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河畔的中國】繩網之鄉李莊鎮:“網”住致富新密碼,織出多彩小康圖
“叮咚、叮咚……”隨著淘寶下單的提示音,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李莊鎮南北李村的男女老少們便開始忙活著將編織好的繩網裝箱發貨。10月20日,“母親河畔的中國”主題活動(山東線)采訪團來到繩網之鄉、中國淘寶鎮李莊鎮,探尋李莊鎮的致富密碼。
一朝創新,傳承300年的皮貨變致富“網”
走進李莊鎮南北李村,寬闊整潔的道路兩旁,一座座磚瓦房并排矗立,不斷傳來機器轟鳴聲,家家戶戶正忙著繩網生產。
南北李村坐落于黃河岸邊,有180余戶585人,耕地只有400余畝。由于人多地少,農業收入有限,為改善生活條件,村民們開始做生意。最初是賣皮貨,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繩網,源頭就是這皮貨做的車馬挽具。后來村民在外跑得多了,見識也逐步增加,發現了致富的新門路——繩網。隨著做繩子的村民越來越多,原材料需求也不斷增加,開著車到村里買貨的人也多了起來,但狹窄的土路成為制約。為了加快發展,村“兩委”主動幫助聯系原材料,并拓寬村內道路。自此,繩網生意不再是村民補貼家用的副業,而是主要經濟來源。
南北李村只是李莊鎮繩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把廣大從業者從各村吸引出來規模發展,李莊鎮黨委政府不僅制定優惠政策、解決土地問題、建設繩網園區、引進外地技術……李莊鎮通過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范“雙輪驅動”,讓該鎮繩網業由原來單體分散的小個體經營逐步發展為群體集中的大產業集群,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增粗、變壯。
繩網網上賣,產業創新帶來更高收益
隨著電商的逐步興起,新生代繩網從業者開始試著把繩網放到網上去賣,通過直接與消費終端的對接交流,李莊鎮的繩網從業者們看到了更多的市場需求。為滿足和適應這種個性需求,催生了繩網的定制化生產,通過這種定制化促使繩網產品由原來單一的安全、防塵網逐步開發出防護、裝飾、攀爬網等等,變得多樣化起來,目前已形成了8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由原來建筑業專用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原來的瓶頸被打破,一個繩網產業的巨大市場也由此慢慢打開。
為把電商產業做大,李莊鎮鎮委鎮政府因勢利導,2015年,率先成立了全縣第一個電子商務辦公室,專門負責組織、協調、管理和推進全鎮的電商工作。此外,還成立了電商和體育繩網協會,每年都組織電商培訓,打通鎮村兩級物流,多措并舉帶領全鎮群眾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推動繩網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實現了更多的就業。六、七十歲覺得在家悶得慌的老太太,家有上學娃娃需要照顧不能按點上班的年輕婦女,甚至腿腳不便身體有殘疾者,只要想干都可在家門口電商戶的加工點實現靈活就業。
李莊鎮雄厚的傳統繩網產業為互聯網的引入、電商的萌芽和發展提供了沃土,互聯網的應用、電商的壯大又反過來為繩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雙網的這種融合發展,互促共進,讓全鎮人民走上了小康路。目前,李莊鎮成功培育21個中國淘寶村,數量居全省第三;自2017年李莊鎮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淘寶鎮,躋身中國淘寶村發展聯盟,繩網電商數量達到3000多家,全鎮繩網產業線上年交易額達25億元。
“網”出脫貧經驗,足不出戶奔小康
看似不起眼的繩網今年上半年已經給李莊鎮帶來近百億元的產值,并且暢銷70多個國家。李莊鎮作為全國最大的化纖繩網產業基地,年產繩網120萬噸,去年產值已突破200億元,轄區內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760余家,繩網加工業戶3800余戶,從業人員7萬余人,繩網產業市場份額已占全國的80%。據不完全統計,該鎮通過繩網產業帶動全鎮及周邊縣鎮共7.3萬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奔小康。
近年來,李莊鎮以繩網為核心,延伸內外鏈,為群眾提供了多元化的工作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李莊鎮創建產業+電商+扶貧加工點等模式,先后建立產業扶貧項目13個,其中鎮級實施項目10個,縣級統籌實施項目3個,共投資1442萬元,年收益約150萬元,項目收益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以及村內公益事業,自年初以來,已發放項目收益41280元。
同時,李莊鎮結合本地實際,在全鎮形成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一個領導小組、行業部門牽頭的六個工作專班、以幫扶工作為中心的N個工作單元的“1+6+N”閉環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實現相關部門之間協調聯動,嚴格落實各項幫扶措施。
“在這里干了三年多了,每月4700,人家年輕的都掙到6000多,年紀大點了在家門口方便,家里有啥事也不耽誤,挺好的?!痹撴偸⑼f50多歲的王祖敏笑盈盈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