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的“非遺人”
1月10日,青島市戶外寒風瑟瑟,75歲的青島市花燈非遺傳承人孫志芳坐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時而捻起針線、時而握起畫筆,房間里安靜而忙碌,慢慢地一盞為迎接農歷新年而制作的美麗的花燈逐漸露出了雛形。
寒冬暖屋,孫志芳安靜地制作著花燈。
孫志芳與花燈的緣分,要從他3歲那年說起。那時家家戶戶還靠著煤油燈照明,父親親手給他做了小兔子、小松鼠、葡萄等形狀的小花燈,看著別的孩子投來羨慕的目光,一顆關于花燈的種子悄悄在他心底種下。
孫志芳裝飾自己即將完工的花燈。
后來20多歲的孫志芳開始嘗試親手制作花燈,這一動手便再也停不下來,幾十年來一直研究、制作花燈。退休后的孫志芳,更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花燈制作中。常因為專注制作花燈,連吃飯都給忘了,甚至睡到半夜,腦海里突然蹦出個好點子,便會立馬爬起來,繼續擺弄那些制作花燈的材料。一針一線、一珠一穗、一筆一劃等所有工序和技術都由孫志芳自己完成,有時做起燈來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沉浸在花燈的世界里。
做花燈少不了針線活。
說起花燈制作,那可真是個精細活、繁瑣活。先是參考古建筑等樣式仔細勾勒草圖,再等比例畫出實際的設計圖稿。接著用鐵絲精心焊接出花燈的整體框架,然后用打底布包裹好,防止鐵絲生銹弄臟綢布。之后,用絹沿著框架把花燈蒙起來,再在絹上作畫。再用竹子等材料支撐燈檐并進行裝飾,花燈才算有了個雛形。后面還有鑲邊、剪吉祥圖案、掛穗頭等等,如此復雜的工序,一對半米多高的花燈制作周期長達2~3個月。
花燈制作工序復雜,一對半米多高的花燈制作周期長達2~3個月。
“今年我從8月份就開始著手制作花燈,這一對花燈我做了兩個半月才做好,燈上有龍有鳳,有祖國美好的河山。今年到過年期間,我將總共完成兩對手工花燈。”孫志芳說:“在我的記憶里,過年的感覺就是挑著花燈跳著舞,我感覺我有義務將這么美麗的技藝傳承發揚下去,展現我們中華民族這么好的文化。”
孫志芳和他剛做好的花燈。
多年來,孫志芳帶著自己精心制作的20多對花燈,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向市北區舉辦的首屆花燈制作比賽,還有中國第七屆工藝美術展、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等,在各種花燈節、非遺展覽上,也多次向大家展示花燈的魅力,希望讓這手工制作花燈的技藝能被更多人知曉、傳承下去。也用自己的行動讓這一份獨屬于傳統技藝的年味,在青島這座城市里長久地彌漫。孫志芳告訴記者,花燈亮在年夜,黑暗里的一點光最令人感到溫暖和幸福!
花燈上的一山一河、一草一木均是孫志芳親筆繪制。
僅一個穗頭,就有多種不同樣式。
孫志芳做花燈的部分工具。
年逾古稀的孫志芳熟練地刃針穿線。
蒙花燈的綢布是孫志芳一針一線縫制。
孫志芳說,花燈是黑暗里的一點光,最溫暖幸福!
花燈裝飾繁復,細節豐富。
當花燈亮起,孫志芳感到幸福和欣慰!
(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