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聯基層,情治山海”: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徑賦能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源治理”案例
半島網12月24日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鄉村基層治理仍然是重要抓手。但在鄉村基層治理中也難免出現多種問題,譬如矛盾糾紛化解難題。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的“源治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心聯基層,情治山海: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徑賦能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新路徑:通過引入心理服務機構,挖掘真實訴求,融合情感治理,把“楓橋經驗”內化于鄉村基層治理中。
王哥莊街道轄區面積143.48平方千米,轄34個村(居)、108個自然村,總人口4.8萬余人,1.7萬余戶。街道以標山鄉村生活體驗示范帶建設為抓手,圍繞農旅結合、農文結合、農養結合,探索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模式。廟石凝真觀竹園及茶園步道、何家大饅頭一條街、張家河“荷塘月色”等景觀工程,成為市民游客新打卡地,茶葉年度總產值達2億余元;“嶗山·唐莊”品牌民宿經營勢頭較好,唐家莊生態采摘園項目與民宿形成互動,助力社區產業發展;街道實施“品牌強漁、質量興漁、綠色興漁”戰略,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3萬噸,實現漁業總產值2億余元。經濟基礎好,產業融合發展成為王哥莊街道的發展優勢,但家庭矛盾、鄰里矛盾,產業發展中村民與游客間的矛盾等問題也較為突出。街道通過引入“愛之光”心理服務機構,逐步發展“童心護航”心理服務品牌,最后形成“心海護航”五位一體的情感治理體系,打造出“心聯基層,情治山海”的“山海楓橋”新路徑。
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徑的創新經驗
(一)在心里種太陽:“童心護航”引方向
少年兒童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其經歷重大變故而未進行心理疏導時,容易誤入歧途。王哥莊街道規模較大,因此兒童數量較多,相比于城市兒童,農村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的影響,可能更加嚴重。對少年兒童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是處理問題的關鍵點。基于此,王哥莊街道聯合第三方心理服務團隊和各界愛心人士,組建“愛之光”心理健康志愿服務團隊,深入鄉野,積極走訪學校、社區,對青少年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隨后,街道在“愛之光”心理咨詢品牌的基礎上,創建了“童心護航”品牌。
一是收集數據,長期跟蹤。王哥莊街道聘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同學校銜接,同每一個家庭銜接,對學生相關情況進行真實、有效的數據收集,為少年兒童提供專業心理輔導。二是從“心”出發,助力少年兒童入學。少年兒童正處在人生初步階段,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成熟,很容易走向偏激。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問題出現時的及時介入,將來就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王哥莊街道的工作人員認為,介入到這部分問題孩童中,進行心理疏導,把不穩定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是“訴源治理”的應有之義。三是“定期普測+動態監測”,建立“一生一檔”電子保密心理檔案。街道針對學生群體從九個方面(包括軀體化、人際交往、自責傾向、學習焦慮等)和四個表現維度,采用“定期普測+動態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在細致全面的心理評估的同時,動態采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壓力類型、問題成因等方面的有效信息,匯集成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狀況數據庫,建立“一生一檔”電子保密心理檔案。
(二)鄉村情感治理新實踐:“心海護航·源治理”
借由先前“愛之光”與“童心護航”的經驗,王哥莊街道以村居和學校為平臺,創新培育基層社會治理項目,通過引入心理疏導和多元主體參與,全力構建獨具特色的社會心理健康服務生態鏈,將兩品牌升華為“心海護航·源治理”。
街道強調多元參與聯防聯治的重要性,旨在通過整合縣鄉及以上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精英人士以及村級自治組織、社企主體、鄉村精英、社區領袖和普通村民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動鄉村情感治理工作的深入發展。王哥莊街道“心海護航·源治理”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臺,針對不同年齡層人群的心理特點,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內容。無論是職業人群、兒童青少年、老年人、婦女、殘疾人還是特殊人群,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例如,面向老年人實施的心理健康守護計劃,不僅上門為350余位老人解讀惠民政策,還與80位老人結成幫扶對子,成功緩解生活困擾問題330余個;面向特殊人群實施的清肅行動與心海關愛賦能計劃,則與22名特殊人群結對幫扶,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為了提供高質量的心理支持和服務,王哥莊街道還致力于打造專業化的服務團隊。街道圍繞“以持證心理咨詢師為骨干精英、多領域心理工作者為中堅、社會組織及志愿者為基礎細胞”的目標,成功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心海護航”基層社會心理服務主力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近1.3萬余小時。同時,街道還從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輔導員、律師、社會工作者中遴選優秀人才,組建了心理健康服務專家人才庫,結合業務能力和個人意愿,分別建立了心理疏導矯治、危機干預和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宣傳兩個專業化團隊,為鄉村情感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
王哥莊街道“心海護航·源治理”項目的實施,不僅彰顯了鄉村情感治理的主體多元性,更強化了多元參與聯防聯治的重要性。通過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鄉村情感治理工作的深入發展,為構建和諧、穩定、繁榮的鄉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潤物細無聲:“山海楓橋”初探
“心海護航·源治理”是王哥莊街道在情感治理領域邁出的堅實一步,在矛盾糾紛化解中,街道推動“山海護航·源治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與“一核八翼”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機制雙管齊下,共同構筑起基層治理的堅固基石,為打造獨具特色的“山海楓橋”嶗山樣本提供了寶貴的探索與嘗試。
一是茶語潤心,矛盾消融——“暖心茶座”的情感調解。作為情感治理在矛盾糾紛化解上的具體實踐,“暖心茶座”成為了王哥莊街道的一張亮麗名片。在這里,一杯熱茶不僅是溝通的媒介,更是心靈的慰藉。當鄰里間因瑣事產生爭執,當家庭內部出現裂痕,人們會選擇來到“暖心茶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借助心理顧問的專業引導,將心中的不滿與委屈傾訴而出。
圍繞婚姻、親子、矛盾糾紛、情緒困擾等問題,王哥莊街道以“滿上一杯茶,說說心里話”為理念,通過“暖心茶座”解決了居民之間的實際矛盾,更在無形中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居民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此外,各村也紛紛設立了特色調解室,如曲家莊的“和美”調解室、西山的“春風暖心”調解室,對“兩委”成員、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志愿者進行心理技能培訓,讓多元主體參與進來,運用心理學知識應對矛盾糾紛主體面臨的心理癥結,探尋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調解室不僅解決了大量鄰里糾紛和家庭矛盾,還成為了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王哥莊“暖心茶座”調解
二是一核引領,八翼齊飛——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機制的建構。為了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解決的效率和質量,王哥莊街道推出了“一核八翼”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機制,以街道黨工委為引領,訴求攬收、調解和事、訪談接待、心理疏導、法律診斷、治安調處、行業專責、志愿幫談八個工作崗協同發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2022年5月15日,一戶村民地里的石墻因暴雨倒塌,導致鄰居家種植的茶樹被埋,雙方就賠償問題爭執不下,差點大打出手。村委會將情況上報街道后,街道綜治干部聯合區法院王哥莊法庭的法官、街道“金牌調解員”、村調委主任、網格員等到達現場共同調解。在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調解小組從雙方立場和實際出發,積極為雙方搭建溝通橋梁,一方面向雙方當事人釋法析理,另一方面從感情上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一起矛盾被化解在“茶園地頭”。
在“一核八翼”機制的運作下,王哥莊街道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快速響應和高效解決。無論是鄰里之間的小摩擦,還是涉及多個部門的復雜問題,都能在這一站式解決流程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提高了居民對基層治理的滿意度和信任度,還為王哥莊街道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多元共融:情治山海
情感治理,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關鍵策略,其施行對于構筑和諧融洽的干群紐帶、填補理性治理的不足、加速矛盾沖突的消解,彰顯出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近年來,鑒于黨和國家對基層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地紛紛展開對基層治理模式的積極探索。在此背景下,情感治理作為一種重要的基層治理實踐,日益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將豐富的情感元素融入治理過程,無疑為冷峻的制度執行增添了溫暖的人文關懷,這不僅是社會治理精細化進程中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內在要求的生動體現。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眾多治理模式層出不窮,王哥莊街道的“童心護航·源治理”“心海護航·源治理”與“山海楓橋·源治理”模式在鄉村治理實踐中,卻以其獨到的創新點和實際成效,展現出了別樣的風采。
(一)黨建引領“源治理”:情感紐帶筑牢鄉村善治新基石
在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中,黨建引領成為推進鄉村情感治理的關鍵力量。嶗山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創新實施“源治理”模式,旨在通過深化情感治理,讓村民對鄉村發展產生更強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鄉村善治奠定堅實基礎。
從“群眾找我”到“我找群眾”,嶗山區主動下沉服務,通過網格上報、上級交辦、12345轉辦、“嶗先辦”綜合指揮平臺等線上渠道,高效“攬收”群眾訴求。同時,線下建立黨建引領下的“五級網格體系”,將黨員力量深入村組、網格,緊密圍繞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梳理自身優勢資源和服務項目清單,與村委簽訂“契約化”共建協議,常態化開展組團式集中服務、“一站式”便民服務以及菜單式特色服務。為了更好地發揮群眾力量,嶗山區將原有的群防群治隊伍細分為“春風”老年志愿服務隊、“夏云”巾幗志愿服務隊、“秋實”黨員志愿服務隊和“冬青”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這些隊伍各展所長,既容易被群眾接受,也便于深入收集民情民意,為情感治理提供有力支撐。依托“源治理”品牌,曲家莊村設立了便民服務站,為居民提供電器維修等家政便民義務服務400余次,贏得了村民的廣泛贊譽。目前,“源治理”品牌已在曲家莊村成功試點,并推廣至王哥莊街道的34個村,成為黨建引領鄉村情感治理的典范。
(二)“智慧街道·源治理”:技術治理與情感治理融合,共創集體行動新篇章
王哥莊街道“源治理”平臺,圍繞“一心二線五融雙提升”工作模式,巧妙地將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心理服務相結合。其中,“一心”即每個村居配備1名心理顧問,為村民提供面對面的專業心理支持;“二線”則構建了心理援助線上平臺和線下心理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心理服務的全方位、全天候覆蓋。而“五融”策略,更是將技術治理與情感治理緊密融合,通過融訴求傾聽、心理疏導、矛盾化解、健康宣傳與平臺搭建,形成了線上線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基礎上,王哥莊街道還充分發揮技術治理的優勢,通過“智慧街道”建設,實現了線上線下雙軌制的無縫對接。這種線上線下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的模式,不僅順應了網絡時代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與新挑戰,還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各自優勢,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心理服務。
(三)山海楓橋·源治理:“雙提升”行動,共繪鄉村和諧新圖景
“山海楓橋·源治理”作為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徑賦能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重要模式:一是提供深度融入、全面覆蓋的心理健康服務。王哥莊街道深刻理解心理健康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中的重要性,因此,通過精心策劃與實施“心海護航·源治理”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項目,將心理健康服務深度融入到了鄉村的日常生活中。迄今為止,街道已成功舉辦了超過20場心理健康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以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深刻的內容,吸引了超過5400名群眾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提升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率。同時,街道創新性地推行了“法律顧問+心理顧問”雙坐班制度,為40余名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了面對面的心理咨詢與調適服務,這一舉措不僅顯著提高了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率,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居民對心理健康的認知與重視程度,為鄉村社會的心理和諧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二是實現了高效精準、成效顯著的矛盾糾紛化解。王哥莊街道展現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智慧,街道依托其獨特的“山海楓橋”特色調解機制,充分發揮了人民調解在矛盾化解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同時,利用“一村一法律顧問”的制度優勢,為群眾提供了及時、專業的法律咨詢與援助。據統計,街道已受理群眾法律咨詢860件,提供法律援助18件,成功參與人民調解和基層治理活動300余次。此外,針對轄區內特色產業領域內的矛盾糾紛,街道成立了特色產業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深入排查與專業調處,有效化解了多起潛在矛盾。對于特殊人群,街道更是給予了特別的關注與關懷,健全了信息報告、預警和干預制度,為他們提供了個性化的心理調適服務,精準地做好了矛盾糾紛的預防和化解工作。這些舉措的實施,使得矛盾糾紛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矛盾化解成功率實現了大幅提高。王哥莊街道的“情感治理融合心理路徑賦能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模式,激活了基層治理的一池春水,正以創新的步伐,書寫著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