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山東以奮發姿態,銳意改革,迎難而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半島網開設“這就是山東?青島”專題,聚焦...
青島紡機行業:站上紡織迭代的“風口” 實現“增收”又“增利”
能滿足客戶個性化生產需求的清梳聯產品是青島宏大紡機產品創新的重要方向。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孫 欣
一邊是應接不暇的市場訂單,但另一邊卻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所導致的成本上升,要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謀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考驗的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真功夫。
在青島,紡織機械是傳統優勢產業之一,擁有多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膠南王臺鎮是國內唯一一個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紡織機械名鎮”稱號的特色產業集群鎮,擁有各類紡織機械生產企業1600多家,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和噴水織機生產基地。
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行業大勢,青島紡機企業明顯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在產品創新、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持續加碼,加快提升自身實力。
訂單爆棚:“幸福又煩惱”
要么忙著接待不斷從各地前來的客戶、要么奔忙在拜訪客戶的路上,進入2021年以來,青島紡織機械企業的老板們就忙得腳不沾地。在王臺鎮的青島海佳機械,好不容易擠出來的一個小時采訪,中間也不得不被三次打斷,處理一些關于訪客和訂單的事宜。
“上半年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預計今年營收能比2019年翻一番。”海佳機械總經理劉井然告訴記者。海佳機械主打產品為噴水織布機,市場占有率已連續多年位列全球第一,自去年下半年疫情平穩以來,國內市場需求的持續攀升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其中一個大客戶,一下子就給下了2萬臺的訂單,相當于海佳兩年的產能。
類似的故事也在青島其他紡機企業上演。主攻清梳聯和自動絡筒機等紡紗機械的青島宏大紡機,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6月,上半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40%。公司總經理王麗霞告訴記者,國內訂單貢獻良多,一個來自深圳投資行業的新客戶訂單,就占了企業全年設備產量的1/10。
市場為何突然之間熱得發燙?是疫情沖擊之下紡織服裝訂單回流導致的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疫情這一“不確定性”因素只占很小的比重,這一輪巨大的市場需求更多的是國內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
當前,中國仍是全球最重要紡織服裝出口國之一。以棉紡為例,中國產能仍占全球規模的50%左右。近兩年,國內大批紡織機械到了更新換代期,催生了巨大市場空間。與此同時,國內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轉移的速度正在放緩。“一方面是疫情對東南亞等地生產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國內相對中高端的產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很難被替代,有的布在東南亞織,比在中國買的成本還要高,而且國內企業在成本、質量控制等各方面的優勢還在放大,導致這種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可能還在拉大。”劉井然說。給海佳帶來了2萬臺訂單的大客戶,就是一個來自化纖行業上游的跨界者,從原來的化纖原料生產擴展到從原料到織布的全產業鏈布局。顯然,這樣的布局之下,終端產品上的競爭力將不再取決于勞動力成本的高低了。
雖然市場需求旺盛、訂單飽滿,但企業要想在“增收”的同時“增利”,卻也面臨不小的挑戰。疫情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就讓企業頗為頭疼,但國內外同行的競爭也讓紡機企業不能輕易地將成本轉嫁到用戶頭上。“紡織機械需要用到鋼材以及鐵、銅、鋁等,這些原材料成本比過去上漲了15%,但我們只讓客戶承擔一半,另一半自己消化。” 青島盛德隆機械總經理王冰說。
淬煉“高端化”,挺進“無人區”
更為復雜的市場環境,對紡織機械企業的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島企業一邊趕訂單,一邊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狠下功夫,加快產品高端化步伐,以更加優質以及領先同行的產品,搶得此輪紡織設備升級的市場先機。
擁有百年歷史的青島宏大紡機,一直是紡紗機械領域的創新翹楚。自上世紀80年代起,通過引進、消化、再吸收的路子自主研發的自動絡筒機,打破了國外企業壟斷。今年,宏大紡機在研發投入上比去年再加碼,研發投入強度由4%提升到5%,相當于將增加700萬-800萬元投入。“除了零部件精度、產品結構這些我們一直在持續改進提升的方面。產品的智能化以及滿足客戶個性化生產的能力是兩大重點方向。”王麗霞介紹。
如果說在零部件和產品結構上企業還可以從國外同行的產品上取經,那后兩個發力點則是幾乎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的“無人區”。中國紡織機械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在國內市場,國產紡織機械的市場占有率目前已達到80%。因此在紡織服裝行業步入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時代的同時,我國紡織機械企業也步入了自主探路階段。
比如在智能化上,青島宏大紡機已經在自動絡筒機配置了細紗質量追蹤系統、單錠智能供管系統、單錠智能報警系統等,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紗線質量。面對紡織企業對多品種、降低設備投資的需求,對標準清梳聯設備進行升級,讓多種纖維的混合能前置到清梳聯環節完成。
無獨有偶。青島盛德隆機械則在織布設備上進行著類似探索——在噴氣織布機上添加自補緯功能。王冰介紹,傳統的織布機工作時,如果出現了“斷緯”需要人工操作進行 “補緯”,自補緯意味著用自動化、智能化手段替代人工。“國內外同行目前都尚未推出成熟的此類產品,我們目前已經在部分產品上進行試用。”他說。
加快“觸網”,顛覆傳統管理和服務范式
加快擁抱工業互聯網,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探索更多新模式、新業態也成為青島紡機企業紛紛瞄準的一個重要發力方向。
在海佳機械,一座全新的智能工廠正在快速推進建設中。雖然公司的噴水織機已經在市場份額上居領先位置,但企業也清醒知道,產品在綜合穩定性上與日本同行仍然有一定差距。
“未來,我們要在噴水織機這個細分領域全方位領先。”劉井然說,根據海佳紡機的規劃,發展好國內市場的同時,更要加快擴展海外新興市場,未來5年要實現海外銷售超過公司總收入的50%。這就意味著,只有產品研發創新還不夠,生產制造環節的精益管理也至關重要。“要利用智能制造的手段,在生產環節達到一流水平。”劉井然表示。
事實上,越來越多青島中小紡機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競爭力的高低,不僅取決于產品技術高低、供應鏈成本高低等因素,企業管理能力的強弱也影響巨大,而隨著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影響還將越來越大。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手段的管理轉型已經不得不為。
而在依托工業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創新上,青島先行企業已經開始嘗到“甜頭”。作為紡機行業最早一批探索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的企業,青島宏大紡機早在幾年前便搭建了設備遠程運維平臺。2020年以來,疫情讓人員流動受限,平臺也越來越受到客戶的認可。截至今年上半年,購買遠程運維平臺服務的客戶已經是去年全年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