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 | 英雄孟良崮:擦亮紅色文化名片
孟良崮主峰上的擊斃張靈甫之地。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孟良崮,相傳因為北宋名將孟良屯兵于此而得名。70多年前的那場戰役,更讓孟良崮馳名中外。70多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雖然早已散去,孟良崮卻以其獨有的紅色文化魅力,每年都吸引著大量游人前來參觀。6月10日下午,“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采訪團走進位于蒙陰縣的孟良崮,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雖然并非周末,到孟良崮紅色教育基地參觀的人依然絡繹不絕。“這座紀念館的墻體中,鑲嵌著194700枚子彈殼……”記者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見到講解員高敏時,當天她已經講解了6場。得知采訪團的到來,高敏顧不得休息,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狀態。講解起來駕輕就熟。高敏說,每天接待學習團隊雖然辛苦,但是能讓孟良崮為更多人所熟知,她感到很自豪。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是2007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60周年而建。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蒙陰縣委、縣政府投資2600余萬元,對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進行了新一輪的提升改造。
改造后的紀念館,分為序廳和主展廳兩大部分。序廳主要介紹和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對老區的關懷和對紅色教育基地的重視以及蒙陰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主展廳分為“鏖戰孟良崮”“兵民是勝利之本”“為有犧牲多壯志”三部分。“鏖戰孟良崮”主要介紹華東野戰軍浴血奮戰,全殲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情況;“兵民是勝利之本”主要介紹根據地人民“全力支前、全程支前、全面支前”,“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感人故事;“為有犧牲多壯志”主要介紹孟良崮戰役中著名烈士、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展廳內除了圖版、文字介紹外,還采用先進的聲光電系統、展板、展柜、場景再現、電視片、采訪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孟良崮戰役的宏大場面和感人故事。
紀念館建成以后,迅速成為黨員群眾接受紅色教育的重要場所。“奶奶、母親,我的老婆孩子都來了。”家住費縣的王先生趁休假時間,帶著家人來這里參觀。王先生說,老人站在歷史資料前回憶曾經的艱苦生活,感慨不已。“對于年輕一代,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教育我們不忘過去,珍惜當下生活。”王先生認為,就是要通過參觀學習,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通過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我很受教育。革命前輩們為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也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從北京來的游客朱女士感慨地說。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是孟良崮紅色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烈士陵園、“沂蒙情”雕塑園、戰役遺址區等場所。孟良崮戰役遺址距烈士陵園5公里。對于主峰大崮頂,講解員公昕彤平均每天登頂1次。“周末節假日,登山的頻率更多。”在公昕彤印象中,孟良崮近年來的火熱程度,有增無減。
臨沂市民宋先生的妻子是濰坊人。妻子首次來臨沂時,宋先生就提出帶她去孟良崮。“蒙山沂水間,紅色文化是我們臨沂最好的名片。”宋先生自豪地說,要讓妻子在實地參觀中感受沂蒙精神,品味沂蒙風情。
截至目前,孟良崮紅色教育基地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著名的黨性教育基地。多年來,到孟良崮紅色教育基地瞻仰、參觀、接受教育的各界人士數以百萬計。自2011年以來,這里成為黨員教育在沂蒙老區的重要課堂,共舉辦國家部委、省內外各類教學班3000余個,培訓學員20余萬人,其中廳級以上學員1.2萬人,全國已有30多個省級黨校前來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