體,培育創新型企業,引進創新型人才,為改革創新注入源頭活水。”菏澤魯西新區黨工委書記朱中華說。
群眾中有大智慧,基層有好經驗。我省的“諸城模式”“萊西經驗”等,都是從基層一步步摸索,逐步推向全國的。推進改革,必須把規劃的“最初一公里”和落實的“最后一公里”貫通起來。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萊西不斷激發基層探索活力,把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的落腳點放在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上。”萊西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旭東介紹,目前,萊西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共有900多家,服務以小農戶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20.68萬個,形成共同入股、訂單服務、菜單服務、分級服務、定向服務5種服務模式,加快了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進程。如何把基層的“好點子”轉化為政策的“金果子”,孫旭東介紹,下一步,萊西將依托新型經營主體,統一整合農村資源,積極探索適度規模經營的多種實現形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同時,總結推廣萊西的“后堤模式”,引導農民把土地承包權轉化為長期股權,運用市場化手段發展社會化服務,帶動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會議對基層探索的重視讓膠州市里岔鎮黨委書記孔浩深受鼓舞:“會議提出要做到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對基層干部來說,吃了一顆定心丸。”下一步,里岔鎮將以“萊西經驗”引路,不斷深化拓寬村級組織建設新路子。尤其是要素融合上蹚新路,以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為“小切口”,加快人、財、物等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同時,以基層治理集成化改革為契機,探索建立“訴調、訪調、警調”相互補充的多元調解機制。
改革既要有大刀闊斧、一往無前的勇氣,又要有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智慧。“‘大膽創新和穩扎穩打相統一’鼓勵我們要敢于走新路,努力爭第一。”山東墾利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臧成杰說。
此前,山東墾利經濟開發區縱深推進“標準地+標準廠房”雙標模式改革,創新開展預公告轉讓產權分割、定制化建設、以租代購等模式,推動小微企業創業園、智園等區中園載體錯位互補、能級提升,項目落地時限縮短至3個月內。2024年共推動標準地出讓1434畝,新建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34個項目實現簽約落地。“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圍繞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升招商引資質效、加快項目建設大膽創新,重點推進新能源產業園建設,深化‘定制—租賃—回購’模式,打造國內最完整、最先進的儲能特色產業園區。”臧成杰說。
大膽闖不等于盲目干。以山東高速集團為例,通過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整合收費運營、養護管理、指揮調度等職能成立高速公路運營公司,打破了原有多個部門的職能壁壘,實現從“各自為戰”到“集成作戰”的轉變,不斷增強高速公路運營這一核心功能。其運營管理的高速公路9070公里,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改革是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山東高速集團董事長王其峰說,“我們將持續提升‘管、養、運、服’核心競爭力,擦亮‘山高·行’服務品牌。”
“面對各地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我們將重點做好‘賦能’文章,不斷強化基金對改革創新的賦能作用。”省新動能基金公司董事長梁雷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產業+科創”基金投資策略,積極構建產業、創投、項目、園區等多元基金體系,進一步深化與各市的協同合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和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記者 張鵬 劉磊 王兆鋒 張曉帆 李廣寅 參與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