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半島探訪丨自動投喂、實時監控…… 農民養豬用上智能低碳新模式

2023-07-15 13:30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72105)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楊陽

在人們印象中,養豬場大都蚊蠅飛舞,臭氣刺鼻。然而,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如今的養豬場是一排排干凈整潔的豬舍,舍內始終保持舒適環境,沒有一絲臭味。自動投料、恒溫豬舍、零污排放……7月11日,記者走進位于萊西市姜山鎮大河頭村的養豬場,探訪現代科技助力畜牧業發展的亮點。

生豬住上“恒溫”臥室

近期,高溫酷暑天氣給生豬養殖帶來諸多不利因素,豬群熱應激致死和重大疫病防控風險加大。然而,在這里,養豬場負責人耿式林絲毫不擔心。7月11日,記者經過嚴格消毒后,穿上防護服走進豬場,當時正值下午兩點,屬于一天中最高溫的時候,舍外雖達到35℃,然而舍內卻很涼爽,記者看到,大部分生豬正在悠閑地睡午覺,有的豬在玩耍,有的豬在喝水。

高溫下,豬群為什么沒有發生大口喘氣熱應激反應呢?今年66歲的耿式林告訴記者,他投入近80萬元建設了“派如模式”——30頭基礎母豬規模自繁自養低碳節能豬場,該豬場夏天采用人吹電風扇原理,通過“垂直+水平”通風模式,通風降低豬群體感溫度,讓豬感覺舒服。不僅夏天母豬生產不受高溫影響,春秋冬三個季節豬舍內環境溫度均可以實現“24小時連續通風保持舍內恒溫”,即便是嚴寒冬季也能實現豬舍不用取暖,晝夜溫差不超過3℃,每年僅取暖即可節省1.6萬元,同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噸,這一技術還是國內首創,解決了畜牧業“通風與保溫矛盾”這一行業難題。

同時,記者看到,豬舍地面采用自凈全漏縫地板,虹吸自動清糞模式,養殖過程不用清糞、沖圈和打掃欄位衛生,所有糞污經密閉地下管道,排至厭氧發酵池,經發酵處理后成為有機肥,一年兩季施肥,用于秋季種植小麥和夏季種植玉米,既為農田種植提供了有機質和有機肥,又解決了豬場糞污污染環境問題,實現了種養結合。記者在育肥豬舍內,看到有一個白綠相間的全自動水料機進行液態喂料,如果水和飼料被豬吃完,這臺機器便會自動下發新的水和飼料,滿足了豬群喜食粥料習性,提高了采食量,降低了料肉比。同時豬舍按照配種、妊娠、產房、保育、育肥豬群生產生長階段和批次化生產要求,分為獨立單元設置,做到全進全出,便于豬場疫病防控,使得養殖過程科學規范。

回想起原來的傳統老豬場,豬舍建設沒有隔熱保溫處理和通風系統,每到夏天高溫季節,豬舍里又悶又熱又潮濕,再加上太陽輻射熱量進入豬舍,舍內溫度往往高于舍外溫度,溫度一旦超過30℃,就會影響豬群生產性能,如空懷母豬不發情、配懷母豬易流產死胎、哺乳母豬產奶量減少、斷奶仔豬易脫水及育肥豬易中暑等問題,豬群疫病難控,藍耳、口蹄疫等疫病頻發。到了春秋冬季,為了保溫將豬舍門窗全部密封,溫度還是滿足不了豬群要求,每年有近6個月需要燒煤取暖,不僅需要花錢買煤,每天還要半夜起床給取暖鍋爐加煤,費錢費力,非常辛苦。同時封閉的老豬舍,舍內舍外空氣不能流通,所有空氣質量指標都嚴重超標,豬群感冒發燒、咳嗽喘氣、拉稀等呼吸道消化道疫病也時常出現。如今有了“派如模式”新豬場,以往老豬場的所遇到的問題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成本降低,收入翻番

30頭母豬自繁自養,一年出欄600多頭生豬,需要多少人?耿式林給出的答案是1個人。耿式林告訴記者,自己之前的傳統老豬場,一共飼養10頭母豬自繁自養,存欄約100頭,每年最多出欄150頭育肥豬,需要他和老伴兩個人飼養,每天早上蒙蒙亮就要起床清糞,早飯后開始喂豬和打掃衛生,老伴負責母豬配種、分娩接生、打針吃藥等工作,又臟又累,一年365天沒有休息日,兩個人都非常辛苦。

現在的新豬場由他一個人管理飼養,采用了“三周計劃四周斷奶”批次化生產工藝技術,母豬和保育豬人工喂料,育肥豬自動喂料,打掃豬欄衛生、清糞、分娩接生、全程豬群清理料槽等傳統豬場又臟又累的工作,都由豬自己完成,非常節省人工,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他現在的工作就是每天給母豬及仔豬喂料和巡視豬舍,每三個周(21天)操作一次人工授精、打疫苗、豬群轉欄、清洗消毒和賣豬,工作非常輕松有序。

除此之外,豬舍內24小時連續通風,保證了舍內空氣清新;豬舍內溫度保持恒溫,避免了溫差與通風應激。通過豬場設施改善,提高豬群健康,源頭上解決豬場生產難題。耿式林說道:“之前我們嘗試傳統養豬模式,光每天的打掃豬欄衛生、清糞等工作就占據了很大一塊時間,累死累活浪費了精力和體力,根本無暇照顧豬群,如今有了高技術助力,養豬省勁不少。”耿式林說道,“好的生長培育環境會讓母豬的生產性能提高不少,斷奶仔豬成活率可達99.6%,每年出欄600多頭育肥商品豬,每年銷售收入約120萬元。”耿式林表示,如今每年多生產150多頭,收入也翻番。同時豬場全程采用水料飼喂,降低0.3料肉比,可節省飼料約9萬元。豬群健康,少打疫苗,全程不用抗生素類保健藥,可節省藥費約3.6萬。

手機上實時觀察生長情況

談起養豬期間遇到的最大問題,耿式林表示豬場糞水和臭氣污染環境問題一直是困擾豬場健康發展的主要難題之一。當時自己的老豬場豬舍環境條件差,豬群不健康,消化吸收能力差,飼料中的蛋白和能量,沒有被豬體完全吸收而排出體外,形成豬場惡臭。再加上人工清糞模式,舍內外糞污橫流,臭氣熏天,蒼蠅蚊子鋪天蓋地。每每外出辦事或走親訪友,即使洗澡也難免尷尬。而如今的新豬場,豬舍內外沒有豬場難聞的臭氣。“新豬舍環境條件好,豬群健康,消化吸收能力自然就好。”耿式林說道,“豬場全程匹配了智能化液態水料飼喂系統,豬群喜食液態水料,液態水料能促進豬群腸道健康和消化吸收,所以新豬舍豬群排便不會產生惡臭。”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養豬養雞,有的嫌費事有的嫌臟。應運而生,這個新豬場只要下載APP就可以實時觀察豬舍內的情況,舍內配有高清語音監控和溫度、濕度、氨氣、二氧化碳傳感器,打開手機即可遠程監控舍內實時監控視頻和空氣質量指標,如果想修改控制參數,可以在手機上直接修改,根本不用去豬舍現場操控。同時可對每欄每批豬,每天、每月和每年的飼料消耗量、用電量和用水量進行統計。實現豬場設備智能化,豬場管理數字化,食品安全可追溯。“省事又方便,再也不需要人天天守在眼前伺候豬了。” 耿式林說道,“對于豬的變化也能第一時間觀察到,就連豬咳嗦一聲在手機這端也能聽到。”

“現在越干越起勁,養豬養得好,豬肉賣得高。”耿式林笑著告訴記者,豬場生產的豬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口感非常好,好吃還不貴,如今已經有了固定的客戶前來購買,購買價格高于市場價,一點也不愁賣。下一步他計劃做出自己的豬肉品牌,走差異化發展道路。

“輕輕松松把豬養好是我的職業本分,讓豬肉好吃是社會責任,我要做一個‘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新型農民,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做出自己更大貢獻。”耿式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