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 | 探訪《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用歌聲傳承沂蒙精神 紅色旅游帶火小山村

2021-06-15 20:09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16202)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沂蒙山小調》唱出了沂蒙山區的美好景致,也再現了那段難忘的歷史。6月11日,“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采訪團走進《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臨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重溫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教育洗禮,見證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今年紅色旅游熱,《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游客數量明顯增長。

上世紀40年代初,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日寇經常來掃蕩,國民黨反動派利用當地反動勢力黃沙會與抗日軍民對抗。為瓦解敵人、教育群眾,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兩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以文藝為武器,在費縣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白石屋村創作了歌曲《反對黃沙會》。因為采用了當地的花鼓曲調,加之通俗易懂的歌詞,這首歌很快就傳遍沂蒙山區,受到廣大軍民的歡迎。后來,隨著形勢的發展,這首歌曲幾經修改,最終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沂蒙山小調》。

為紀念《沂蒙山小調》的誕生,銘記抗日戰爭的歷史,費縣縣委、縣政府在白石屋村前建立了紀念碑、紀念亭,以啟后人,永志不忘。《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中國優秀民歌,蜚聲海內外。“沂蒙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

傳唱《沂蒙山小調》。

“我從12歲開始學唱《沂蒙山小調》,50多年來數不清唱了多少次,但依然喜歡唱,唱不夠。”《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說,受這首歌曲的鼓舞,老區人民度過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如今的生活翻天覆地,她覺得越唱越有力量,會一直唱下去,將沂蒙精神發揚光大。

當年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常年貧困的小山村,現在依托沂蒙精神發展成為紅色旅游勝地,人們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沂蒙山銀座天蒙景區通過民宿、商業街、餐飲等帶動了居民就業,推動了白石屋村經濟發展。景區還重點打造了《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放大沂蒙山小調誕生地這一文化元素,并建設大眾日報印刷所舊址紀念館,恢復1940年的村落場景,將當時沂蒙山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文化呈現了出來。

《沂蒙山小調》紀念館。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是天蒙山景區的核心景點,是臨沂沂蒙紅色教育、黨性教育、紅色研學的重點教學培訓基地,每年接待游客80萬人左右。”山東天蒙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劉海洋告訴記者,今年紅色旅游熱,景區接待游客數量明顯增長。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推出了一系列活動,如百團百日唱紅歌、沂蒙山小調音樂節、攤煎餅、剪紙、學唱民歌等,讓游客在游覽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精神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