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 | 探訪《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用歌聲傳承沂蒙精神 紅色旅游帶火小山村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山區的美好景致,也再現了那段難忘的歷史。6月11日,“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采訪團走進《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臨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重溫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教育洗禮,見證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今年紅色旅游熱,《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游客數量明顯增長。
上世紀40年代初,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日寇經常來掃蕩,國民黨反動派利用當地反動勢力黃沙會與抗日軍民對抗。為瓦解敵人、教育群眾,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兩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以文藝為武器,在費縣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白石屋村創作了歌曲《反對黃沙會》。因為采用了當地的花鼓曲調,加之通俗易懂的歌詞,這首歌很快就傳遍沂蒙山區,受到廣大軍民的歡迎。后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首歌曲幾經修改,最終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沂蒙山小調》。
為紀念《沂蒙山小調》的誕生,銘記抗日戰爭的歷史,費縣縣委、縣政府在白石屋村前建立了紀念碑、紀念亭,以啟后人,永志不忘。《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
傳唱《沂蒙山小調》。
“我從12歲開始學唱《沂蒙山小調》,50多年來數不清唱了多少次,但依然喜歡唱,唱不夠。”《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說,受這首歌曲的鼓舞,老區人民度過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如今的生活翻天覆地,她覺得越唱越有力量,會一直唱下去,將沂蒙精神發揚光大。
當年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常年貧困的小山村,現在依托沂蒙精神發展成為紅色旅游勝地,人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沂蒙山銀座天蒙景區通過民宿、商業街、餐飲等帶動了居民就業,推動了白石屋村經濟發展。景區還重點打造了《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放大沂蒙山小調誕生地這一文化元素,并建設大眾日報印刷所舊址紀念館,恢復1940年的村落場景,將當時沂蒙山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文化呈現了出來。
《沂蒙山小調》紀念館。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是天蒙山景區的核心景點,是臨沂沂蒙紅色教育、黨性教育、紅色研學的重點教學培訓基地,每年接待游客80萬人左右。”山東天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劉海洋告訴記者,今年紅色旅游熱,景區接待游客數量明顯增長。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如百團百日唱紅歌、沂蒙山小調音樂節、攤煎餅、剪紙、學唱民歌等,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精神體驗。
- 【數字鄉村新動力 優質農品成網紅】膠州村支書直播帶火農產品 年銷量超50萬
- “紅色演藝三部曲”緣何爆火 “紅色旅游+”帶來的新理念、新內涵、新玩法,滿足了游客不同文化需求
- 紅色印記?其時有我|英雄的沂蒙山根據地
- 文化“兩創”·政協在線|“薪火沂蒙”點亮山區人民好日子
- “文化‘兩創’·政協在線”丨沉浸式情景劇重現抗戰沂蒙老區!成沂南文旅“金名片”,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 文化“兩創”政協在線|守住紅色根脈!沉浸劇重現沂蒙老區,成沂南文旅“金名片”
- 長圖站丨回顧百年,領略品質之城別樣魅力!青島紅色旅游線路入選全國“五十強”
- “奧運熱”帶火潮流運動,滑板、攀巖等在青受追捧,運動裝備銷量猛增
- 歐洲杯帶火看球“搭檔”,啤酒市場持續火爆!夜宵時段銷量增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