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評論區丨揠苗助長式教育要不得

2023-10-14 06:44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36366) 掃描到手機

能說一口流利普通話和英語”“掌握演奏一種以上樂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愛好”“完成不低于1000萬字的閱讀量”……這不是某所高校對大學生的要求,而是廣州一所小學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近日,廣東廣州,有家長曬出一張印有“華附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八個技能”的照片,并感嘆家長壓力大。學校工作人員回應稱“八個技能是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認為,要求小學生都掌握這些技能,幾乎就是要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超人”,就是揠苗助長。堅持辦學特色很好,但也要尊重實際情況、尊重教育規律,不能憑著一腔熱情一廂情愿,甚至強加于人。

八項技能是要打造“小超人”嗎?

□特約評論員 熊丙奇

小學辦學應該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不宜給學生提過高的目標,否則不但會加劇教育內卷,也會增加家長的焦慮,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據報道,華南師大附屬開發區實驗小學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八項技能具體為:1.嫻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內的兩項運動;2.小學階段完成不低于1000萬字的閱讀量(約200本課外讀物,其中必須包含50本中外名著,30本古今中外名人傳記,30本科普讀物,30本純英語讀物);3.掌握演奏一種以上樂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愛好;4.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5.能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和學會書寫毛筆字;6.能獨立做一桌家常飯菜,學會做家務的技能并養成熱愛做家務的習慣;7.在畢業前能參與完成一項實驗,并寫出一份較完整的實驗報告;8.具有創新意識,能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平心而論,這些技能不少本科學歷的家長恐怕都沒達標。讓學生都掌握這些技能,幾乎是把每個學生變為了“超人”。如“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在畢業前能參與完成一項實驗,并寫出一份較完整的實驗報告”,這更像是給大學生提出的要求。給學生提出的成長目標必須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過高的目標不但難以實現,還會滋生形式主義。如學校在匯報學生八項技能掌握情況時,可能就會對育人成果進行包裝,有的家長為了展示孩子掌握技能的情況,會親自上陣替孩子寫實驗報告,讓掌握技能變成了“拼爹”。

再進一步分析學生掌握這些技能所需的時間、資源會發現,一名普通學生很難完成。如小學階段完成不低于1000萬字的閱讀量,學生有這么多課外時間來讀課外讀物嗎?在有限的課外時間中,學生還要訓練藝術技能、體育技能、生活技能,自主發展時間在哪里?

或許在學校看來,學生在培養八項技能過程中,就能培養自己的興趣,發展綜合素質。但是,被要求、安排培養的技能,與學生自主發展培養的興趣、特長是不一樣的。學校、家長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發展時間,而不是用各種任務把學生的日程表塞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完整的教育過程體驗,而不是要實現功利的目標。

(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教育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

□特約評論員 于明東

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做到“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掌握演奏一種以上樂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賞高雅音樂的興趣愛好”“完成不低于1000萬字的閱讀量”等8項技能,您會是什么狀態?

我想,家長們一定高興得不要不要的。可為什么有家長曬出“華附開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八個技能”時,卻引發一片嘩然呢?平心而論,學校讓學生讀書、運動、勞動、欣賞音樂、學會創造等,都不是問題,反而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有好處。例如學好普通話和英語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有助于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掌握一種樂器并欣賞高雅音樂,可以培養孩子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通過大量閱讀,可以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識,也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很好,問題出在哪里呢?

其實就出在四個字上——“必須掌握”。什么叫“必須掌握”?就是沒有層次,沒有個例,就像人人都得吃飯一樣,人人都要做到。我不反對學校把“八必”作為努力目標,并在工作中認真落實。但是,當學校把這樣的目標堂而皇之地印到手冊上時,就更多地變成了對學生和家長的壓力,甚至變成了對部分家庭的集體欺凌。達標的目的不再是為學生發展,而是學校的名聲。所以,人民對這樣的教育肯定不會滿意。

作為教育者必須反思,什么是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滿意的教育一定要替人民著想,而不是圖“教育政績”,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尊重孩子,尊重成長規律,理解家長的需要和困難。如果只是腦子一熱就制定“八個必須”“九個一定”,一味追求“高大上”,徒有高遠目標,卻無切實可行之路,就是華而不實,弄虛作假,揠苗助長。

在教育實踐中,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的理念可以借鑒,可以為每個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務,讓他們在快樂成長的同時收獲更多的成就。但也要注意尊重實際情況和教育規律,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素質的未來人才。

(作者為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培訓師、青島市家庭教育講師團首席專家)

要“特色”,更要“切實際”

□特約評論員 宋守山

一個小學生,畢業要有不低于1000萬字的閱讀量,還要包含30本純英語讀物。我大體算了下,如果能完成這項要求,在6年的時間里,一天不落,大約每天讀4500字以上,而且還要有質量,比如讀書的種類。不要感到驚訝,這是南方一所小學《學生守則》中的明確要求。

我對照這“八大技能”反思了一下,不知道別人能不能完成,我是感到自愧不如。這還不是全部,除了閱讀,其他七項技能每一項都不簡單,雖然諸如“嫻熟”“高雅”之類的詞語表達有些模糊,但看到最后一條,我想還好,沒有小學畢業發表SSCI以及核心期刊論文之類的要求。問題來了,這么高強度的要求是“雞娃”,還是在“雞家長”?人家學校說了,這是自家辦學特色。但如此“特色”的可行性有多少呢?

一方面,這是不是符合常理呢?就拿語言來說,讓小學生“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英語”。說“普通話”咱能理解,但是英語呢?掌握一門外語的確沒什么壞處,但這可行嗎?不處于一個英語的語言環境,要求“流利”地說,估計難度不是一般大,不知道制定這項要求的人自己小學時能不能完成。不過一想也是,前段時間新聞報道有高校已不再要求學生考四六級,難道原因在這里?是因為“說一口流利英語”的目標在小學就能完成了?

另一方面,這“八大技能”又該如何判斷與衡量呢?如那千萬字的閱讀量用什么方式來考核?又是誰來考核?考核的標準又是什么?再比如要求小學生“能獨立做一桌家常菜”,多少算“一桌”呢?怎么算家常菜呢?不要說這都是些務虛的要求,學校說了這是“必須”掌握的技能。既然是“必須”,總得有個量化標準吧?但是,這個標準其實很難拿出來。可如果拿不出來,又是“必須”,豈不成了鬧劇?

退一步說,如果學生完不成這些考核,又會受到何種處理呢?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學校是要開除不達標的學生還是不發畢業證呢?所以,這項“必須”要完成的“特色要求”,怎么看其可執行度都有些低。當然,既然對小學生有如此高的要求,也可能早就想到了落實的方式方法,相信最終都不會僅是一個噱頭或者在總結業績的時候熱鬧一陣。

(作者為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媒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

互動留言

@潮新聞:

貿然定下過高目標,不但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只會讓孩子們累倒在起跑線上,甚至產生挫敗心理。教育機構制定教育目標時必須先問一句:這些目標適合大多數孩子嗎?遵循孩子們的身心規律了嗎?

@極目:

如果說,將培養興趣變成作業,當發展特長變成任務,恐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技能學習中獲得積極的體驗。用一個大而化之,求多求全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反而會讓他們產生壓力,喪失興趣,甚至形成不必要的攀比。

@紅星:

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當然好,大量閱讀、擅長運動、科技創新也令人羨慕,但必須先問一句:這些目標適合大多數孩子嗎?是大多數孩子通過努力能達到的嗎?如果不能,恐怕就要三思了。

@九派:

如果“應試教育”是摧殘學生的教育,那么,對所謂的“素質教育”也實行“應試”要求,它同樣會摧殘學生,影響成長。這樣的道理,現在的家長都懂,其實老師何嘗不懂。

@齊魯壹點:

不難想象,華附開小學高調宣稱的“八個技能”,必然是難以實現、難以較真的。這種假大虛空的“要求”,除了能讓校方自我感覺良好地暗爽一番,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學校既不能較真學生是不是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無法查驗是不是真的完成了“1000萬字的閱讀量”,當然也檢查不了是否真的“能獨立做一桌家常飯菜”——學校信口開河,家長誠惶誠恐。鬧劇一場,何苦來哉?

話題征集

聚焦一周新聞熱點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評述,百家爭鳴,激濁揚清。親愛的讀者,歡迎您參與“評論區”的話題討論,無論是微言片語還是長篇大論,我們都期待您來一吐為快。

郵箱:bandaobianjib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