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供熱用氣需求!氣溫走低,青島市區六大熱源點28臺鍋爐已投運
1月9日,一場小雪如約而至降臨島城,寒流已至,與此同時呵護千萬個家庭的暖流也在應時而動。記者從青島能源熱電集團獲悉,當前市區六大熱源點已投運供熱鍋爐28臺,從1月8日8時至1月9日8時,共用燃氣量422萬立方米,比過去一周的日平均值增加27%。為保證燃氣供給,熱電集團在供熱開始前就與上游供氣單位簽訂合同,以管道輸送、LNG儲備作為保障手段,實行周計劃、日調度,完全能夠滿足供熱用氣需求。
“最強大腦”掌控精準運行
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供熱行業自然少不了科技賦能帶來的新氣象。幾年前,每到冬季拉煤車輛列隊而行、鍋爐房內粉塵飛揚的景象人們還記憶猶新,而現在的供熱站內卻已經脫胎換骨變身為科技武裝的生產調度中心,一排電腦屏幕上閃現著各種系統圖和運行數據,幾名值班人員輕點鼠標就完成了各項操作指令。工作人員看似輕松的背后,實際上是“智慧大腦”在進行綜合數據的分析和全盤操控。
隨著“煤改氣”項目的完成,燃煤鍋爐被更加環保高效的燃氣鍋爐替代,運行操控系統也同步實現更新升級。在濱海能源島這個青島市最大的供熱樞紐中心,運行負責人姜磊先告訴記者,當前的燃氣鍋爐采用了多路配風配氣、中心混燃、水冷預混超低氮燃燒等技術,運用PVSS、DCS系統實現外網負荷與運行參數的數據集中上傳分析,實時做出運行調整,始終保持輸出熱能與負荷需求相平衡,達到穩定、高效、經濟的運行狀態。供熱最終還是要根據用戶室溫為標準,要保持室溫恒定,供水溫度自然要隨著氣溫的波動而上下起伏。過去的人工調控模式難免存在遲緩、過度等情況。現在的自控系統會外聯天氣預報、內接管網參數,依照室溫恒定的參數值進行綜合數據分析,同步做出運行調節指令。這一過程始終處于連續的動態,因此,無論室外暖陽和煦還是狂風大作,用戶家中的溫度永遠保持在理想狀態。
“環網聯網”構筑安全防線
傳統的單熱源供熱模式各個供熱區域相對獨立,管網呈樹狀結構,一旦管網出現漏點,勢必造成后端區域連帶效應,可能出現大面積的停熱或溫度下降情況。為解決這一弊端,熱電集團立足于供熱負荷的優化配置,加強環網聯網建設,將原先獨立的供熱管網進行互聯互通,形成熱網輸配雙向供給,熱源互為補充格局。此舉有效打通了各個區域和熱源間的“壁壘”,熱源互通成片,管網能分能合,互備互保可調可控的協同保障體系進一步夯實了安全運行根基。熱電集團目前已完成市區所有12個集中熱源、21處聯網點的聯通,互保區域達1700萬平方米,實現末端供熱質量、應急保障能力和經濟運行水平“三個同步提升”。
在熱源熱網增強保障的基礎上,熱電集團還深入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警示、大提升”冬日攻堅專項行動,持續深化“四項整治”,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的共防共治安全網格,開展專項檢查241次,落實8000余處有限空間管控措施。完善突發狀況的應急流程,特別是對檢修困難的路段研究制定“一段一策”搶修方案,確保快、穩、準、好地處置突發事件,保障供熱平穩有序。配備應急隊伍30余支、應急物資3000余件,加強日常練兵備戰,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
“暖情在線”時刻貼心守護
一條熱線連萬家,300余名供熱管家全天候響應,6千余個微信群與用戶在線聯動,交叉重疊的服務網絡讓用戶感受到“溫暖一直在身邊”。
家住大堯二路的李先生裝修房屋時改造了暖氣設施,由于暖氣片熱度不均衡,他嘗試調節的過程中順手打了服務熱線尋求指導,結果供熱管家不到十分鐘就登門協助解決。李先生說,單是這服務效率就足以證明“暖到家”的口碑名不虛傳。供熱管家憑借嫻熟的技巧,每組暖氣閥門稍微擰動幾下就蠻有信心地告訴李先生,暖氣一會兒就能達到正常狀態,而且還向用戶講解了運行原理和調試技巧。果不其然,二十分鐘后李先生來電反饋暖氣都熱了,效果非常好。
熱電集團聚焦“三優”服務,通堵點、克難點,開展“供熱質量提升攻堅”行動,對非供熱季中700余項技改項目,在供熱后的“回頭看”中進行檢驗,所有涉及溫度偏低和設施老化的問題全部予以徹底解決,供熱提升取得質的突破。在“訪千家、走萬戶”活動中與用戶零距離溝通,走訪11.68萬戶,更新校正用戶信息3.2萬余條,實地解決問題千余項,辦理延伸服務773件次,推動“分戶改造”560余戶,一系列惠民舉措為群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線上+線下的服務深得民心,無論職責內外,只要轄區居民有需求,供熱人都會責無旁貸伸以援手,秉承靠前一步理念,在關愛幫扶中傳遞溫暖真情。
鎮江路社區有一位盲人居民,身為換熱站站長的孫福根定期到其家中探望,幫助整理室內物品,還包攬了倒垃圾的活兒。許多老人想換個電燈、修個水管啥的找他也都不見外,孫福根的一技之長成為化解居民憂愁的及時雨。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