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競技體育史話之二十二:排球

2018-09-30 14:22 半島網閱讀 (214762) 掃描到手機

編者按---

青島競技體育史話” 是青島市體育局在2018年山東省第24屆運動會開賽之際,為配合宣傳,組織一批體育人采訪、撰寫的系列文稿。史話通過回顧和梳理此屆省運會青島參賽的全部28個項目的發展歷程,旨在重現青島競技體育波瀾不驚的歷史,展現一代代體育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弘揚“更快、更高 、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標注青島特色體育文化符號,向省運年獻禮。

大球的魅力——排球

韓婷婷

排球作為三大球之一,樹立起了中國體育界的一面亮眼旗幟:中國女排。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中國女排可歌可泣的戰績就傳遍神州大地,“女排精神”膾炙人口,吸粉無數,沸騰了兩代中國人的熱血,其頑強拼搏、永不言棄、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戰斗精神已成為激勵全體中國人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1976年,新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正式成立。隊伍堅定“為國爭光”的信念,刻苦訓練,對發、傳、扣、攔、防等技術動作幾乎每天都要練習成百上千次,隊員們對訓練比賽造成的肩、腰等傷痛從不叫苦叫累。憑著堅韌的毅力,她們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1979年中國女排第一次在亞洲錦標賽中以盤數3-1擊敗當時的亞洲和前世界冠軍日本女排,首次稱霸亞洲,隨后就開啟了“冠軍模式”,在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5次蟬聯世界冠軍,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五次奪冠的隊伍。

中國女排奪冠后,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一時間,各行各業掀起了學習女排精神、發揚女排精神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為我國體育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勵著中華各族兒女不斷奮發向上,追求卓越。

 中國的驕傲:中國女排

排球在青島的發展

排球運動自1905年傳入中國,最初只有少數教會學校開展排球活動,尚未成立競賽項目。直到1914年第二屆華北運動會在北京天壇舉行時,才正式設立排球的競賽項目。青島排球的歷史始于上個世紀20年代,時稱“隊球”。最初是京滬來青旅游者娛樂游戲,三五相聚托球。而后,一些洋行和海關、銀行、鐵路的職工開始在浙江路青年會球場和信義會醫院懸網打球。1927年,青島市第一支排球隊——“錫安”排球隊成立,1929年又有了青島市第一支中學排球隊,排球隊的建立拉開了青島排壇的序幕。1933年7月,華北第十七屆運動會在青舉行,青島高級和中級兩支男排、一支女排參賽。他們是青島排壇創始時期的首批選手。1934年,青島排壇日趨活躍。各中學都舉行班級間的比賽,體育協進會的宋國模遂將優秀選手組織起來,建立了中華排球隊。1934年10月,在華北第十八屆運動會上,青島男排經艱苦拚搏獲得亞軍。后來“末名”隊與“海鷗”隊的建立,使青島排球運動躍至省內上乘水平,江福來、李安格等人脫穎而出。李安格在建國后曾擔任第一位中國女排教練,曾創造出“多重掩護快攻戰術”新理論,又根據這一理論創造出上百種新技術、新戰術,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5年,排球入市正式比賽項目。1957年,全國排球錦標賽第二階段比賽,首次安排在青島舉行。8月5日,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與市黨政負責人在第一體育場(今青島天泰體育場)合影。8月7日,周恩來總理借在青島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之暇,由第一體育場場長李宏文陪同到空軍療養院球場、電業局球場觀看了全國排球賽的兩場比賽。這期間,青島隊在省內比賽中也取得不俗的成績。1958年,山東成為全國的排球基地,國家體委將國家排球隊下放山東1年,山東組建了男女各6個隊,青島選送較多,劉秀珍任女一隊、李義軍任女二隊教練。經1年奮戰,山東男女隊在第一屆全運會上雙雙進入甲級隊行列。1963年8月全省甲級排球比賽,青島男隊獲冠軍,女隊獲第三名。繼李安格、李義軍、劉秀珍之后,李學孟、高緒美、馬鶴子、蓋永寧、谷坤英、周文玉、袁美開始嶄露關角。 

“文化大革命”初期,排球運動曾一度終止。1971年,青島恢復排球運動。1972年,排球納入業余體校的重點項目,劉秀珍和蓋永寧兩位教練分別擔任女排和男排的主教練。蓋永寧教練在省隊訓練時便擔任青年隊教練,1972年在青島排球的發展期毅然回到青島擔任青島男排的主教練,可謂青島排球元老級教練員,培養出一批優秀的運動員,張元、王鐵山、袁之平都是他的得意門生。蓋導專業技術高超,在攔網技術和起跳進攻的姿勢等方面研究深刻,讓隊員們能領悟到攔網的特殊技巧,根據隊員不同的特色選擇不同的攔網方式,可謂具有先創性。

1976年春,根據國家體委和省體委的部署,青島市建立了重點業余體校,定名為青島市少年業余體校。建校初,設置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田徑5個訓練項目。后青島市少年業余體校擴建,排球項目遷至第二體育場和第一體育場。在此期間,蓋教練帶領青島男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78年6月,全省業余體校排球賽在青舉行,市男隊獲冠軍,女隊獲亞軍。1982年10月,青島參加第十二屆省運會排球比賽,男隊獲第三名,女隊獲冠軍。1986年9月,青島參加在青島舉行的第十三屆省運會排球賽,男女隊均獲冠軍。

70年代,青島排壇涌現出一些優秀運動員:張元,1972年入選國家隊,為青島第一個入選國家隊的排球運動員,其單臂滑行防守技術曾被國家體委科研所拍成專題片向全國推廣,這個技術沿用至今。張元退役后先后擔任山東省排球隊教練、青島女排教練,與姜守義教練一起在青島帶隊,為青島女排培養了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有大批優秀運動員輸送到省隊。王加琴,1976年入選國家隊,為青島第一位入選國家隊的女排運動員,退役后回山東省隊任女排教練;袁之平,從事體育工作42年,先后擔任山東省排球隊運動員、省一隊排球教練員,山東省排球副隊長,1985~1987年受國家體委委派援阿拉伯也門共和國體育教練員擔任排球教練員,1993~1995在英國愛丁堡排球俱樂部任教練,1995~1996在馬來西亞排球隊任職國家男排主教練。回國后,回到青島在第一體育場帶隊任排球教練,曾任優秀運動隊的副隊長,自2001年參與青島奧帆委籌建工作,任青島奧帆委副秘書長和主席助理,始終工作在核心團隊的關鍵崗位上,參與奧帆賽的籌辦和籌備工作,經驗豐富;王鐵山,1979年調國家男排,在1981年世界杯作為替補出場打得非常好,退役后曾赴卡塔爾執教,后回到八一男排擔任教練,是八一沙排隊的功臣,桃李滿天下。

在1986年之后,青島排球專業隊的訓練正式轉為業余訓練。隊員施行走訓制,白天在普通學校上課,晚上放學之后從青島各區各個學校到第二體育場集中訓練。

當時訓練場地不是現在我們經常看到的鋪著木質地板的室內場地,而是室外水泥地,訓練的條件異常艱苦。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夏天溫度達到30多度,毒辣辣的陽光照在訓練場上,簡直好像要把人扒層皮,學生們和教練員就站在日頭下不停重復技術動作一到冬天下雪,整個場地被大雪覆蓋。因為沒有除雪工具,在零下幾度的天氣里,教練員帶著學生們運輸防滑沙,在場地撒防滑沙融雪。在如此艱苦條件下,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沒有放棄訓練,墊球動作使整個手臂紅腫、手掌干裂,運動員們在手上抹上油,拿膠布纏住,繼續進行訓練。這些都成為了早期青島排球運動員心中難以磨滅的印記。

走訓的方式比較適合當時的環境條件,但訓練時間太短限制了隊員們的能力發展。當時男排主張祖榮教練將目光投向了第二體育場旁邊的青島第四中學,向校長建議運用體教結合的方式,將運動員進行“雙集中”,效果明顯。雖然青島隊當時是以業余訓練為主,但在省比賽中多次以3:0的大比分優勢獲得冠軍。參加訓練的18名運動員中16位都進入全國各省專業隊。當年全國組建的12個青年隊中,有5名青島運動員在其中效力。還有兩名運動員入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名單。當年排球隊的新嘗試得到了時任體育局局長彭一念的認可,并將這種方法推廣到二體的所有項目。體教結合更加緊密,青島四中專門設置體育班,招收第二體育場中乒乓球、足球和排球項目的運動員,推動了青島二體各個運動項目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張元和姜守義教練向省隊和濟南部隊輸送多名優秀女排運動員,包括李毓敏、王瑛、胡夢麗、蔡巖蘋、叢巖、劉枚、姚淑華、尹愛平、韓敏華、張敏、魏紅俊等,為省隊提供了大批優秀后備人才。

2002年第二十屆省運會,青島隊作為業余隊,與濟南等專業隊進行比賽,獲得了金牌總數排名第一的好成績。青島小將遍布國內四支甲A球隊,其中有山東隊的王強,成都部隊的姜福東,廣東隊的孫帥、陳霄、李峰,八一隊的鄭洪涌,個個是隊中的主力,正可謂是“墻內開花墻外香”。

早期排球條件異常艱苦

從2007年開始,排球由第二體育場轉為青島市體校管理,青島排球結束了20多年的業余訓練生涯,踏上“三集中”(集中住、集中學、集中訓)的專業訓練的道路。排球項目正式被分為沙灘排球和室內排球,與此同時引進了部分專業教練員,緩解了基層教練員斷層明顯的現象。

新一代的排球小將成績優異:

郭磊,2014年被山東省隊教練選中,2015年調入國際青年隊訓練,身披國字號戰袍的他,在參加的2016年亞洲青年男子排球錦標賽比賽中,以主力副攻的身份配合全隊力克亞洲強隊伊朗隊,奪得冠軍;在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男子青年排球比賽中,為山東奪得一枚金牌;

汪慧敏,2008年首次入選國少隊,2010年再次入選女排國少隊,2011年3月入選中國女排國家二隊即國青隊,2013-2014賽季全國女排聯賽第一名;

于大偉,2005年第二屆全國男排大獎賽,幫助山東隊獲得冠軍,成為主要得分手;2005年代表國家男排參加大冠軍杯比賽,表現出色;2006年入選新一屆國家男排,曾在2008年奧運會代表中國出戰。

2015年10月全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青島男排、女排雙雙奪冠。

沙灘排球在青島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沙灘排球剛在中國被作為正式比賽立項的時候,青島就曾舉辦過中國巡回賽等高水平賽事。除此之外,青島不僅舉辦過三屆巡回賽分站賽,還在1997年承辦了第八屆運動會的沙排預賽。在沙灘排球被立項為正式比賽之前,青島沙灘上就活躍著很多熱愛打沙灘排球的市民,群眾基礎豐厚。隨著沙排進入奧運大家庭,青島沙排一直走在全國的前面。

1992年,第一屆青島沙灘排球邀請賽在全國青少年活動營地沙灘舉辦。1996年,“青島沙灘文化協會”成立。至今為止,青島國際沙灘節已經連續舉辦26屆。20多年前,島城的人們對沙灘排球等尚感陌生,每年沙排邀請賽讓人們更加了解和喜愛這個項目。

有了群眾基礎和重大賽事的沉淀,青島沙排從2000年開始就收獲累累碩果。國家青年隊集訓時,曾經出現過12名運動員里面竟然有5名是青島運動員的景象。這一批運動員中就涌現出周順、潘冰等著名國手,其中,周順曾獲亞運會冠軍,而潘冰也曾經在全國巡回賽中拿到冠軍。

2007年女排小將馬園園和候熙君在22屆省運會中拿到甲組冠軍.為青島沙排在省運會上打開了一個輝煌開端。此后,沙排成績一直保持遙遙領先,連續三屆拿到省運會甲組冠軍。馬園園隨后加入沙排國家隊,與王凡搭檔。她倆是中國女子沙排最年輕的一對組合,承載著中國沙排的希望。馬園園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女子沙灘排球中和夏欣怡搭檔獲得金牌,2016和2017年與候熙君搭檔分別獲得全國沙灘排球錦標賽和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的冠軍。

2012年首屆世界青年錦標賽中,青島小將宋美麗和孫汝晗斬獲女子組沙排冠軍,2013年第十二屆全運會中,獲得室內排球青年組冠軍。2017-2018年中國排球超級聯賽中,孫汝晗更是以優秀的表現獲得最佳運動員稱號。

沙灘排球的魅力

馬園園(圖右)和夏欣怡(圖左)獲得亞運會冠軍

青島排球的普及

青島排球的發展離不開堅實的群眾基礎。在競技排球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為了增加島城人民對排球運動的參與度,青島市教育局發布《2013年青島市初中畢業生體育與健康考試測試標準》,排球墊球成為青島體育中考選考測試項目。墊球是在全身協調用力的基礎上通過手臂的應激動作,使來球從墊擊面上反彈出去的一項擊球技術。墊球項目加入中考體育,并不是讓每個孩子都成為運動員,而是要鍛煉學生的臂力、視力、協調力、判斷力等身體素質。更多的孩子以這個考試為契機對排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推動了排球運動在群眾體育中的發展。目前,排球運動進課堂已是很多島城中小學的特色項目,各學校通過編纂本校排球課教材,每班定點開設排球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排球課等方式,讓學生們真正認識排球喜歡排球,以娛樂的方式鍛煉身體。俗話說的好:“教育要從孩子抓起”。群眾基礎的日見雄厚,競技成績蒸蒸日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青島排球未來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