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寬松培育,濟南“量子”初長成
□ 大眾日報記者 段婷婷 楊學瑩
屏幕上的地圖一處顏色變深!2024年12月27日14時,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技術人員通過智慧生態黃河平臺發現異常:一處光量子雷達監測到,其西南1.2公里一路口疑似出現空氣污染。網格員李富偉、孫銘浩立即趕赴現場,發現這里有處工地土方施工未濕法作業、有道路積塵。經督導,污染消除。
“顆粒物光量子雷達是我們的‘千里眼’‘好鼻頭’。一臺光量子雷達能捕捉半徑6公里內的污染物,還能溯源。”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監測處處長王偉說,“目前,濟南市已布設15臺,組建了全國首個‘顆粒物光量子雷達監測網絡’,基本實現主城區全覆蓋,監管效能大大提高。”
雷達的研制單位是山東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跟著國耀量子總經理申屠國樑,記者看到了這臺雷達。三腳架支著長方盒子,形似攝像機。“傳統激光雷達繪制一張360度的大氣污染地圖需要1小時,光量子雷達只需5—8分鐘,能快速捕捉污染源產生、飄動、消逝的過程,6公里內準確率95%。有了濟南的批量示范,現在,這款雷達已在全國部署近90臺,2024年銷售額約5000萬元。”
申屠是浙江人、中科大博士,2018年來濟南創業時,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濟南量子院”)已經聚集了好幾位他中科大的師兄弟。而大他幾歲的周飛,2012年作為第一位全職博士被引進濟南量子院時,卻是另一番心境。他在清華大學讀博時,曾參與“墨子號”研制,來濟后卻要逢人就從零開始科普量子,常感“拔劍四顧心茫然”。
“布局量子產業,濟南在國內城市中走在前列。”周飛介紹,2010年,山東省政府與中科大簽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2011年成立濟南量子院,開展量子科學應用基礎研究,為量子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撐。
十幾年間,濟南給予了量子技術和產業發展足夠的自由度,從技術研究的純投入到產業生態的純扶持,從未間斷。周飛說,“濟南市和高新區在稅收和產出指標上很少做強制要求,引科技人才、定薪酬體系,也基本是院里自主。”
在寬松的環境中,“從0到1”的技術突破持續涌現:2014年,當時世界最大規模實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網絡“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建成示范;2019年,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成功對接;2022年,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發射入軌,標志著量子通信真正從實驗室走向了產業化……
除此之外,2019年,國家標準委批準成立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濟南量子院。至今,該技術委員會已歸口發布國家標準8項、新立項7項。2023年,濟南量子院獲批成為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成了“國家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看著樓道里背著雙肩包來去的年輕人,濟南量子院副院長宋艾陽語帶自豪地說,現在量子院已經有了3棟樓,擁有170多位量子人才,很多是清華、北大、中科大和海歸的碩士、博士。在量子院的帶動下,濟南已聚集量子相關企業30多家,從業人員800多人。國盾量子研制量子通信關鍵器件,國迅量子把原來“大而貴”的量子通信光學子系統集成化、小型化,國擎信息把太赫茲技術用在公共安全、智慧工業、6G通信、高端醫療裝備上……
“我們這幾棟樓就像一處苗床、一個引擎。很多成果一旦走向市場,將是爆發性的,這就是未來產業的魅力。”宋艾陽說,僅2024年,量子院就獲授權國家專利42項,轉化了4個技術項目、14種科技產品,涉及12項專利。
采訪結束時,周飛總結,濟南的路子是對的:承接“國家隊”的基礎研究成果,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支撐產業化,政、研、企協同發力,讓量子技術走出實驗室,賦能千行百業,逐步構建產業生態。
如今,濟南形成了從量子科學應用基礎研究、核心元器件研制、整機制造、系統集成、網絡建設、運營服務到標準制定的全產業鏈條,實現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全領域布局。2023年底,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未來產業集群。根據規劃,2025年,濟南市量子信息產業規模力爭突破百億元,到2035年達到千億級規模。
- 3年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人數=14年總和4倍多 看德州如何書寫當代產才“雙城記”
- 西藏定日縣未來三天以晴為主,風力較大,低溫在-14℃以下,體感寒冷,需注意防風保暖
- 全國鐵路明起調圖 濰煙高鐵增加14路列車
- 【視頻】超6000名地鐵員工深夜堅守,加開224列次延時運送14萬乘客平安出行
- 跨年夜,青島地鐵加開224列次運送14萬名乘客,暖心服務贏贊譽
- 啟用14年后,青島“最美公交停車場”正式停用
- 李滄區這14條新建道路有名字啦!
- 平安新起點,服務新升級,平安人壽山東分公司喬遷至濟南平安金融中心
- 市北區今年新培育億元樓宇3座,稅收過億元樓宇達23座
- 生產鉚足勁 打好年度“收官戰”——山東濟南企業生產一線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