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人民日報關注榮成傳統村落海草房:展現古風古韻煥發生機活力

2024-07-14 18:53 人民日報閱讀 (40563) 掃描到手機

在山東威海榮成市,狹長的漁村海邊,處處可見別具風格的海草房。海草房以石為墻,海草為頂,堆尖如垛,屋頂質感蓬松,是膠東沿海地區極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生態民居。

2022年,榮成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截至目前,榮成共有300多個以海草房為代表的傳統漁家村落,其中國家級、省級傳統村落25個。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榮成多個傳統村落,漫步其中,切身感受到傳統村落在保護與發展中煥發的勃勃生機。

陸海統籌,強化保護修繕

從市區出發到寧津街道,沿著馬沙線,車行向東,沿途海風微拂,路旁,一座座灰色的海草房鱗次櫛比。

不多時,行車來到陸地盡頭,只見一片錯落有致的海草房。沿路左轉,便一頭扎進東楮島村。

東楮島村位于榮成寧津街道,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0公里,依海而生。村內擁有海草房144戶650間,是膠東地區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之一。

東楮島海草房。

海草房的建造歷史悠久。當地居民以厚石砌墻,用曬干后的海草作為材料苫蓋屋頂,搭建房屋居住。2006年,榮成海草房建筑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沖上海岸的海草會被微生物逐漸分解,隨著海草中有機物逐漸消失,其中儲存的碳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空氣中。但將海草曬干用于制作海草房,干海草的使用時間可以長達十幾年,降低二氧化碳的釋放速度。”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海洋生物系副教授王珊珊說,建造海草房,對海草實現再次利用,對保護環境起著積極作用。

走近村頭的海草房,陽光灑在斑駁的花崗巖上,訴說著歲月變遷。

這本是上世紀30年代村里興建的一所小學。2014年,當地對房屋進行翻新修繕,在保留老教室的基礎上,活化利用,建立村史館,展陳反映村莊變遷的文物300多件。

在這里,記者遇到了村民王本勝。75歲的王本勝是土生土長的東楮島村人,村史館建成后,他負責場館的日常維護工作。

“俺家就住在海草房,走,去瞧瞧。”跟著王本勝,記者走進村落深處。

推開大門,一座安靜的民居院落映入眼簾,“我居住的這間海草房建于上世紀70年代,我和老伴一直住在這里。”相伴半個世紀,王本勝心中對這間海草房充滿感情。

2015年,東楮島村啟動海草房修繕工程,邀請專業團隊對年久失修的海草房進行修繕,并由文物部門現場驗收。修繕過程中,專業苫制海草房的手藝人來到王本勝家,對屋頂的海草進行重新覆蓋加固。“我們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取材鰻草,添加山貝草,鋪底增厚,確保房屋可以抵擋嚴寒、抗拒海風。”修繕項目負責人介紹。

東楮島海草房航拍。圖均為楊志禮攝

自2013年起,榮成市將具有較高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海草房民居院落相繼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為最大限度維系傳統村落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傳統村落中的海草房進行維護性搶修和保護性開發。截至目前,東楮島村、東墩村、小西村等7個村落的海草房被列入山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墩村漁家三弄小吃街海草房

“我們聘請專家編制東楮島歷史村落保護規劃、東楮島村風貌保護區控制性規劃,系統科學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榮成市寧津街道黨工委書記姜義強介紹,通過對全村海草房進行全面細致的修繕,東楮島村的古樸風貌得以留存傳承。

同時,榮成市委組織部重點發掘一批熟悉傳統建筑修繕的工匠人才,引進一批熱愛古村落保護事業的本土青年人才。截至目前,累計培育引進各類人才超過2000人,為傳統村落保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榮成市港西鎮巍巍村的劉玉啟就是其中的代表。生長在濱海漁村,他從小就學習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逐步成長為當地海草房民居建筑領域有名的工匠。近年來,海草房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有待進一步加強,他擔負起海草房民居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重擔。

劉玉啟以自己的手工技藝積極推動傳承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藝,他參與海草房民居研究,參與撰寫《威海海草房歷史文化研究》。為提高村民對海草房的保護意識,幾十年來,每到一戶村民家中修繕海草房,他都詳細叮囑海草房保護的注意事項。前段時間,巍巍村組織開展“海草房的保護與傳承”專題講座,在講座上,劉玉啟現身說法,向村民闡釋現階段海草房保護面臨的取材難、工藝傳承難等問題,幫助村民樹立保護意識。“把保護和傳承海草房的觀念融入日常生活,我們的傳統民居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與發展。”劉玉啟說。

完善配套,提升人居環境

白天忙著學習制作膠東傳統美食花饃,晚上到文化廣場跟村民們一起跳廣場舞,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留村村民程翠娟的生活豐富多彩。

中國傳統村落留村,位于榮成市寧津街道西南部,群山環繞,擁有700多年歷史,村內遍布140多間海草房。海草房以灰白絲質的海草苫頂,屋脊兩頭翹,屋頂坡度大,形狀像一個元寶。

“建造一棟海草房需要70多道工序,全部都是手藝活。”留村村委會主任程中安說,建造海草房需要經過備料、壘墻、苫頂3個大的步驟,“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往屋頂上苫海草,一棟海草房頂需用海草、麥秸稈數萬斤,苫蓋的海草最厚處達4米,三四個工匠要花費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太陽曬不透,寒風吹不透,冬暖夏涼,海草房居住起來非常舒適愜意。但是,程翠娟卻一度動過搬離村莊的念頭。

本世紀初,村里環境臟亂不堪,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不少鄉親搬離,海草房空置,村莊漸顯凋敝。“過去,家里用的都是旱廁,冬天還沒有暖氣。”程翠娟回憶說,“留村,留村,空有海草房,卻留不住鄉親們的心。”

讓傳統村落留得住鄉親、護得住鄉土,首先要讓村民在傳統村落中過得舒心、住得安心,改善人居環境勢在必行。

“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是保存建筑歷史風貌,更重要的是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榮成市住建局局長王華治說,榮成市啟動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先后投入5億多元,圍繞水、電、路、氣、暖等,全方位補齊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2018年,榮成市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傳統村落改廁治污工程,按照“分村定位、一村一案”的原則,統籌推進傳統村落改廁和污水治理專項行動。25個傳統村落所在的7個鎮街駐地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8000多戶傳統民居院落的旱廁實現“應改盡改”。

改變接踵而來,2018年底,程翠娟家中安裝了嶄新的沖水馬桶。一年后,榮成市對傳統村落統一進行清潔取暖改造,1萬多戶村民實現清潔取暖、溫暖過冬。暖氣管道通到了自家床頭邊,程翠娟身暖,心更暖。

不多久,筆直整潔的公路又通到了程翠娟的家門口。“公路通了,村里還建起文化廣場,俺打心底里愿意留在村里住。”程翠娟笑得合不攏嘴。

村里還組建了39人的志愿服務隊,每兩周開展一次村居整治行動,程翠娟第一時間報了名。“維護好傳統村落良好的居住環境,建設美麗宜居的傳統村落,一定能夠讓村莊的風貌傳承下去。”程翠娟信心滿滿。

突出特色,發展文旅產業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榮成市俚島鎮煙墩角村觀鴻步道上,游客熙熙攘攘,分外熱鬧。步道依海而建,另一側分布著各式依托海草房打造的餐館、酒吧、民宿,游客來到這里,休憩娛樂。

觀鴻步道中部,一家漁家樂人聲鼎沸。今天店里又是滿客,老板于海洋在廚房中翻動炒鍋,忙個不停。

于海洋從小在煙墩角村長大,10年前,他回到村里創業。煙墩角村有保存較完整的海草房1300余間,當時,不少海草房都長期閑置。

與其守著傳統民居,不如將其利用,吃上旅游飯。經過考察,于海洋流轉3戶海草房,計劃將其打造成漁家樂和民宿。

發展文旅產業,保護好海草房是先決條件。改造之初,于海洋與村委會協議規定:改造不能更改海草房外觀,不得違反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改造完成,村委會驗收通過之后,漁家樂和民宿才開門迎客。

“我的生意越來越好,去年收入超過10萬元。”于海洋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這幾年不少年輕人都選擇回村投身文旅產業,村里的游客日漸增多。

截至目前,這個500多戶人家的傳統村落已擁有70多家海草房特色民宿和漁家樂,全村95%以上的村民從事旅游服務行業,2023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00余萬元。

清晨時分,來到觀鴻步道西頭,迎著晨光,李淑雯支開畫板,調好顏色,手握畫筆,聚精會神勾勒日出景象。李淑雯來自河南安陽工學院油畫系,她與同學們一起來到煙墩角村進行寫生實踐,“這里風景優美,海草房風格獨特,配套設施完善,我每天要創作8個多小時。”

在前期發展文旅產業的基礎上,2020年以來,煙墩角村充分挖掘海草房資源優勢,先后投資750萬元,打造藝術寫生基地,與山東藝術學院、安陽工學院等省內外十幾所院校開展合作,每年吸引6000余人次前來寫生,收入超過100萬元。

在保持街巷肌理、環境格局的基礎上,榮成市內各傳統村落著力于文化挖掘,探索出適合發展的文旅路徑,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產業。

大莊許家村利用海草房打造一處800多平方米的海帶展覽館,集體驗、科普、銷售于一體;渠隔村利用海草房建設非遺展館,向游客展示、傳授膠東剪紙、繡品等民間工藝美術,開展非遺研學項目,帶動村民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傳統村落保護引領全域旅游發展,依托古村落、海草房等區域特色,著力構建全地域、全季節、全業態的旅游服務體系,讓傳統村落在保護中發展,在活化利用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榮成市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