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山東以奮發姿態,銳意改革,迎難而上,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半島網開設“這就是山東?青島”專題,聚焦...
風口觀察 | 青島:“三進”行動牽手博士后 打破產才融合壁壘
風口財經記者 白菊 劉丹陽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最大動能,城市是人才施展才華的最廣闊舞臺。
今年7月,青島市人社局啟動了千名專家“三進”行動,“三進”即青島市千名專家“進重點企業、進企業研發機構、進見習實習基地”行動,旨在打破產才融合的壁壘障礙,為要素流動資源集聚鋪路架橋。
博士后是金字塔尖人才,對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起著重要作用。為了破解博士后人才與市場主體對接不暢、研發與市場脫節等問題,“三進”行動亦推出了針對博士后人才的具體落地舉措,組織博士后進重點企業、進企業研發機構、進見習實習基地,點燃了博士后群體對創新創業的熱情。
青島正在當好博士后的“經紀人”,為人才牽線搭橋,感同身受人才創新創業所需,讓人才創新創業的生態養分足夠豐盈,打造成全創意創新創造的“熱帶雨林”。
高校,博士后創新創業熱情更足
“科研成果轉化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大賽帶來的不只是機遇和舞臺,更改變了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思路,助力實現理論到市場的飛躍?!?月14日,首屆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團隊組金獎獲得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王增麗在宣講現場表示。
過去兩屆大賽中,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就走出了3位金獎選手,優秀參賽者用自己的參賽經歷激勵著博士后們向“創”而行,島城高校的創新創業熱情更足。
“科研成功不能‘束之高閣’,要及時走向市場,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另一方面,博士后專注科研的同時也能了解產業的需求,以行業難點、痛點為導向調整科研方向,反哺于基礎研究?!辈簧賲①愓吒惺茴H深,在他們看來,博士后大賽是創新成果不可或缺的展示和轉化平臺,在大賽的催化中,收獲了嶄新的自己。
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為保證行動取得實效,青島市人社局在活動前期便做了許多“功課”,面向青島55家企業征集急需博士后崗位需求共220余個,涉及企業分布在青島12個區市、功能區,除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等傳統的“五朵金花”之外,也不乏賽輪、青特、海灣、中車四方所、青島銀行、海大生物等“新金花”,更有鼎信通訊、鳳麟核等新銳企業,場景豐富,舞臺廣闊。
從7月7日開始,青島市人社局先后赴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7所駐青高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2所駐青科研院所,開展高校企業博士后“牽手”行動,講解引才政策,發布留才舉措。
“出站后能去哪些企業工作?留在青島能獲得哪些補貼?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被顒蝇F場,一名博士后向記者分享自己的感受,“無論是科研支持還是生活配套,青島的人才政策都很有競爭力?!?/p>
企業,尋覓博士后人才求賢若渴
企業和科研院所是招引人才的“主力軍”,發現人才如獲至寶,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高校是科研導向,并不清楚企業的需求,博士后不能只悶頭做科研,希望這種交流再多一點,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p>
“企業是我出站后重點考慮的就業方向,這家企業和我的專業方向非常契合,行業正處在發展的風口上,有施展抱負的空間。”
“博士后企業行活動搭建了高校和企業的橋梁,讓企業和人才擁有更多的選擇。”
7月21日,青島啟動博士后企業行,來自9所駐青高校院所的50余名博士后走進海信集團、海爾集團,并分赴有博士后需求的中車青島四方、鼎信通訊、鳳麟核等青島市頭部企業進行人才交流洽談對接,并赴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考察學習。
在與企業的交流中,多名博士后表示,希望能在青島這方創新創業沃土上釋放創新活力,實現創業夢想。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招聘經理石路坦言收獲頗豐,“此前,我們與高校人才的對接是‘點對點’的形式,更希望用‘點對面’的形式鏈接更多的博士后人才,人社局‘牽線搭橋’之后,我們發布的人才需求有了及時的反饋,效率更高了。”
在她看來,企業行活動搭建了供需對接更加精準的平臺,提供了企業展示自身的窗口,“目前,我們收到了多名博士后發來的項目和研究方向,正在和博士后接洽中?!?/p>
產業資源集聚的大企業、大平臺為博士后提供了發揮才干、體現價值的廣闊舞臺,第二屆大賽企業組金獎獲得者、青島啤酒研發中心科研管理處處長胡淑敏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青啤為博士后提供了優越的科研平臺和工作環境,與高校相比,企業能夠催生科研成果快速應用和轉化。而博士后大賽激勵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細致和謹慎,在青啤廣闊的平臺上淬煉業務和個人能力,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苯涍^科研一線十余年的磨練,如今的胡淑敏,已成長為青島啤酒科研處處長。
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創產才融合新高地
產業是人才發展的“蓄水池”,人才則是產業發展的“加速器”。青島構建“全鏈條”服務,讓博士后成長有平臺,鍛煉有舞臺,爭優有擂臺,最大力度激發博士后人才智慧,為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位于城陽區的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自開園至今共組織評審18次,176個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參加了入園評審,累計通過評審項目102個。園區以高端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孵化加速為重點,為企業提供創業指導、金融扶持、人才交流等服務,成功引進并培育了慕沃科技、北辰循環、合立興環保在內的科技型企業57家,這些企業2020年納稅700萬元,創造產值3億元。
據介紹,在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打造了全國首個面向國內外的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交易平臺,全線貫通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的精準對接,真正實現一網聯通、一鍵對接,目前該平臺注冊用戶已經有3000余人。
在園區內,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發展速度迅猛,已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9家,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8家,融資總額3.6億元,全園區企業擁有發明專利57項,其它專利322項,知識產權數量每月增長28%……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發展速度迅猛,人才優勢正在躍升為產業升級的勝勢。
青島在博士后和產業之間搭建起人才對接平臺,打破基礎研究和市場之間的壁壘,促使科研項目以行業技術難點和痛點為導向,反哺于基礎研究,完成實驗室到產業應用的飛躍。
博士后人才與城市共舞,創業之城顯崢嶸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富礦”,開展博士后“三進”活動,是青島向高層次人才拋出“橄欖枝”的生動縮影。
在新一輪城市競賽中,青島有“求賢若渴”的誠心。
“重金重獎”見真心實意,近年來,青島拿出“真金白銀”,深挖人才“蓄水池”,在多個層面上開展博士后資助工作。青島對新設立的流動站、工作站(不含分站)及基地在招收首位博士后進站并開題后,分別給予設站(基地)單位5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建站(基地)資助;對每年招收至少1名博士后進站后并于當年開題的流動站、工作站、基地,每年分別給予5萬元、5萬元、2萬元的科研資助。
在激烈的人才招引比拼中,青島有讓人才“如魚得水”的信心。
數據顯示,青島市設立各級博士后平臺169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2家(含7個分站)、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2家、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9家。博士后進站5100余人,出站2400余人,出站留青1900余人,留青率超過76%。
人才成為支撐青島高質量發展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是這座城市最大的“底氣”。今年7月,在山東省人社廳組織開展的“十三五”期間博士后培養情況調查統計中,青島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已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達319億元。
2020年,國家人社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對全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開展五年一次的綜合評估,青島10個流動站和7個工作站被評為優秀等級,優秀數量和總體成績均位居全省第一。
博士后與青島共享機遇、共筑夢想,在這片人才熱土上奮楫逐浪、砥礪前行,演繹著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創業史。
青島,一座人才不負韶華、逐夢前行的“理想城”。
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的青年才俊認同青島、選擇青島、扎根青島,把自己的朋友圈、創業團隊帶到青島,在這片人才沃土上,盡情釋放創新智慧、揮灑創業激情,實現事業抱負和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