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小康特刊丨青島交通主動脈 編成一張網
2011年6月30日,膠州灣大橋建成通車。(資料圖片)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千古百業興,交通要先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交通不僅是城市內聯外通的命脈所在,也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從1993年青銀高速建成通車到如今的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65.4公里,從“青黃不接”到膠州灣“南隧北橋”成為現實,從有地鐵建設的構想到如今的六條線路成網運營,青島的交通主動脈正在日益完善,形成一張內聯外通的大網,帶著這座城市實現更大的夢想。
濟青之間有了黃金通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青島地區的通車公路大多是由驛道、官道連接改造而成的等外公路。即使到了20世紀70年代,依然沒有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三面環海的青島只有一條小白干路(小村莊至白沙河)可供進出通行。改革開放以后,青島市的公路建設才開始由中心城區向外輻射,轉向以建設高等級公路為主。
1993年12月19日零時,經過8萬多建設大軍歷時3年的艱苦奮戰,全長318公里的濟南—青島高速公路(簡稱濟青高速)正式向社會車輛開放。濟青高速的建成,把鐵路、水路、航空等幾種運輸方式銜接起來,形成橫貫山東省東西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速了山東立體交通格局的形成。
2020年底,青島全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65.4公里,居副省級城市第4位(前三位是廣州1025.9公里、成都960公里、哈爾濱902.7公里),基本構建起以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為骨干,農村公路為基礎,布局較合理、結構較完善、設施較齊全的公路網絡。所有鄉鎮實現半小時上高速,市域一小時經濟圈全面形成。
快速路網有了“開山之作”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青島市東部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在城市中心東移、市區東擴的同時,城市東西兩區的交通壓力與日俱增。2000年,市政府將東西快速路建設列為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確定重點辦好的12件實事之一。
東西快速路是青島歷史上的第一條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工程自膠州路、聊城路路口至海信立交橋,2002年11月30日主線通車;二期工程自海信立交橋至寧夏路、大堯三路路口,2003年9月30日主線通車;三期工程自膠州路、聊城路路口到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口,2011年6月30日通車。
東西快速路建成通車后,比原來快出4倍的行車速度,使得青島東西交通瓶頸得到有效疏解,青島城市交通的空間結構得以改變,城市東部與西部、新城與老城之間聯系更加緊密,整個市區的發展架構變得更加均衡,對實現青島市綜合交通規劃具有重要作用。
“南隧北橋”讓膠州灣變通途
早在1984年,從國務院批準了在黃島建設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方案開始,青島市就開始謀劃要在膠州灣上建設橋隧項目,結束“青黃不接”的歷史。1993年,青島市政府組織了海上通道方案專家論證會,形成了“南隧北橋、先橋后隧”的結論。
2011年6月30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和國內最長海底隧道——青島膠州灣大橋和青島膠州灣隧道同時建成通車,“青黃不接”成為過去。青島膠州灣大橋全長36.48公里,比原來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長0.48公里,東端起點為青島東部城區海爾路,跨越膠州灣海域,西至黃島紅石崖,橋中間位置通過互通立交橋與紅島相連,使青島、黃島和紅島實現“品”字形連接。青島膠州灣隧道黃島端起點為濱海大道,終點為青島市南區團島路與瞿塘峽路交叉處,全長9.47公里,較中國第一條通車的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長0.77公里。
“南隧北橋”將膠州灣東西海岸之間的通行距離縮短近30公里,膠州灣成為“大青島”城市框架中的“內湖”。
2020年10月2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正式開工,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地鐵夢圓日益由線成網
地鐵建設在青島城市交通建設史上具有標志性、里程碑意義。青島修建地鐵的設想最初1987年提出,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地鐵路網規劃逐漸形成“一環四線、三城三網、網間互聯”的軌道交通規劃基本理念。黨的十八大后,青島軌道交通建設步入快車道。
青島地鐵3號線是青島市首條地鐵線路,也是山東省第一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于2015年12月16日開通運營北段(青島北站至雙山站區間),于2016年12月18日開通運營南段(雙山站至青島站區間),標志著青島正式駛入“地鐵時代”。
2020年12月24日,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8號線北段開通儀式在青島北站地鐵站舉行,這是全省首次實現地鐵雙線同步開通運營。1號線北段和8號線北段同步開通后,青島市地鐵運營線路達到6條、246.2公里,運營總里程躋身全國前十名。
如今,青島地鐵1號線南段已經開始空載試運行,全線開通在即,乘坐地鐵只需6分鐘即可穿越“青黃”。地鐵4號線全線已開始鋪軌及機電安裝施工。按照計劃,4號線土建工程將于年底收尾,計劃2022年底開通。4號線開通后,將與1號線、2號線、3號線、8號線、11號線等5條線路換乘,串聯起青島地鐵主骨架網。
“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還將全面提速線路建設,《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1-2026年)》已經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將建設2號線二期、5號線、6號線二期、7號線二期、8號線支線、9號線一期和15號線一期等7個項目,線路規模139公里。
鐵路建設實現跨越發展
《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將青島定位為國家沿海重要鐵路樞紐。青榮城際鐵路、濟青高鐵、青鹽鐵路、董家口疏港鐵路、濰萊高鐵相繼建成通車,青島與半島城市群和長三角等地區聯系進一步加強;特別是濰萊高鐵通車運營,結束了平度不通高鐵的歷史,青島市實現了縣縣通高鐵。紅島站、青島西站、平度站、萊西站先后建成。在全省率先開通了區域間市域(郊)列車(“青島北-青島西-董家口”)。
截至目前,青島市境內鐵路總里程66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8公里、快速鐵路154公里、普速鐵路284公里),基本形成了連通北、西、南三個方向的放射型鐵路網布局和青島站、青島北站、紅島站、青島西站為主的四站鐵路客運樞紐格局,構筑起集約高效的鐵路運輸網絡體系。
航空發展站上新的起點
《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將青島機場定位為區域樞紐機場。2021年8月12日零時,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實施轉場運營,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同步關閉。
青島膠東機場的設計運行等級為國內民航最高的4F級,該機場也是山東省首座4F級機場、中國民航首批18個“智慧型機場”示范項目之一。膠東機場定位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規劃到2025年,可滿足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的保障需求。在航點方面,該機場國內航點達到約130個,國際及地區航點連通約50個重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