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 | 紅色朱村:“一碗水餃”傳承至今
王經臣(右一)在講述朱村的紅色歷史。
文/圖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紅梅
臨沭縣曹莊鎮朱村是抗日戰爭時期有名的紅色堡壘村、解放戰爭時期典型的支前模范村。6月9日下午,“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采訪團走進朱村,重溫朱村保衛戰歷史,傳承沂蒙精神,感受紅色朱村的新變化。
王經臣是土生土長的朱村人,從孩提時,他就耳濡目染家鄉的紅色歷史文化,深愛這片紅色熱土,后來成為朱村紅色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者和義務傳播者。今年72歲的他,既是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的名譽館長,還是館里年齡最長的講解員。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坐落于朱村保衛戰的遺址,包括支前文化紀念館、朱村文化展覽館、朱村博物館和烈士紀念園等。走進館內,大量珍貴的紅色歷史文化遺存資料,以及數都數不清的軍民魚水情深故事一一展開。
見到采訪團一行,講解員王經臣熱情地講述了那段70多年前的故事?!?944年,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從壯年到白發,雖然這段故事他已講了很多次,但每次講起,這位老人仍然哽咽。
“那年的舊歷除夕拂曉,我們朱村被500日偽軍包圍了?!蓖踅洺蓟貞浾f,他從小就聽家里老人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朱村就成立了黨支部,是遠近聞名的抗日“堡壘村”,日偽軍早就將這個紅色堡壘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那天,日偽軍派500余人,對朱村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掃蕩。
槍聲就是命令,危急時刻,英雄的“鋼八連”在連長鄢思甲的帶領下,火線馳援,經過6個多小時血戰,擊退了敵人。朱村得救了,村民平安了,可“鋼八連”24名年輕的戰士卻永遠長眠在了朱村。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鄉親們手捧熱騰騰的餃子,眼含著熱淚說:“是八連救了俺,新年的第一碗餃子,不敬天不敬地,要敬八連犧牲的戰士!”
“從那以后,‘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情誼深深植根在朱村一輩又一輩人的心中。每年過年各家各戶的第一碗餃子,都會送到朱村抗日戰斗烈士墓前,祭奠和緬懷為朱村犧牲的烈士。”王經臣說。
紅色精神的感召,吸引著年輕一代的朱村人踴躍參軍,報效祖國。這些年,朱村先后迎來無數的參觀學習者。隨著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前來朱村學習的黨員干部、群眾越來越多,義務講解朱村紅色歷史文化的王經臣也越來越忙。而令他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來到村里,承擔起了紅色講解員的任務。
在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對面,一處集思想教育、文化體驗、美食購物、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村落型風景區已初具雛形。據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濟欽介紹,該項目聘請中國美院對拆遷區進行規劃設計,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展館區,分別有支前館、治淮館、村史館、民俗館和進士府五個展館;第二部分是商業配套區,分別為濱水商業街、主題購物街、柳編商貿街,整個改造區將水系引入,圍繞水系兩側規劃建設商業街和小吃街;第三部分是“三同”教育基地和老年康養中心,規劃建設90套明清古建。
望著建設得如火如荼的項目,王濟欽自信地告訴記者,該項目將于今年7月1日起陸續開放,屆時,朱村將結合紅色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帶動老百姓富起來,成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老區人民幸福生活樣板區、山東傳統村落保護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