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 | 9旬老支前王克昌:俺們朱村永遠感激共產黨的恩情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初夏時節,極目遠眺,沂蒙山區滿目皆綠,生機勃勃。6月9日下午,“追尋黨的足跡·感悟沂蒙變遷”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采訪團走進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聽老支前王克昌講述朱村的巨大變遷。
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紅色朱村改造提升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對于這一切,年逾9旬的老支前王克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盡管已到鮐背之年,老人依舊爽朗愛笑,熱情健談,思路清晰。王克昌的高光時刻,是70多年前的民工支前經歷。當年,只有18歲的他,隨人民解放軍一路南下,支援前線直到安徽。
同王克昌一樣,朱村正在經歷必將寫入村史的“高光時刻”。在王克昌的記憶中,念茲在茲的朱村每年都有新變化。“道路平整了,建成了農業示范園,還有為村集體和百姓增收的小企業。”王克昌說,近年來,朱村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支前王克昌說,朱村人永遠感激共產黨的恩情。
依托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朱村以“產業旺、生態好、鄉村美、農民富”為目標,以“臨沭杞柳”“紅色朱村”為品牌,按照“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理念,建設朱村柳韻田園綜合體。目前,通過大面積發展杞柳種植,建成柳編展廳,成功舉辦了中國(臨沭)柳編旅游文化產業博覽會,不僅帶來了游人,更帶鼓了朱村人的腰包。
如今,由臨沭縣財政資金投資建設、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規劃的紅色朱村改造提升項目,將于今年7月1日起陸續開放。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傳承沂蒙精神的教育示范基地、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的朱村模式、老區人民幸福生活的樣板區、山東傳統村落保護的示范區。
朱村抗日戰斗紀念碑
朱村這些年先后迎來了無數的參觀學習者。王克昌說,朱村不光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還有引以為傲的紅色文化,紅色基因始終在村民們的血脈中傳承。過年的第一碗餃子,要敬給英烈。這個習俗,朱村已經傳承了快八十年。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早已根植在朱村人的靈魂深處。“俺們朱村永遠感激共產黨!”王克昌難掩激動,把這句老話常掛在嘴邊。在他眼里,共產黨帶領百姓不僅創造了美好的生活,更為朱村留下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紅色精神的感召,吸引著年輕一代的朱村人踴躍參軍,報效祖國。那年,王克昌在部隊的孫子因為表現不錯而立功受獎,老人高興了許久。在他心里,這不僅意味著革命事業后繼有人,也是國家繼續興旺發達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