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天道酬勤鑄不凡——《經濟日報》聚焦青島港“人民工匠”許振超

2025-01-12 18:09 經濟日報閱讀 (3665) 掃描到手機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2日訊 今天出版的《經濟日報》在第10版刊文《天道酬勤鑄不凡》,聚焦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文章稱:從業幾十年,從“金牌工人”到“改革先鋒”,從“最美奮斗者”到“人民工匠”,許振超的“前綴”越來越多,但唯有匠心不變。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碼頭工人,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展現了港口工人的卓越風采。

以下為報道全文:

“我們每位港口工人都應該有‘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神,才能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共進。”站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上,去年剛獲評“人民工匠”稱號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說。不遠處,正在作業的大型自動化集裝箱橋吊,正精確、高效地吊運來自海內外的集裝箱。

從業幾十年,從“金牌工人”到“改革先鋒”,從“最美奮斗者”到“人民工匠”,許振超的“前綴”越來越多,但唯有匠心不變。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碼頭工人,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展現了港口工人的卓越風采。

破解技術難題

許振超出生于山東榮成一個工人家庭,1974年,他進入青島港當碼頭工人。1984年,34歲的許振超被選為青島港第一批集裝箱橋吊司機。

從踏入橋吊駕駛室的那刻起,許振超就有了一個遠大的想法:“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做個能工巧匠,同樣無愧于時代。”正是這個質樸的信念,支撐他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追求卓越。從初涉集裝箱橋吊操作的普通工人成長為行業領頭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深刻內涵。

回望剛剛成為橋吊司機的那一年,有一次,唯一的橋吊出現故障停機了。由于當時橋吊控制板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廠家手里,企業只得高薪聘請外方專家來修理。

面對大家都沒接觸過的技術難題,許振超選擇迎難而上。他每天下班都會帶著備用的控制板,回家后一遍一遍拆卸、組裝,仔細觀察學習控制板的內部構造并嘗試記錄下來。

橋吊的系統語言都是英文,這對只有初中文化、沒有學過英語的許振超來說,難度可想而知。但許振超毫不氣餒,買來英漢詞典,下班后就一邊啃單詞,一邊研究電路圖。

為攻克難題,許振超反復試驗,每一道工序、每一步操作,都要問個為什么。前前后后用了4年時間,他一共研究了12塊模板,最終根據實物電路板完成了整整兩大摞完整詳盡的電路圖。

憑著這股勁兒,他逐步掌握了各類橋吊的技術參數和設備性能,成為修復精密部件的行家里手。

不止于此,從業以來,許振超一直堅持自學,家里與機械、電氣有關的書籍、報刊等擺滿了書櫥,僅高校教材就有50多本。他讀過的各類書籍有2000多冊,寫了近80萬字的讀書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許振超學出了名堂。2006年,他和團隊在進行了兩年的技術攻關后,成功實施集裝箱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年節約生產成本2000萬元,實現了大氣污染零排放,在行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國內外其他港口和碼頭紛紛效仿。

成就金牌工人

為了樹立碼頭工人的新形象,許振超給大伙兒定下了“人人練技術、人人有絕活”的規矩,自己也在崗位上當標桿、作表率,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基本功。

有了絕活就敢于向世界紀錄叫板,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婭”輪的裝卸作業中,許振超帶領團隊以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績,首次打破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此后的數十年里,許振超團隊的腳步從沒有停歇。

執著追求,不斷自我突破,許振超團隊先后8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成為港航界的一塊“金字招牌”。“有一次,一艘外輪認為裝卸時間會很長,沒做好離港準備。結果出乎他們預料,我們很快裝卸完畢,通知他們可以離港時他們非常驚訝。”許振超說,“碼頭工人必須想盡辦法提高裝卸作業速度,這是我們的職責。”

自許振超大師技能工作室成立之后,許振超更有了無限的奮斗激情,他帶領團隊圍繞碼頭安全生產需求,開展科技攻關,持續破解安全生產難題。

過去,在集裝箱被橋吊吊具抓起上船前,必須把連接集裝箱與拖車的鎖解開,也就是進行摘鎖墊作業。這項工作需要碼頭工人站在集裝箱拖車旁邊,為經過的車輛拆裝鎖墊,3米高、10米長的拖車來回穿梭,工人安全風險很高。

“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更顯眼、更獨立的鎖墊區域?這樣拖車運行也更有序,摘鎖墊的工人們工作起來也更放心。”許振超說。

有了想法就立刻行動,許振超與幾位同事開始了頭腦風暴:“首先要顯眼,讓拖車司機一眼看得到。”“最好做個類似‘站點’的裝置,人、墊子筐都有更加規范的位置。”“兼顧些遮風擋雨吧,夏天陽光那么強,大家都辛苦。”工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構想出了隔離亭的原型。

自主設計組裝的隔離亭正式使用后,得到了現場職工的一致好評,并在生產實際中逐漸形成了統一的作業位置、擺放模式,與拖車定位、LED提示器等多個環節共同構成了集裝箱智能操作系統的重要一環。

這僅僅是許振超帶領團隊精益求精、鉆研琢磨的一個縮影。如今,許振超已帶領團隊申報108項國家專利,完成998項技術革新項目,為提升港口裝卸效率貢獻了更多科技力量。

培育能工巧匠

許振超不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當標桿、作表率,更致力于團隊建設和技藝傳承。他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碼頭工人,不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工人挑戰極限、追求卓越。

蹤浩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已是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操作三大隊機械隊長的他,1995年剛參加工作時,就被分配到了許振超負責的團隊里,當時的崗位是輪胎吊操作工。

“那時,我就跟許隊長保證,工作絕對沒問題,肯定能干好這個活兒。但許隊長當場就批評了我,他說沒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安全問題要時刻銘記于心。”蹤浩然說,這句話印刻在他的心里,直到現在還很受用。他還將這一理念經常講給團隊里的職工,并希望他們引以為戒。

蹤浩然回憶,在2003年團隊第一次破紀錄之前,許振超帶領他和其他成員反復練習一些關鍵技術環節。當時他被安排在一個很重要的崗位,許振超經常關心鼓勵他。“許隊長當時經常叮囑我一些關鍵的技術要領,還囑咐我不要緊張。”蹤浩然說。

“我常常告誡年輕學生,只有踏踏實實做實事,立足于現實才能有所收獲,否則一切都如空中樓閣。”許振超說,他從港口最普通的工人做起,在港口基層的磨煉,為他的成長積累了豐富經驗。

“從肩扛手抬到實現機械化再到自動化,我見證了青島港幾十年的變化,這既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也離不開碼頭工人的努力。”許振超說,“我們要繼續加大對技術工人的培訓投入,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為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貢獻力量。”

許振超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他用實際行動證明,無論起點如何,只要勇于追求、敢于創新、不懈奮斗,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