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青島競技體育史話之八:張弛有度自有力 舉重若輕拔萬鈞

2018-08-10 15:40 半島網閱讀 (92772) 掃描到手機

[kt]編者按--
  “青島競技體育史話”是青島市體育局在2018年山東省第24屆運動會開賽之際,為配合宣傳,組織一批體育人采訪、撰寫的系列文稿。史話通過回顧和梳理此屆省運會青島參賽的全部28個項目的發展歷程,旨在重現青島競技體育波瀾不驚的歷史,展現一代代體育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弘揚“更快、更高 、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標注青島特色體育文化符號,向省運年獻禮。[/kt]
  “廿年來風塵仆仆,居無定所、食無定時,每晚(夜深了),躺在豪華的酒店里,好像是失眠,夢想一間雨聲瀟瀟的茅屋。
  “人人羨慕他的免費旅行,班尼士,說吧,他說比賽壓力大,一心了解比賽情形,哪有閑散投置名勝古跡。賽事結束,匆匆趕程,下一個……
  “與家人聚少離多,希拉莉,算是自小習慣了的,她父親,也曾是職業球員。她現在還是愛班尼士的。班尼士形容自己比較幸福。
  “當太陽從海平線上升起,當運動作為謀生的伎倆,每天除了比賽,便是練習。手指起了繭疤,背肌痛是一種必然性的體現。
  “班尼士還有希望嗎,有,他希望,時光倒流,重新選擇職業,一定,一定不做職業高爾夫球員。做什么呢,隨便什么都可以。什么都不做,更好。”
  一個成功的職業運動員生涯中所要經受的種種壓力,從以上文字中不難體會——居無定所、食無定時,與家人聚少離多,高強度的訓練所帶來的各種頑疾,還有無數個難以入眠、內心波瀾起伏的難熬黑夜。這些壓力恐怕不是班尼士的專屬,而是那些致力于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的運動員的生活常態。
  長期以來,人們對競技體育項目及其從事者有著各種各樣難以澄清的誤會,漠視他們在體力、心理和智力方面做出的多重努力。在眾多競技項目中,舉重似乎是受到誤解較深的一項運動。它被認為是一項在某種程度上有點反人類的純競技運動,除了在獎牌榜上增加數字為國家爭得榮譽之外,似乎長時間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缺席——我們可能經常聽人說周末有場球賽要打,卻很少聽到有人說周末有場舉重比賽要參加,甚至有不少人認為舉重會把人壓矮、使人受傷,舉重比賽也缺乏觀賞性,實在沒什么價值。
  事實上,舉重是一項融合技術和力量的很有價值的運動,它對軀干穩定性、爆發性和身體協調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舉重不僅是把杠鈴從地面舉起來的簡單過程,更是與自己身體極限進行的一場又一場斗爭,舉重運動中每個訓練動作所賦予練習者的痛苦都能讓其感受到自己正一點點超越極限。換句話說,舉重并不只是舉“重”,它是4平方米木臺上自己與自己的較量,它讓我們學會戰勝最強大的敵人——自己。
  舉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舉重都稱得上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史記·項羽本紀第七》記述了項羽力能扛鼎的傳說。但是,項羽究竟有沒有舉起過鼎或者說他舉的鼎是否重達千斤,恐怕難以求證,不過中國古人熱衷于舉起鼎一類的龐然大物以證明自己力大無窮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時代就有關于舉重活動的記錄,當時的人們所舉之物多是大刀、石擔、石鎖等,雖然與現代競技舉重中的抓舉、挺舉形式不同,但用力性質和作用十分相近。從晉代至清代,舉重均列為武考項目。而在崇尚力與美的西方國家,舉重這項能增強身體力量、塑造完美肌肉線條的運動更是備受推崇,古希臘和古埃及的雕塑和繪畫都反映出舉重在當時享有的地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舉重運動在社會生活的發展和文明的變遷中上演著種種變化,所舉的重物從石塊慢慢變成啞鈴,又從啞鈴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杠鈴,正規的舉重俱樂部也先后在德國、奧地利等西方國家建立。1877年,維也納舉辦了有確切記載的世界上第一次舉重比賽,比賽項目有較夸張的活動如只用中指或只用牙齒和頭發來舉起重物,也有正規的抓舉和挺舉。此后,舉重運動逐漸在法國、俄國以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獲得發展。
  進入近代以后,舉重逐漸發展成為一項規范的競技運動。1891年在倫敦皮卡迪里廣場舉行了首屆世界舉重錦標賽。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首屆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尚未按運動員的體重劃分比賽級別,所有的運動員都在一起較量,誰舉起的重量最大便獲得勝利。舉重按參賽運動員的體重來分級,是從190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6屆世界舉重冠軍賽開始的。自此以后,比賽級別、各個級別的重量、舉起方式、競賽形式等幾經調整,越來越趨向規范化和人性化。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雖然進入奧運大家庭的時間較晚,但女子舉重比賽開始的時間卻并不算晚,20世紀40年代美國就舉辦了女子舉重比賽,之后又在國際舉聯的支持下舉辦了更大規模的賽事,女子也得以在賽場上展示自己的風采。
  在國際舉重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中國舉重也以堅實有力的步伐完成了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2000年到2008年期間,我國舉重運動員屢創佳績,我國逐步步入了世界舉重強國的行列。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中國舉重軍團一舉獲得五枚金牌、兩枚銀牌,并打破三項世界紀錄,取得中國舉重事業最好的境外成績。在競技舉重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的民眾也紛紛加入舉重活動中來鍛煉身體,舉重運動的發展有了越來越堅實的社會基礎。
  舉重運動在青島
  舉重是青島的傳統項目,也是龍頭項目。廣義的舉重運動在青島發展歷史悠久,很早以前,民間就有用石擔、石鎖、石鼓等進行力量鍛煉的傳統。作為競技運動的舉重,一般認為始于上世紀四十年代,1994年版《青島市志·體育志》中記載:“(上世紀)40年代青島始有市級的舉重比賽,以石擔作器材,方法是不分級別輪流舉,舉過頭頂算一次,以次數多少計算名次。”但是,市檔案館也有資料表明青島的市級舉重比賽始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并且已設級別,如民國廿年(1931年)四月廿九日由青島市教育局報呈農林事務所的《本市春季運動會報告》所附《民眾業余運動會辦法大綱》中“舉行項目”第六項“雜項”所設六項中就有舉重(石鼓)。又如民國廿三年(1934年)四月廿九日青島市教育局致農林事務所公函稱定于五月十二至十四日在匯泉體育場舉行本年春季運動會,所附《青島市春季運動會章程》第七條中列“比賽計兩項:(1)摔角(2)舉重”,也設有舉重。同年十一月六日同一呈報單位的關于本年度《青島市冬季體育競賽會章程》附則中也說:“摔角與舉重兩項各分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三級。”不僅設有舉重比賽,還劃分級別。另外,民國廿四年(1935年)的《青島市春季運動會章程》亦列有舉重比賽,級別名稱改為初、中、高三級,競賽規程大約不出《青島市志·體育志》所云。可以肯定的是,青島的市級舉重比賽的起始時間至少比該志記載要早十年。
  1949年以前的青島市級舉重比賽所用器材主要為石鼓、石鎖、石擔等,當屬“民族形式體育”范疇,與現代競技舉重運動不能相提并論。但是,足以讓青島人驕傲的是,青島開了山東省現代競技舉重運動的先河。據呂崇賢《青島市第一副杠鈴問世記》和《青島市志·體育志》記載,為迎接1949年12月9日到12日舉行的青島市第一屆人民體育大會,呂崇賢參與發起并組建了“健力隊”。后來,為了改進過去舉石擔比賽無法調節重量且舉式過于單一的弊端,呂崇賢根據自己從畫報上看來的杠鈴樣式畫出圖紙,利用自己鐵廠工人的技術,在1950年仿制出青島市第一副正規杠鈴。緊接著,他又根據自己的學習理解,編制了推、抓、挺三種舉式的比賽規則,并向市有關領導建議把舉重列入1951年市運會比賽項目。此后,呂崇賢等人還多次在山東大學、國棉六廠、工人體育場等地舉行舉重表演,大力推動了青島現代競技舉重運動的發展。
  山東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共舉行了八屆省運會,除第一、四、九屆外,其他六屆均設有舉重比賽,這期間陸續涌現出曲炳瑜(后來任上海舉重隊總教練)、王銀光、李本堯、季榮剛、姜桂田、呂崇賢、趙元善等一批優秀舉重運動員。從1993年版《山東省志·體育志》記載的第六、七、八屆省運會舉重比賽成績來看,青島籍舉重運動員在這些比賽中奪得了八成冠軍,占據絕對優勢。其中,呂崇賢和趙元善二人分別連續獲得這三屆比賽的中量級和次重量級冠軍。從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青島為中國培養出于守金、楊懷慶、宋振竹、馬文柱等大批優秀運動員,取得亞洲冠軍,達到了世界水平;九十年代涌現出于真、于起、于銀濤等一批優秀運動員,獲得全國冠軍,達到了國際級運動健將水平;后來又培養了萬妮(女)、康月(女)等享譽全國乃至世界舉壇的優秀舉重運動員,她們多次在全國和世界舉重比賽中獲得冠軍,為青島舉重事業和青島體育事業增添了光彩。
  起落間的成長——舉重少年的蛻變
  輝煌戰績的背后是辛苦的付出,更是堅定的信念。從最初出于好奇練習舉重到真真切切地在日復一日的訓練生活中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舉重少年們磨煉出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堅韌意志和堅定信念。
  掀開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舉重館門口厚重的圍簾,就能看到一群個子不高、體型勻稱的少年,他們或在隊友的幫助下做著訓練前的熱身動作——壓腿、拉韌帶、壓肩膀,或在教練的注視下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著爛熟于心的舉重動作——屈腿預蹲,深吸一口氣,伸腿伸臂將杠鈴舉過頭頂,再將兩腿收回平行保持靜止,隨后將杠鈴放下。一舉一放的力量積聚與運行經常讓泛著稚氣的小臉憋得通紅,也會將原本細嫩的手磨出老繭。那些在常人看來難以承受的超負荷運動,在他們眼里就像每天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每每被問到是否辛苦時,小小少年們總是帶著羞澀的笑回應:“不累,一點都不累!”散發著舉重人特有的樸實和淡定。汗水的浸潤讓單調枯燥的訓練生活變得有滋有味,這大概就是夢想的力量吧。
  
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男子舉重隊員訓練場景
  
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女子舉重隊教練與部分隊員合影
  談到自己的偶像,少年們提到最多的名字就是康月。這個從青島西海岸新區走出去的中國舉重選手曾經也在青島體校這方舉重館里揮灑過自己年輕的汗水,她的成長歷程點燃了這批正走在奮斗道路上的舉重少年內心的激情,也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舉重人對于舉重運動的深厚感情。
  2003年,青島市體校的李學義教練在西海岸新區組織的一次活動中發現了康月。當時年僅12歲的康月擁有同齡人當中少有的勻稱身材和結實骨骼,也有著爭強好勝的性格和非同尋常的意志品質,用李學義教練的話說,康月天生就是塊練舉重的好材料。在青島市體校的3年多時間里,康月在李學義教練的指導下,逐漸由一張白紙變成一顆舉重新星,早早進入山東省隊。進入國家隊后,原本專攻69公斤級的她,因為不想跟好朋友有直接的競爭關系,主動選擇改到75公斤級的組別。從2009年第11屆全運會開始,康月多次在國內和國際賽事中取得驕人成績,一公斤一公斤的疊加和超越,在別人眼中也許只是個數字,但對康月來說卻是不為人知的坎坷、艱辛和傷痛。2013年,康月以126公斤獲得世錦賽抓舉冠軍,為青島舉重項目實現了世錦賽金牌零的突破。2015年美國休斯頓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康月以127公斤和282公斤獲得抓舉和總成績兩項冠軍,這是她第一次在世錦賽上獲得總成績冠軍,之前連續三屆世錦賽都獲得了總成績亞軍。雖然實現了個人運動生涯的突破,但康月對自己的發揮并不滿意,決心在回國后的冬訓中改進自己在技術動作上的不足。這正印證了康月媽媽對女兒的評價:“月月從小要強。從11歲練習舉重,大大小小的冠軍拿了很多,她現在更在乎的是自身的突破。”作為一名悟性高、技術扎實、爆發力強、有自制力的高水平選手,康月也有在國際大賽中遺憾收場的數次經歷,但這絲毫無損于她近年來為青島市體校發展重競技項目貢獻的巨大力量。
  
2013年波蘭弗羅茨瓦世界舉重錦標賽上的康月
  
2015世界舉重錦標賽站在最高領獎臺上康月
  
康月在2015世錦賽上的比賽瞬間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看望國家女子舉重隊時與康月的合影
  “我想看看能不能再頂一屆!”這是26歲的康月在2017年天津全運會后場噙著淚水說出的一句話。起落之間是賽場的得失,亦是人生的起伏。從14年亞運會到17年全運會,康月一直被傷病困擾,狀態起起伏伏,但堅強的她從未想過退縮。“平時上樓下樓都會有疼痛感,最嚴重的時候走路、下床都會疼,每一次試舉心里面都會做很大的心理斗爭,閉著眼睛往前邁,那種感覺就像前面有一個洞,我必須閉著眼睛往前走。”超乎尋常的堅持背后是康月想要彌補遺憾的強烈心情,更是她對舉重的深厚感情,對賽場上那方木臺的留戀何嘗不是對自己十幾年辛苦付出的舉重運動的不舍。在觀看全運會比賽視頻的過程中,青島市體校的小小少年們偷偷地擦起了眼淚,讓她們動情的既有師姐康月的堅強和遺憾,也有自身辛酸苦楚的歷現。正如青島市體校校長喬向東說的那樣,競技技術是“硬實力”,競技狀態是“軟實力”,把二者統一起來才能有望登上更高的臺階。這條路或許很難,但只要還能往前走,就不要停下腳步。
  “我沒有想過以后會怎么樣,我只知道要珍惜眼前每一個進步的機會。”一位目前在青島市體校練習舉重的小姑娘堅定地跟周圍的人說,“現在康月師姐帶著我們訓練,我覺得自己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充滿激情,盡管有的時候她很嚴厲,但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們好。”說這些話的時候,小姑娘的臉上洋溢著火熱的激情,跳躍著歡脫的感情。
  作者 劉丹
   [編輯: 焦琳]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目擊號系信息發布平臺,半島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