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媽媽在海洋的懷抱,一定過得很好!”112名海葬逝者家屬出海追思,全省生態安葬試點啟動儀式舉行

2024-03-28 21:20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64229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親愛的媽媽,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樂,請您放心……”一封封書信、一捧捧鮮花、一袋袋黃土、一罐罐糧食……表達著對親人的愛。3月28日,“山海相依 情寄藍天”全省生態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在青島市殯儀館舉辦,記者跟隨112名海葬逝者家屬到海上參加追思儀式并出海追思。

書信花瓣撒向大海,寄托對親人的思念

上午10點50,兩艘游艇分別載著60多名與50名海葬逝者家屬,從飛揚游艇碼頭乘船出發,出海追思。游艇在湛藍的海水中一路向前,白色的浪花在船尾翻涌,咸濕的海風吹拂,不時有海鷗飛過。約半小時航程,來到了東經120度24分—26分,北緯36度00分—02分的海域。

隨著一聲鳴笛,海葬逝者家屬拿著由青島市殯儀館統一發放的裝有鮮花、黃土、五谷雜糧、可降解信紙的塑料袋從船艙走到船兩側。頭戴咖色棒球棒,身穿白色羽絨服的徐彬帶著自己的女兒前來悼念剛剛安葬在這片大海里的母親。她拿出花束,一撮一撮捏起花瓣,將菊花的花瓣拋向大海。隨后拿出裝有黃土的黃色布袋,將巴掌大小的布袋抽繩拉開,黃土源源不斷地傾倒海水中。再打開半個手掌高的圓柱形透明塑料盒,將里面盛裝的五谷雜糧緩緩撒入大海。

海葬逝者家屬撒糧食

最后,徐彬緩緩拿出信封,從中抽出可降解信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對母親的思念。“親愛的媽媽,咱家一切安好,平安喜樂,請您放心。祝福最美最善良的媽媽在海洋的懷抱中過好每一天,我們永遠愛您,祝幸福、安康、開心、平安、健康。”她高高舉起信紙,撒向天空,信紙隨風飄入了大海……

徐彬向海里撒可降解手寫信

徐彬靜靜地看著大海,若有所思,她的女兒在旁邊陪伴著。過了一會,她將塑料袋放到回收處,慢慢走到了二樓的甲板上。“這個月18日,我剛來參加了海葬儀式,把母親安葬在了這片大海。今天,借著集體出海追思的機會,我重新到這片海域,又能與媽媽有近距離接觸,特別好。我女兒也一定要來看看姥姥,特意穿了裙子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有最好的狀態。”徐彬的女兒穿著一條淡藍色的連衣裙,由于海上風大穿了一件外套。

1991年8月28日,青島市殯葬管理所在報紙刊發《關于將骨灰撒向大海的公告》,意味著青島正式邁出殯葬改革的實際步伐。1991年10月31日上午9時,青島首次公開海葬舉行。低回的哀樂中,北海艦隊“天目山號”登陸艇搭載著55位逝者骨灰及150余位親屬緩緩啟航。33年前,勇立改革潮頭的青島人開始了最大膽的殯葬改革嘗試——海葬。

“媽媽在海洋的懷抱,一定過得很好”

“我覺得海葬這個儀式對于我們全家都很有意義,媽媽和我都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情感。母親希望海葬的想法,我很支持,覺得水是生命之源,媽媽回到海里在某種意義上是重生。我覺得媽媽在海洋的懷抱里,在家門口的大海里一定可以過得很好,離著后代近。”徐彬輕聲告訴記者,“想媽媽的時候,買上一束鮮花,到離媽媽近的海域附近悼念一下,會覺得媽媽離我很近。”

“3月18日,舉行完海葬儀式,接著借著這一場隆重的活動來再次看她,我想她一定會很開心。”徐彬認為海葬既環保又能夠讓子孫后代感受到親情的延續。

身著白色羽絨服,戴著眼鏡留著齊劉海的王女士眼圈里還含著淚水,凝望著大海。她告訴記者,她也是青島人,“我父親去年9月海葬了。因為生了一場大病,才69歲就去世了。當時他很堅持海葬,覺得這樣既環保,又能不給兒女增加負擔。我們家人剛開始接受不了他的決定,總覺得有塊墓地能夠追思,考慮了一下還是尊重父親的意愿,選擇了海葬。大海是遼闊的,四通八達的,我覺得父親想去哪就能去哪,弄個骨灰盒放在那里挺壓抑的。”

東經120度24分—26分,北緯36度00分—02分,這片不到11.1平方公里的藍色海域,無暇、透明、純潔、安靜。

向海里撒花瓣

20多年后重新選擇海葬,完成父母遺愿

張阿姨的父母去世已有20多年了,去年張阿姨參加了海葬,將她父母的骨灰撒向大海。“我的父母都很開明,他們還在世時說,如果未來去世了,希望自己能海葬。那時,我們對海葬不是特別了解,就將父母安置在墓地了。”

去年,張阿姨家的親戚去世了,考慮如何安葬,讓她接觸到了各種生態安葬的模式,“來青島市殯儀館詳細了解如何海葬,知道登記就可免費辦理,覺得這是能完成父母遺愿的好機會,在去年給父母辦理了海葬。”

獻祭鮮花

“去年,我兒子和我一起參加父母的海葬儀式,船鳴笛時,他查找到了岸邊的大體方位,距離八大關不遠。之后,我總會到那邊看海,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張阿姨說,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完成父母的遺愿,去年她在那給父母辦理手續時,有不少外地人來咨詢如何海葬。“我想對我的父母說,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了,但是我永遠記得爸爸和媽媽,永遠想念你們。”說罷,張阿姨抬起眼鏡,拭去眼角的淚水。

當日,海上有霧,放眼望去只能模糊看見海岸,“這里北望是棧橋、小漁山、八大關、五四廣場、小麥島、石老人……青島沿海美景、城市魅力盡收眼底,西望則是西海岸新區,遠眺東南,則是大公島。”海葬逝者家屬說。

青島市殯葬事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田安峰介紹,青島從1991年10月31日開始海葬,經歷了33年的發展,青島的海葬模式和工作在全國也做到了領先。海葬的骨灰數量,也從1991年的幾十具,到現在的每年2500具骨灰,到今年2月底在共海葬1499批次29453名逝者;范圍上除了與省內的濟南、濰坊、淄博等城市開展長期海葬合作外,還與省外的西安和呼和浩特開展了官方合作海葬,也有一些其他城市的群眾來自費參加海葬;服務模式上也有了變化,從之前的集中春秋兩季大規模海葬到現在常態化、小規模的海葬。

“此外,從2018年底開始,青島還推出了陸地生態葬,到今年3月中旬共有2250位逝者長眠于樹木之下、花叢之內、草坪之中,回歸自然。生態葬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一方面能夠給我們的子孫留下更多土地資源,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們提倡的移風易俗。” 田安峰。

鏈接:

全省生態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舉行

3月28日,山東省民政廳、青島市民政局在青島市殯儀館共同舉辦“山海相依 情寄藍天”全省生態安葬試點啟動儀式暨青島市殯儀館開放日活動。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殯葬管理處處長張曉峰,山東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卉、社會事務處二級調研員劉東,青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景華,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民代表、媒體記者等150余人參加活動。

活動分為集體觀摩、啟動儀式、海上追思三個環節。活動開始,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市民代表、媒體記者現場觀摩了青島市殯儀館的殯葬服務環境和生態安葬改革成果。

啟動儀式上,山東省民政廳二級巡視員李卉公布了全省“逝有所葬、遷有所去”生態安葬100個試點項目名單,青島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海春發布了青島市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和清明節祭掃工作7項惠民便民措施,青島市殯儀館等8家試點單位做出爭創優秀試點承諾。最后,112名海葬逝者家屬在海葬紀念廣場舉辦了追思儀式并出海追思。

近年來,青島市借助沿海優勢,聚焦綠色發展,“青藍一體”統籌陸海資源(青:綠色、陸地,藍:大海),在市殯儀館僅99畝的地塊上,傾力打造服務主城區580萬人口,集火化、殯儀、安葬、祭祀于一體的市級生態葬示范基地,努力解決好“逝有所葬、遷有所去”基本民生問題,更好滿足廣大群眾“逝有所安”需求。

在全國率先開展海葬。推出“海之情”海葬服務品牌,為本地逝者免費提供海葬服務,完成海葬骨灰2.9萬余具,配套建設海葬紀念廣場2處,讓藍色大海成為安息家園。并積極推廣陸地自然葬,建成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園區25個,開展以“綠色讓生命更美麗”為主題的免費自然葬活動,2200余戶家庭積極參與,讓碧樹芳草相伴逝者長眠。踐行節地安葬理念。利用邊界墻打造壁葬區,建設地上4處、地下1處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總面積1.7萬平方米,格位20萬個,滿足未來20年基本殯葬需求。在數字化轉型中提升服務質效。

同時,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安葬、祭祀等場景的深度應用,建設全國首家電子祭祀廣場,配套電子祭祀臺134個,群眾可使用手機個性化設計追思方式進行祭祀;引入AI、3D投影、全息影像等技術,打造沉浸式追思廳2處;開通96444熱線服務,同步開發微信服務平臺,提供集殯儀車預約、殯葬用品選購等10余項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努力讓群眾“傷心事”辦的暖心、舒心。

視頻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