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從借教室到7層教學樓!青島市老年大學成立40周年,32年教齡教師講述發展故事

2024-11-02 07:45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17948)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11月1日,在青島市老年大學書法高級班上,教師高篪正在為學生們示范書法寫作。今年是青島市老年大學成立40周年,而高篪已經在這里任教32年。作為市老年大學教齡最長的教師,他將書法作為自己畢生所愛,雖然已經76歲,但他仍在三尺講臺上奉獻,同時也見證著學校的變遷和青島市老年教育的發展。

老年大學教齡最長教師

高篪目前擔任青島市老年大學書法高級班的老師,共20余名學員,都是跟隨他學習書法多年的學生。所以在這個班級上,高篪更多的是為學員們的書法精進進行指導。

11月1日下午,在書法高級班課堂上,高篪正一筆一畫地寫著書法,這一過程通過多媒體設備投影到大屏幕上,學員們能清晰地看到他的運筆。

講臺上的高篪,雖已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溫文爾雅,整個課堂透露出一種高雅氣質。

“學習書法第一要義是認真,并且還要動腦筋,想辦法將眼睛看到的書法轉化于筆尖上,再流淌于紙上,這是一個學、悟的過程。”高篪說。

高篪1948年出生,今年76歲,自1992年起在青島市老年大學任書法老師,至今已經32年,目前也是學校教齡最長的老師。

他目前還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的會員,青島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在書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書法家書10余載,接替父親任教師

高篪說,他學習書法以及在老年大學任教,都與其父親高小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父親是青島市老年大學成立時首批教師,他當時就教授書法班。”高篪說。1984年青島市老年大學建校,當時高小巖已經是著名書法藝術家,后來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雖然是書法名家,但他平易近人,將書法知識傾囊相授。“有學員向我們求字,我父親常教育我,別人想要我們的字,是他們對我們的認可,我們應該毫不吝惜將字畫贈予他們。”

“小時候,父親從不逼我學書法,只是讓我研墨疊紙,在他寫字時幫他扶著紙。”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環境中,高篪對書法有了最初認知。“那時候我才七八歲,只有桌子那么高。”

后來,1964年,高篪到濟南交通學校上學,學習汽車運營維修專業,上學時他就經常被安排辦學校黑板報。1969年畢業后分到泰安工作,在工廠工會工作,廠區的宣傳標語都由他來負責。“從那時起,我開始逐漸愛上書法,開始系統學習。”

“當時字帖緊缺,我就寫信給父親,他給我寄來字帖。”高篪說,后來他與父親保持了長久的書信往來,每隔一段時間將自己寫的書法寄回青島,父親為他批注、指正,再將練習紙寄回給高篪。

“節假日回青島探親也帶著,有同事到青島出差也托他們帶回去。”就在這頻繁的書信往來中,高篪的書法得到快速提升。

在長達10余年的書法書信后,1991年,高篪被調回青島,他與父親的書法家書才結束。到現在他還保留著當年與父親的書信,厚厚一摞,每一頁都有父親用紅筆做的批注。

1992年,高小巖年事已高,高篪就接替父親,來到青島市老年大學任書法課老師。“也算是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在這里,教學相長,在教課的過程中,我也不斷學習。”高篪說,他既教了許多老年學員,也度過了自己的幸福晚年。

從打游擊到專屬的7層教學樓

高小巖、高篪父子伴隨著青島市老年大學的成長,也見證了青島市老年教育的發展。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伴隨著我國離退休制度的全面實施和廣大老年人對健康老齡化與文化養老需求的不斷增長。1983年,我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老年大學(建校初期稱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后改為現名)成立。1984年,青島市委決定成立青島市老年大學(建校初期稱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青島分校,后改為現名)。

1987年開始在市老年大學任教務處副處長的韓行讓回憶,建校之初,因為條件簡陋學校并無校舍,只能靠借教室進行游擊式教學。

“萊陽路八號、海軍俱樂部、中山路一號等這些地方我們都上過課。”韓行讓說,當時每次上課前都要提前溝通好教室,準備好筆墨紙硯,上完課打掃完衛生他們再離開。

除了沒有教室,他們的辦公條件也比較簡陋,“當時的辦公地點是在太平路29號的一個狹小房間。”韓行讓說,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辦學熱情高漲,白手起家,迎難而上。招收首屆學員511名,開設了書法、國畫、太極拳等5門課程。任課老師都是當時的社會名家,如高小巖、宋新濤等。

1992年,高篪來到青島市老年大學任教,“經常到萊陽路八號、工人文化宮這些地方上課,一個班有30人左右。”高篪回憶。

經歷了一年游擊上課后,1993年9月,位于市南區仰口路的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竣工交付使用,在中心南側一層安排校舍800平方米,開設課程增加到21門,編班學員達1400多人次,從此結束了靠租房辦學的歷史。

“之后,學校經歷了兩次擴建。1997年,新建了5層的教學樓,建筑面積有2000平方米。1999年9月建成啟用。第二次是2004年,新建教學樓7300平方米,2005年竣工。”高篪說,后來校領導不斷對學校進行修繕,新教學樓共7層,寬暢明亮,共有教室30余間,還設有多功能廳、體育活動室等,并加裝了電梯,教學面積達8000平米。“學員們都說現在教學條件完全能和正規大學媲美了。”韓行讓說。

“近些年,我們開設了油畫、小提琴、無人機攝影、中國通史、國學、茶藝、中國傳統香文化等課程,持續提升課程的內涵與層次。”韓行讓說,目前學校有80余門課程,學員近萬人。

“老年朋友在這里彈琴起舞,傾心翰墨,他們雖鬢發染霜,卻常存進取之心。大家既提高了思想境界和知識水平,也豐富充實了晚年生活。”高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