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面對面|向海圖強,打造“藍色新引擎”!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代表委員紛紛支招
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預計2024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左右、居全國前列。山東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科研實力雄厚,海洋經濟成為山東經濟重要增長極,山東也一直努力在建設海洋強國中“走在前、挑大梁”。
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再攀高峰,推動山東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防代表:
全面推進支持海洋生物新材料產業發展
發展壯大現代海洋經濟,海洋生物新材料被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防代表認為是“打基礎”的產業,只有掌握了海洋生物新材料的特性,才能為下游產業提供支撐。為此,他提交了關于大力支持海洋生物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
張國防代表認為,海洋生物材料是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引擎。山東省發展海洋生物材料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具有突出的行業競爭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生物材料產業,可以強化我省海洋生物材料國際領先優勢,是促進我國“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快速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
張國防代表介紹,在我國海洋經濟領域劃分中,海洋生物材料所涉產業屬于“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發展空間巨大。海洋生物材料種類繁多、來源豐富,屬于天然可再生生物資源。同時,部分海洋生物醫用材料還具有可生物降解吸收的特性,并具有生物功能性,產品附加值高,屬于第三代生物材料,是當今公認的最有發展前景的生物醫用材料之一。
他以明月海藻一款組織工程級別的海藻酸鈉產品為例。這款產品主要用在高端醫療領域,包括心臟修復、干細胞移植等領域。“我們做海洋生物制藥,原材料都是海洋生物質。它的性質、功效都需要做技術性研究、評價,乃至要對活性物質進行有價值改性。只有好的原材料才能保證下游的產品質量穩定。”
為此,張國防給出了支持海洋生物材料產業發展的詳細建議。
加強資源保障方面,建議培育和引進海洋生物材料領域研發創新領軍人才,財政重點支持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注重引導風投創投資金投向生物醫藥。
強化產業供給方面,建議強化企業在研發活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體系化布局生物材料領域科技研發平臺,多維度培育發展生物醫藥龍頭企業。“要強化企業在研發活動中主體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
優化政策環境方面,建議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海洋生物材料產業創新戰略,逐步完善臨床審批及監督管理規范體系與機構體系,并大力支持將海洋生物材料基醫療器械納入醫保。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研究員馬愛軍代表:
立足海洋優勢推動海洋文化發展
肩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海洋文化應成為山東的文化特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魚類養殖與設施漁業研究室研究員馬愛軍代表,提交了關于山東省海洋文化發展的建議。
馬愛軍代表認為,海洋文化是在人們認識海洋、征服海洋、開發利用海洋活動中所形成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傳統,在大力推動海洋強國戰略,發展海洋產業和海洋經濟的形勢下,海洋文化與海洋科技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東是海洋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山東海洋資源豐富,海洋開發和海洋科技全國領先,海洋產業類型齊全,海洋教育和文化發達,為山東發展海洋文化旅游提供了條件,山東理應成為全國海洋文化發展的翹楚。
并且,山東沿海七市海洋產業和海洋資源各具特色,海洋文化也異彩紛呈。據了解,沿海七市各自舉辦有不同形式的海洋文化節,各地以海洋文化為題的節慶、活動更是有上百個。這些不僅為海洋經濟充盈活力,也為山東海洋城市建設和山東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若干知名品牌和發展機遇。
為此,馬愛軍代表建議,要樹立建設“海洋文化大省”的目標,加大海洋文化研究投入,挖掘海洋文化資源,形成國內最全面最有活力的海洋文化品牌體系。建議由文旅部門牽頭組織海洋文化宣傳推廣活動,舉辦海洋文化博覽會和文化節,提高山東海洋文化品牌知名度,進而帶動海洋旅游業發展提升。
建議發揮山東海洋產業和海洋科技、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全民海洋科普文化教育工作,并建設各種類型的海洋文化博物館、展覽館、研學基地等。由文旅部門規劃和出臺支持鼓勵政策以及管理辦法,力爭成為全國海洋科普研學示范省份。
此外,還建議支持成立民間海洋文化學會、協會等,支持成立海洋文化公司和開展各類海洋文化創作活動,對優秀海洋文化作品給與獎勵。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研究員、青島瑪瑞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軼委員:
支持產業創新,助力海洋新興產業發展
海洋新興產業包括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水綜合利用等,其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產業化為核心,對海洋經濟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研究員、青島瑪瑞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鄭軼委員從事海洋裝備研究多年。他介紹,過去多年間,新興海洋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產業生產總值比重呈增長趨勢。當前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速度快、市場需求旺盛,我省海洋新興產業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如何助力海洋新興產業更好發展是鄭軼委員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他建議面向海洋新興產業創新,提升科技創新支持資金的效用,讓產業創新支撐下的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逐步成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
人才是第一資源。鄭軼委員認為,一項海洋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需要攻克原材料、設備、工藝、市場等一系列難題,在此過程中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跨界人才,是破局海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
山東擁有一支全國數量規模最大、整體實力最強的海洋科技人才隊伍,鄭軼委員建議大力挖掘、培養跨界復合型海洋人才。“此類人才兼具專業技術型人才特質和對海洋新興產業有著戰略眼光的管理型人才特質,能夠成為技術與資本之間的橋梁。”鄭軼委員說,要通過促進技術和資本的融合,從根本上破解海洋新興產業發展難題,從而進一步促進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涉海中小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鄭軼委員說,海洋新興產業普遍存在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但真正進入穩定發展軌道后其戰略意義大、附加值高的特點也非常突出。因此,他建議進一步加強對海洋新興產業領域中小型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設立海洋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投融資專項基金,投早投小,聚焦專項扶持海洋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發展,使其快速成長為產業創新主體。同步營造國產化海洋新興產業產品的試用、應用氛圍,促進國產產品盡早進入正向循環。希望通過一系列措施,助力我省更好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山東大學微生物改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盛英委員:
探秘海洋微生物,破解塑料生物降解技術
塑料生物降解與再生技術是應對白色污染的有效解決方案,也是實現塑料綠色循環利用的重要突破口。面對白色污染這一全球性難題,山東大學微生物改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盛英委員將破解的關鍵投向了海洋微生物領域研究。
基于多年來對微生物的研究,2024年李盛英委員的團隊與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簡稱華大)合作,建立了迄今為止最大、最完整的“全球海洋微生物組數據庫”,構建了包含了24195個物種水平的非冗余基因組,通過對數據庫的挖掘,成功從深海熱液噴口及深淵海溝中發現嗜鹽耐熱PET水解酶,有望實現“高效滅塑”。
李盛英委員介紹,我國對塑料再生與資源化利用的高度重視,為山東省發展塑料生物降解技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依據和政策支持。
在未來,塑料生物降解技術研發還有很長路要走。為此,李盛英委員建議發揮國家級平臺戰略科技研發效能,構建國際領先的塑料生物降解技術研發體系。圍繞塑料生物降解與綠色循環經濟,深化“開放、流動、聯合、競爭”機制建設,鼓勵全國重點實驗室發揮重大項目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圍繞重點領域協同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省內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加速轉化。
他建議,培育塑料回收、再生與資源化利用產業集群。依托重大科研平臺和高能級研發機構,圍繞塑料生物降解技術核心產業鏈,建設科技創新集群,推動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在科研平臺周圍布局大中型企業研發平臺,打造“科技飛地”模式,建設實驗中心、中試基地、企業孵化器等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通過科學賦能產業、產業反哺科學,實現科學創新和產業升級、孵化一體推進。
“此外,還要完善綠色循環經濟政策支持體系。”李盛英委員說,要明確塑料生物降解與再生領域的監管牽頭部門,制定涵蓋塑料生產、使用、回收、降解與再生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現有的技術標準和安全監管框架。
李盛英委員說,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優化產學研全鏈條布局、完善政策支持,山東省可以借助這一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推動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李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