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第一鮮!膠州灣海蠣子一天上岸近20萬斤
進入12月份,隨著天氣漸冷,膠州灣的海蠣子迎來收獲季,一天上岸近20萬斤。不過,養殖戶們將上岸的海蠣子進行分揀后,再送到日照等待育肥一個月左右,才會運回來集中上市。受降水以及氣溫影響,今年海蠣子的產量不算太大,但是每斤價格比往年卻要便宜兩三毛錢。
凌晨出海,一船上岸近2萬斤
12月1日清晨6時許,紅島漁港碼頭就開始忙碌起來。為了趕在漲潮的時候返回碼頭卸貨,漁民晚上11點多就出海捕撈。
記者看到,這些海蠣子都是放在一個個大網兜里,疊放在甲板上。出海捕撈的于船長說,膠州灣的海蠣子都是底播養殖。到了收獲的時候,他們有專門的釘耙,釘耙后面連接著大網兜。
到了養殖區以后,他們將釘耙放到海里,用漁船拖著走。拖到船上以后,他們用海水進行清洗,這就得到了初級的海蠣子。
一般情況下,他們在海里需要忙碌四五個小時,就會滿載歸港。如果海蠣子密度高,時間會更短一點。
漁船碼頭靠岸
“一船大概2萬斤。”于船長說,前幾天因為大風天氣,漁船沒有辦法出海,這兩天風停了以后,客戶的訂單催得很緊,養殖戶都是開足馬力捕撈。現在,一天出海的漁船十余艘,碼頭上能上岸近20萬斤。
肉質肥美,今年價格更親民
記者看到,碼頭上海蠣子摻雜了很多海蠣子皮,養殖戶用卡車都拉回了家里。養殖戶趙先生說,海蠣子從捕撈到上市,還有很多工序。對于膠州灣的海蠣子而言,程序會更多一點。
趙先生說,海蠣子有一些會死亡,捕撈的時候沒辦法分揀出來。上岸以后,漁民們會一個一個分揀出來。根據每年的收成情況不同,好一點的能達到7成,差一點的只能分揀出3成可以食用的海蠣子,剩下的海蠣子皮,則會被扔掉。
“現在主要是賣給大客戶,很少的量會上市銷售。”趙先生說,底播養殖的海蠣子雖然生長周期接近兩年,跟吊籠養殖的相比,生長速度肯定要慢。這些海蠣子上岸分揀完成以后,會被送到日照等地進行吊籠養殖。吊籠養殖因為水溫等生長條件更好,海蠣子會更肥。大約一個月后,這些海蠣子就會大量上市。
今年的收成如何?養殖戶趙先生說,今年的降雨偏多、氣溫偏高,對于海蠣子的生長影響比較大。由于是底播養殖,人力能影響的程度有限,一些養殖戶遭遇了減產,受到了一定損失。
“今年的價格比往年一斤便宜兩三毛錢。”趙先生說,他們現在的海蠣子銷售都是按照未分揀的來計算,一般情況下,100斤海蠣子能分揀出30斤左右,好一點的能有五六十斤。不過,膠州灣的海蠣子肉質肥美,市場上不愁銷路。
同時,除了膠州灣,即墨鰲山灣、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山張村等地的吊養海蠣子已經上市,市民可以提前嘗鮮。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