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出海記丨一個兩三斤!青島最大野生“蠣子海”百畝“龍蠔”迎豐收
潮水退去,蠣子成海。
在即墨田橫街道七口村,河水與海水交匯處形成了一片百畝左右的灘涂,逢潮水回落就會裸露出來。在這里,生長著一種當地特有的“龍蠔”,一個能長到兩三斤,而且味道鮮美。這一片海蠣子屬于純野生,不需要任何管理。
每年11月份,村民就會到自己管理的灘涂上捕撈。高峰期,一天能上岸兩萬斤。雖然個大味美,由于位置比較偏,一直沒有打響自己的名氣。村民們也盼望能通過“觸網”出圈,能賣到更多的地方,也賣上個好價錢。
野生海蠣子長滿海灘,個頭能到兩三斤
1月4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七口村那邊的灘涂,這里上游是五龍河,下游連接著丁字灣通入大海。因為是淡水和海水的交匯處,微生物比較豐富,非常適合海蠣子生長。
“從老一輩就在這里挖海蠣子,都是野生的”,村民宋森秀說,如果遇到退大潮,能看見一大片,場面非常壯觀。因為是退小潮,主要在岸邊挖。
灘涂上的淤泥并不深,但密密麻麻全是海蠣子。由于非常外殼風力,村民都會在膠鞋的外邊再裹上一層布。記者看到,這些海蠣子幾乎都挨在一起,個頭也比較大。個頭小一點的,也跟成人的手掌差不多。
村民宋森秀介紹說,這些海蠣子每年夏天就會進行繁殖,一般到了陽歷11月份開始進入收獲季。當年生的海蠣子,個頭也就能長大三四兩。他們一般會選擇兩年生的海蠣子,個頭最大的能長到兩三斤,小一點的也有七八兩。他們這里沒有任何管理,生長情況受天氣影響較大。
“跟前幾年相比,今年絕對算是大豐收,”宋森秀說,海蠣子個頭普遍,一斤多的占比非常多,而且肥度能達到9成,是近兩年最好的時候。
寒冬開捕“蠣蠣”皆辛苦,四小時收獲五六百斤
肥美海蠣子如何上岸?記者穿著皮衣跟著村民一同到灘涂上體驗。由于距離岸邊較近,他們一般選擇乘坐一個小木筏過水。這個是村民自己制作的,非常簡易。實際上退潮時水面寬度也就兩三米,但有了筏子,漲潮時運送就比較方便。
相比于底播養殖、吊籠養殖,這里的海蠣子一眼就能看到。它們就生長在灘涂上,有些在淤泥里。村民的工具也比較簡單,每人一個小竹筐,一把小鋤頭,在里面挑選最大的海蠣子就可以。
但是,因為海蠣子太密集,幾乎沒有可以下腳的地方。他們收獲海蠣子的時候,全程都得彎著腰。每次落潮,他們能忙活四個小時左右。平均下來,一個人能收獲五六百斤。
他們將海蠣子放到編織袋里,在海水里清洗以后,用小木筏運回岸邊。回到家以后,他們還要再進行一遍分揀清洗,最后才成為市場上我們見到的海蠣子。
宋森秀說,他們這一塊灘涂只能趁著落潮時來收獲,每天的時間都不一樣。尤其是到了冬天,不論是刮風還是下雪,只要地面能行走,他們的工作就不能停。尤其是春節前這一段時間,正是市場需求最旺的時候,他們必須加足馬力搶這個黃金檔。即便是大年初一,他們拜完年以后全家出動到海里干活。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偏暖,海里工作還不算太辛苦。往年到了三九時節,海邊的風尤其大,出了汗又被吹干,經常雙手被凍得開口子。“出海沒辦法,就是干這個活,”宋森秀說,這里是他們一年的收成,雖然辛苦點,只要有收獲就不會感覺太累。
村民:個大口感好名氣卻不高,想“觸網”盼出圈
記者了解到,今年“龍蠔”的產量比較高,肥度也很好。目前情況下,帶殼的海蠣子一斤3.5元,到了春節前夕一斤能賣到5元左右。海蠣子肉現在一斤十六元左右,春節能賣到30元。
據介紹,整個村里的“龍蠔”面積大概100畝,養殖戶十來家。他們每天根據客戶的訂單來確定捕撈量,高峰期全村一天能上岸2萬斤。
“我們這個品種,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養,”宋森秀說,在青島,只有他們這一片海域有這個品種,肥度也比較高。此前,也有人放到其他地方,效果就不好。
“雖然總體上不愁銷路,但是這么多年一直沒有知名度,”宋森秀說,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每天的出貨量不大。如果需求量大,他們可以多找人盡快捕撈完,這樣也能節省工作量。其次,他們的野生海蠣子,個頭大、口感好,但是賣不上一個好價。
看到不少漁民開始網絡直播,帶動了村里海產品的銷售,村民們也非常羨慕。“我們沒時間,也沒有人才,”宋森秀說,他們每天到海里挖海蠣子,晚上就累得腰疼。一般情況下,家里的漁嫂們負責銷售。另外,對于網絡這些東西,他們比較陌生,不像年輕人那樣熟悉。未來,他們希望能有網紅關注到這些野生的海產品,讓更多人看到,帶動村民們增收致富。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