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小康特刊丨發展普惠幼兒園、建好中小學食堂……青島書寫小康路上的“教育答卷”
除了讓孩子學好吃好,島城學校都開展了豐富的興趣活動,圖為市北區立新小學舉辦的科技節深受學生們喜愛。 資料圖片
近幾年,青島市把城鎮居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但由于涉及的歷史遺留問題復雜,且深刻觸及園舍產權方和辦園方的經濟利益,整治工作推進難度很大。青島市教育局作為攻堅任務的牽頭單位,堅定“攻山頭”“炸碉堡”的干事創業決心,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原則,深入反復調研需整治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明列“臺賬”逐一破解難題。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教育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強國必先強教育。在全面小康路上,教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青島也始終把教育當成最大的民生工程:整治配套幼兒園,逐一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等難題;對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進行補助,讓每一個師生都能在學校里吃上熱乎飯;確保特殊兒童有學上,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殘疾而失學……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為青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書寫了濃墨重彩的“教育答卷”。
>>>學前教育
家門口的高價園變身普惠園
站在自家陽臺上,海爾東城國際小區的姜女士,一眼就能看到近在眼前的東城兒童之家幼兒園,孩子們在校園里、操場上做各式活動,滿臉喜悅。
一年前,姜女士還為孩子入園左右為難:公辦幼兒園離家遠且報名困難;配套園就在小區里,離家近、條件好,但是收費高,一個月4000元的保教費,頂她半個多月的工資。
但讓姜女士意想不到的是,今年東城兒童之家幼兒園作為小區配套幼兒園變成了普惠性民辦園,條件不變,教師不變,每月保教費降到860元,一下子解決了她的煩惱。“每個月比以前要少交3000多元,這樣算下來幼兒園三年能省下10多萬元!”姜女士滿心歡喜。每天接送孩子不超過五分鐘,路上孩子也都會給她講幼兒園里開展的趣味活動。看到孩子每天掛在臉上的笑容,姜女士別提有多開心了。
據了解,目前嶗山區已全面完成高收費園轉型普惠園。與此同時,因地制宜實施“多園劃片”即公辦與優質普惠民辦園捆綁招生的方式,確保每個片區都有6~7處公辦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供入園服務,全區95%的適齡幼兒在普惠園入園。園所之間、學區之間無縫銜接的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立,切實滿足了廣大家長在家門口就能上優質幼兒園的現實需求。
此外,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幾年青島積極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0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全市普惠性民辦園達到870所,超過90%的幼兒在質優價低的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入園,普惠率位于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與此同時,全市近十年來共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320所,總投資76.53億元,提供學位23.6萬個,實現了從“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優育”。
近幾年,青島市把城鎮居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但由于涉及的歷史遺留問題復雜,且深刻觸及園舍產權方和辦園方的經濟利益,整治工作推進難度很大。青島市教育局作為攻堅任務的牽頭單位,堅定“攻山頭”“炸碉堡”的干事創業決心,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原則,深入反復調研需整治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明列“臺賬”逐一破解難題。
>>>義務教育
全市中小學食堂覆蓋率達94%
“我最愛吃學校食堂里的西紅柿炒蛋、大蝦和雞腿,比家里的午餐好吃多了!”即墨區鰲山衛華龍小學周均澤小朋友開心地告訴記者,自從學校食堂開了起來,一周內每天的飯菜都不一樣,非常可口,他幾乎每次都是光盤。
鰲山衛華龍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全校一共有學生76人。盡管學校2019年就建成了170余平米的標準化食堂,但是由于學生數量太少,人工成本和食堂維護成本太高,食堂雖然建好了但也無法正常投入使用。因此,孩子們以前都是回家吃午飯。
直到今年3月份,2021年青島市辦實事農村小規模學校食堂補助正式落地。市、區兩級財政撥款約1577萬元,對西海岸新區、即墨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運行困難的212所300人以下農村小規模中小學校食堂進行補助,覆蓋學生數量3.4萬人左右,全面提升學生營養午餐質量。
閑置了一年多的華龍小學食堂終于點火開灶,留在學校食堂吃飯的師生越來越多。“每天的午餐都有一個葷菜和兩個半葷菜,主食有米飯、饅頭還有粥,一周還會供應2~3次水果。”華龍小學校長張振超告訴記者,學生每頓餐費8元,基本上全都“吃”進了肚子里。至于其他的水、電、氣等基礎運營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現在全部由政府補貼,徹底解決了農村小學師生的吃午飯難題,師生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從沒有食堂,到千余所標準化食堂的打造;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營養,在標準化食堂建設及食堂管理方面,青島走在全國前列,在6年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青島模式。
為解決學生家長后顧之憂,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校吃上熱乎飯的目標,青島市自2014年起實施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此后連續六年,將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列為民生領域重點辦好的市辦實事,先后啟動兩期建設工程,市、區兩級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建設1039所標準化食堂。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小學校食堂覆蓋率達到94%,在校就餐學生數達94萬,標準化食堂建設率達到100%,少數因條件不夠未建食堂的學校,也采取外購供餐(配送餐服務)的方式予以解決。
食堂建好了,如何管好、用好又是擺在教育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為此,青島制定出臺了《青島市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標準》《青島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標準》《青島市中小學生營養餐管理標準》“三個標準”和《青島市中小學校學生集中用餐成本控制管理規范》“一個規范”,以制度標準規范管理,強化責任意識。
目前青島已建立“青島市中小學后勤管理信息化管理平臺”,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加強對食品來源、加工、制作全過程的監督,重點區域可見,食堂工作期間視頻可視。同時,為從源頭保障學校食品供應安全,2020年青島市推行學校食堂大宗食品統一配送制度,全市實現100%大宗食品統一配送。
>>>特殊教育
不讓“折翼天使”因病失學
享有“青島市最美教師”美譽的王曉波是平度市廣州路小學一名班主任。隨班就讀的小唐是一名智障兒童,為更好地照顧他,王曉波時常把他帶在身邊,時間長了,小唐對她有了依賴感,成了她的“小尾巴”。王曉波的愛心也帶動了其他學生。剛開始時,王曉波給小唐處理失禁的大便時,班里學生都捂著鼻子做鬼臉,后來,大家慢慢轉變,每個人都積極主動照顧小唐。
從事特教工作28年的教師劉艷,把一片愛心奉獻給了學生。教聾生語文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學會發音、發準音,劉艷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臉上、鼻旁、脖子上,感受聲音的振動,找準發音部位;在學習舌根音時,她甚至讓孩子的手伸進自己嘴里,觸摸發音時舌頭的位置。劉艷注意到,這些孩子雖然接受能力差,但往往對音樂和表演有著特殊的興趣,她就在課堂上更多地采用表演來闡釋歌曲內容,讓孩子在音樂舞蹈中得到康復。
在榮獲2018年“平度市最美教師”稱號的教師黃偉芳班里,有名叫小壯的特殊學生。他有一個雙胞胎弟弟,聰明伶俐,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小壯因此在家里不受待見。剛入校時,小壯膽小怕人,但在一次班級文藝表演中,黃偉芳發現他對音樂和表演有天賦,便對他用心培養。每一個發聲、每一個動作,黃偉芳不厭其煩地手把手地教。學校每次的文藝演出,她都鼓勵小壯積極參加。隨著屢屢獲獎,小壯越來越開朗自信……
在奔小康的路上,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殘疾而失學”就是責任和擔當。每一名殘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各方面處于弱勢的他們,需要更多的來自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乃至每一個人的關愛與呵護,幫助他們修復“飛翔的翅膀”,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將來自立自強于社會,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