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靈山攻守記丨包200畝丹參能賺四五十萬,做“道地藥材”不圖一時之快

2023-09-19 22:36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220333)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鐘迎雪

近期,中藥材價格“狂飆”,部分中藥材身價暴漲6到9倍。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春秋挖根夏采草,漿果初熟花含苞”,簡單的歌謠,透露著藥材種植業背后的艱辛,也是中藥材身價暴漲的原因之一。

青島即墨靈山,工業基礎薄弱,以農業為主的鎮街,是如何經過6年摸爬滾打,發展成為青島市級醫藥產業基地、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近日,記者深入田間探訪,一壟壟丹參背后,生長的是農戶們的新希望,是“鄉愁”與“共富”。更寶貴的是,在中藥材價格飛奔背后,他們對藥材質量的堅守和追求。

黃芪幼苗

三年掙了“一輩子”的錢

9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即墨靈山中藥材種植基地。

艷陽高照,53歲的靈山街道中姜戈莊村村民閆瑞英正在埋頭拔草,由于黃芪幼株較小,需要細心區分野草和幼株,這是她從事中藥種植工作的第五個年頭,也是她參與分紅的第三個年頭。

閆瑞英正在地里除草

已經育苗20天的黃芪長勢較佳,3個半月后便可移栽,這是基地首次進行自主育苗黃芪。

自主育苗的黃芪

別看閆瑞英身軀嬌小,但卻管理著300畝丹參。

“沒干這行之前是在家里縫襪子,當時收入肯定不如這個,一天就能掙一百塊錢,現在可不止。” 說到這里,閆瑞英笑得咧開了嘴。閆瑞英告訴記者,她是自己村里第一個種植中藥的,起初只是打工,后來在青島海緣道中藥材公司總經理孔令海的介紹下,她準備第一年先合作試試,閆瑞英不用負擔資金,通過勞務參與分紅。

“這一試掙錢了,種到現在第三年了,去掉人工成本,年收入在二十萬元左右。” 閆瑞英跟記者坦露,別看掙得多,付出的心血也是雙倍,起壟覆膜、作壟,丹參出苗后,閆瑞英負責管理,根據時節召集并帶領工人養護丹參,追肥、排灌、除草、摘除花薹等各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丹參剛過花期

“下雨天不能睡覺,得加班看著,丹參最怕澇。”由于前一天,剛下過雨,地里泥土較濕軟,沒走幾步,閆瑞英的鞋就陷進泥里。

“承包的多付出的多,靠種丹參給兒子攢了娶媳婦的錢。”閆瑞英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今年26歲,已準備結婚,婚禮費用都是種丹參換來的。

“今年靈山氣候雨水都是比往年要好得多,往年都是雨水多,到現在為止,今年還是挺平穩的,再不下雨就是豐收年。”閆瑞英盼望別再因降雨影響丹參收成,到十月底就能順利收獲。

“剛開過花,看這個品相,今年丹參預計收成不錯。”在另一片地里,王玉成正在給安徽的客戶介紹丹參長勢。

65歲的王玉成是即墨北安街道蒲洼村人,退休之后到孔立海手中承包了200畝丹參,每年純收入40萬到50萬,與閆瑞英不同,他需要個人承擔資金。

“種植丹參之前是在村里干書記,一年2萬元錢工資,退休了經過朋友介紹開始種植丹參,干一年比一輩子掙的工資都高。”王玉成笑著跟記者開玩笑。

“我沒有什么種植經驗,但是有公司做指導”。王玉成告訴記者,他租了200畝地,一畝地租金1000元,種苗統一采購,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指導,比如栽種深淺,出苗之前不用管理,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提前給指導,自己主要是負責日常管理。

“2021年鮮丹參賣給公司2元錢一斤,2022年漲到2.4元一斤,2023年11月預計2.7元一斤,一畝地出3000斤。”王玉成跟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地所有成本加起來在4000元錢,這樣他今年會比往年多增收十八萬元。

不遠處,萊西姜山鎮的魏永強正在地里檢查抽水泵,作為“異鄉人”,他在靈山種植了700畝丹參。

魏永強正在丹參地里查看長勢

“我之前當司機,這三年掙了一輩子的錢。”在機緣巧合下,63歲的魏永強經人介紹選擇在即墨種植丹參。

“說實話,不論種什么,農民最關注的就是銷路。”魏永強跟記者表述了自己最初的擔憂,但每年農戶與基地簽訂回購合同,設置保底價,當市場價格下跌時,農戶可以選擇以保底價銷售給基地以減少損失,而當市場價格上漲時,農戶可以在完成合同約定訂單量的基礎上,選擇將剩余藥材以同期市場價格銷售給基地或者其他收購商,從而賺取額外收益,這三年種植下來,基本上都是高于市場價格,這讓他有了更多底氣。

孔令海與魏永強交流明年的種植計劃

“當地的工人忙不過來,我就從萊西那邊用雇人過來,用大客車拉著,每次五十到百人不等。”魏永強告訴記者,還有六七位萊西老鄉想跟他一起承包土地種植中藥材。

“越干越有癮,要接著試種白術。”嘗到甜頭的魏永強告訴記者,他接下來準備擴大種植規模,增加品種。

全國找好丹參要來青島

人們把在特定地區出產、品質明顯優于他處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

“沒有那么多貨,我現在還欠人家兩千多噸貨呢。”跟記者交談的一路上,孔令海一直電話不斷,有全國各地來的電話,多是一些熟人,有很多想找他做承包合作。

孔令海介紹基地情況

孔令海是青島海緣道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今年確定的12家山東省首批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創建單位中,青島海緣道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靈山街道黃芩種植基地成功入選,成為青島市首個省級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

亳州,是漢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的故鄉,也是全國四大藥都之一。

孔令海是安徽亳州人,來山東已30年,從1997年開始做中藥材種植。

“亳州擁有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億元市場,這些都是經驗。”孔令海介紹,一開始他只是跟農民合作,進行分散化種植,從2018年才開始摸索規范化種植,身為藥都亳州人,孔令海似乎有著“先天優勢”。

在閑暇時間,孔令海善于到各個鄉鎮對比地塊土壤,最終發現即墨靈山街道適宜丹參生長,為此孔令海指導農戶用海藻肥幫助改造土壤,如今種植的即墨丹參已經達到出口標準。

無論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還是水鄉,每一味中藥材都有適應其生長的最佳境域,而即墨靈山丹參便有著自身的優勢。

“靈山的地理優勢有利有弊,地下150米以內出不了地下水,而丹參和黃芩不怕旱,因此也適合種植。” 孔令海在加工廠內跟記者介紹。

“好丹參在青島,很多慕名而來的,即墨丹參酮含量是全國最高的,為1.2%—1.5%,丹參酮含量達國家藥典1—2倍。”孔令海告訴記者,靈山當地丹參畝產量4000斤,較其他地區增產30%,價格同樣高于市場價30%,市場口碑較好,甚至很多國外客戶慕名而來。

“通過平臺整合資源,政府主導向銀行爭取資金和保險,再從農業大學引進種植技術,在完善基礎設施后再規范化種植”,孔令海為記者計算,比如一畝地4000元錢,銀行出1000元錢,公司出1000元錢,個人只需要承擔2000元,這也意味著在保證收入的基礎上來增加收入。

2018年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至今,由最初的3000畝擴大近2萬畝,目前已帶動周邊26個村莊實現中藥材種植,藥材廣銷揚子江藥業、同仁堂藥業、神威藥業等,初步實現中藥材“種產銷”一體化鏈條。

“我們也在嘗試倒地,諸如丹參玉米同時種植,但是失敗了,還在找原因。”孔令海介紹,為了實現中藥糧食同時種植,他們為此也做過一些實驗,可惜成效不大,已損失近200萬,比如丹參實行3年一輪作,能夠有效減輕連作病蟲害發生,白術采收后不能連作,同一塊地要先種其他作物,過幾年才能再種白術,防風種植周期需要3到5年,即便是遇到再好的行情,也不可能提前采收,各大藥企都有嚴格的驗收標準。但是孔令海并不打算放棄,還將繼續試驗,將中藥材和糧食實行輪茬種植,糧藥兼做,達到集約化。

“嚴格按照‘三無一全’品牌標準種植,其實能夠成方連片的中藥種植基地很少見。”孔令海介紹,這是由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提出的“三無一全”品牌標準,無硫黃加工、無黃曲霉素、無公害(包括無農殘超標、無重金屬超標、無使用生長調節劑促進采收器官的生長)及全過程可追溯。

據了解,靈山街道始終堅持“打造品牌、突出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聚焦花卉和醫藥兩大主攻產業方向,圍繞建設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初步構建起了一個集花卉及中藥材新品種試驗示范、科技成果轉化、栽培管理、采收儲運、物流加工、生態旅游、技術服務等要素為一體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下一步,靈山街道將繼續聚焦大健康產業,高質量打造青島市海洋生物醫藥和現代中醫藥產業貿易集聚區。

村民居住的新小區

從“一塊藥圃”到“千億藥都”,這是屬于亳州人的自豪,經過5年摸索,靈山中藥材種植漸成規模,已經形成“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也讓身為亳州人的孔令海宏圖不止于此,堅定了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的決心。

“帶動40名農戶共同種植,旺季每天1000多人勞動力,產值達到上億元”,孔令海介紹,他們將瞄準精深加工,提升當地中藥材附加值,延長中藥深加工產業鏈條。有望計劃跟膠州開展合作,發展第二個中藥材基地,在膠萊鎮打造5萬畝中藥材示范基地,板藍根與小麥兼種,五年之內打造10萬畝中藥種植基地。

當地村民正在田間除草

“下一步,讓種植品種更豐富。”孔令海介紹,他們每年都在不斷推種新品種,今年試種100畝防風,一年后若每畝地能夠收成200公斤干貨,便將推廣種植防風,白芷今年試種每畝地若收成500到600公斤,便計劃種植500畝白芷。

“鄉村振興要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現在已經有一部分吃到甜頭了。”孔令海很清楚,擴大中藥種植規模不僅是靠藥企藥商,最主要的是千千萬萬種植戶農民。

中藥材漲價背后原因多

這一波中藥漲價,是從醫48年的宋艷秋感覺最明顯的一次。

“2021年,患者治療眩暈癥,當時一服藥56.7元,現在67.3元,這一個藥方就差出這么多錢,一般開藥都是開七天的量,這樣一周的藥價上漲就明顯了。”泗海堂國醫館中醫宋艷秋告訴記者。

“中醫藥博大精深,有些人原來對中醫中藥不是太了解,這幾年逐漸認可且了中藥調理和治療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國家現在都用咱們這個中藥,對中醫也特別信賴,所以說現在用中藥的需求增加了。”宋艷秋表示也有這樣一部分原因。

“原材料上漲,最后壓力還是到了我們患者身上。”曲女士告訴記者,每周中藥費用在800塊錢,這對長期服用中藥的慢性病患者來說費用增加不少。

中藥材漲價的影響包括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制造以及中藥市場流通等。

“以前十萬的庫存貨成百萬了,百萬的庫存貨成了千萬,跟做夢一樣。”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自己身邊的一些藥材商,一下子成了身價千萬的老板,中藥價格上漲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供需市場失衡和市場炒作,供需失衡則是由于疫情影響、自然氣象災害減產,例如干旱、洪澇、低溫、倒春寒等天氣。特別是一些跟中藥無關的資本進入市場,炒作推動價格上漲。

大片丹參種植地

業內人士為記者分析,370多種中藥材都在漲價,枸杞價格上漲了9倍,當歸上漲了6倍,白芍、當歸、黨參、白術,這些中藥材主要集中在甘肅等地,然而甘肅三年干旱,導致每年減產三分之二,如今已在銷售庫存,當歸在2022年年底,每公斤65元,今年2023年當歸漲到每公斤430元,黨參從每公斤65元漲到160到180元,由于六七月份河北受災,白術怕澇,因此從今年五月份的每公斤26元錢漲到每公斤140元,預計后續還要漲,當庫存都清了以后還要漲,特別是白術可能還會“瘋漲”,但也有可能面臨周期性調整,或許會穩定一段時間。

黃芪幼苗

“我們供應給醫院的中藥材是按照約定好的合同價格收購,但在當前收購中藥材,價格都在上漲,所以原料成本壓力也增加了。”國內某知名醫藥公司孫經理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藥企在向醫療機構供應中藥材時會有價格浮動機制,基本在10%—20%之間浮動;但實際漲價幅度均超過此數值。孫經理告訴記者,公立醫院是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進行中藥材采購,全部按照協議價格,因此只有經過周期性調整后,中藥價格也會做出調整,暫時價格穩定,患者還不會感受到影響,但是個人中醫醫館等價格浮動明顯。

記者了解到,中國中藥協會6月初已經成立專項工作組開展調研。也發出倡議書,強調堅決反對、也絕不以任何形式參與到哄抬和操縱藥材價格、投機炒作等擾亂藥材市場秩序的不正當乃至違法行為中去。

“無論漲價如何,我們的種植戶也不可能立即受益,畢竟,中藥需要歷經生長周期才能收獲。”孔令海跟記者強調,為了經濟效益提前采收會嚴重影響藥效,種植戶決不能為了眼前利益放棄以后的訂單,更不能為了一時砸了牌子。

從基地開車出來后,記者看到一排排新樓房,那是靈山新村,綠化美觀,各種公共設施齊全,旁邊就是孟沙河生態公園。

村民居住的新小區

2020年,實行舊村改造,建起了靈山新村,7個村的村民住進了新居,孔令海告訴記者,中藥基地里的很多村民都在樓上住。

不遠處,執著而專注的農民,還在地里日復一日地播種希望,傳遞溫情,守望鄉土。

鏈接:青島出產藏紅花品質達到最高等級

世間萬物皆有時,距離即墨靈山60多公里外的青島藏紅花種植基地,80畝藏紅花預計在十月中下旬采收,歷經三年“摸索”,青島的藏紅花也迎來了好消息。

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島藥材站曾參與國家科研項目試種藏紅花成功并獲“星火計劃獎”,但未能堅持種植使之產業化,但相關工作人員并沒有停下繼續研究的腳步。

當地村民正在田間除草

在2019年10月底,在北宅周哥莊社區土地成功試種5畝藏紅花,每畝地可產一斤到一斤半藏紅花,經檢測,周哥莊社區出產的藏紅花品質達到最高等級。在2021年5月24日,周哥莊中藥種植基地項目簽約,一畝藏紅花的年收入可達4到5萬元,到現在為止,每年為當地提供300多個就業就會。

“周哥莊中藥種植基地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當時我們是計劃打造210畝的中藥基地,現在已經流轉了150畝地,除了藏紅花,還有其他中藥藥材,丹參、杜仲、黃芪、黃岑。” 周哥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姜元森介紹,今年春天已經收獲了丹參,由于倒茬,沒有再種植丹參。

“有信心,產量比去年要強很多。” 姜元森說,由于去年當地雨水多受澇,所以收成受到影響,今年的當地氣候較適宜,估算藏紅花的產量應該是穩定且較往年增多。

時隔三年,基地已平穩運行。姜元森見證了基地試種初建到產出豐收,為繼續推動周哥莊中藥種植基地項目,還將繼續流轉土地,將居民零散土地由社區統一承包流轉給青島同仁堂藥業公司,實現居民、社區、公司三方共同受益,發展林下種植。

“因為我們這里的土地跟其他成方連塊的土地不同,很多原有樹木需要保留,” 姜元森告訴記者,他們先是將十多種中藥材進行實驗,比如桔梗、黃芪、金銀花、有的中藥材種植通常規模較小,宜于開展精細耕作,可以進行仿野生栽培。

一株藥草,一片基地,經得起時間洗禮,歷經執著與堅守,成為一張張青島“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