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建黨百年來,追尋著中國共產黨人在膠東大地上留下的光輝足跡,半島網推出“奮斗百...
追尋初心 膠東印記丨一人革命 家族有12人追隨!記者探訪王一民烈士故居 “老燒鍋家”抗戰故事代代傳頌
招遠市辛莊鎮徐家疃村“王一民烈士故居”。
水井連接正屋西房間的床底,是當年膠東軍區及招遠黨政領導在此秘密開會時常用的“脫險通道”。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楊冰 劉鑫 劉延珉
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場革命斗爭,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王一民青年時期投筆從戎,影響和帶動全家人參與抗戰大業,有12位親屬參加八路軍,并動員周圍群眾及適齡青年幾十人加入到抗日隊伍之中。王一民于1947年被叛徒出賣,年僅28歲的他在青島犧牲,是解放戰爭時期在青島犧牲級別最高的地下黨員。清明節后,記者趕赴王一民的故鄉招遠市辛莊鎮徐家疃村,探訪了整修完畢開放不久的王一民烈士故居,了解到了被當地人稱作“老燒鍋家”的王一民及其父母兄妹八人和后代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
烈士故居藏紅色故事
一人帶動家族12人參軍
徐家疃村位于渤海灣畔,在村中心的紅色基因文化小廣場的東北側,記者找到了掛著“王一民烈士故居”金色牌匾的兩排民房,門牌號是徐家疃村162號。
“‘王一民烈士故居’這七個字是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題寫的。”徐家疃村前任村主任王世芳介紹,王一民烈士故居是2018年由招遠市民政局和辛莊鎮政府聯合修建的,2019年年底基本修整完畢。
打開故居大門,進院正對著的正間是“光榮革命家史”的展覽,左邊廂房是“王一民烈士事跡展室”。“革命家史展覽”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王一民家族集體支援抗戰的詳細內容。展覽室則陳列了家族和王一民當年抗戰使用的軍旗、軍服、武器彈藥以及開辦金礦所需要的工具。正屋西房間的床底下,可以看到當年挖的地道口。從這里可以直接通往另外一個院子的水井里。這個長31.2米的通道,是當年膠東軍區及招遠黨政領導在此秘密開會時常用的“脫險通道”。
1938年,王一民回到家鄉組建招遠抗日獨立大隊,連續鏟除了三個區的偽政權,消滅了9個鄉的偽辦事處,并且成功策反偽軍大隊長。在王一民影響下,他兄弟姐妹8人中,有6人參加八路軍,其四妹年僅12歲就參軍。近親家族二十多口人,加上他共有13人參加八路軍,2人犧牲。王一民不僅影響了家人,還影響了全村。在王一民的老家招遠縣徐家疃村,解放前后一共有三十多人參軍,解放前全村犧牲16人。
“聲名在外”不懼威脅
父母支持兒女革命
結實的石磚墻,設計講究的門樓,透露出當年這戶人家的殷實家境。因一家人是少有的“八路軍家庭”,聲名在外,連遭報復:家中被打砸放火,甚至遭到炮轟。但是,這些威脅并沒有動搖他們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意志。
據展覽資料顯示,王一民的父母叫王騰武和張桂英,生有四兒四女,王一民排行老四。王騰武早年闖關東憑借自己的努力掙下一份殷實的家業,同時學會了一套釀酒的好手藝。王騰武把四兒四女全部送去學堂讀書,讓孩子們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自己也深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七七事變”以后,四兒子王一民棄學抗日的舉動得到了王騰武的大力支持,積極捐錢捐糧支援抗戰。老夫人張桂香在解放后快八十歲高齡了還參加識字班學習文化,她曾經給大兒媳劉桂甫寫信,鼓勵她要聽黨和毛主席的話,好好學習工作。
王騰武長子王子耀又名王德壽,1937年參加革命,抗戰爆發,轉入地下擔負情報偵查工作。1942年王子耀獲取情報,日本鬼子有7個據點的頭目要到一個叫“西涼園”的據點開會,他火速把這一情報告訴了當時任縣大隊長的王一民。王一民帶領縣大隊在煙濰路上埋好地雷,把前來開會的7個據點鬼子頭目連人帶車全部炸死,為膠東區的反掃蕩立下了頭功。王子耀1945年在青島浙江路上開了一家“隆康公司”,用以掩護四弟王一民開展地下工作。
1936年,王一民的二哥王萬壽受四弟王一民影響,回老家參加革命。以種田和釀酒為掩護,運送軍糧和秘密運送黃金。王一民的三哥王松山(原名王永壽)1938年8月參加革命,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擔任北招遠縣三區青年救國會主任。1941年參與延安送金護金的秘密工作,并首次開辟了海上運金通道。
在王一民的影響之下,家里的姐妹們巾幗不讓須眉。王一民的大姐王梅松、二姐王振溪、四妹王玉溪也在與敵人的斗爭中展現出了革命家族成員身上所特有的為了革命事業舍己為人、舍小家為大家的閃光之處。大姐王梅松不僅自己給八路軍傳遞情報,還讓兩個孩子帶頭參軍。
搶金送金功不可沒
朱德為王一民家族點贊
“提起王一民家族的事跡,不能忽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家族為抗戰做出重大貢獻的‘延安送金’行動。”招遠是著名的金都,有亞洲最大的黃金礦山。1941年前后王一民受組織委派到玲瓏金礦,派蘇繼光同志到蠶莊金礦分別組建護礦隊,并秘密籌集黃金支援抗日經費。
王一民的家里在父親王騰武的統籌下,也開辦了幾個金礦,當時由大哥王子耀負責管理,所產黃金大部分都獻給了國家支援抗戰。1941年,王一民的三哥王松山首次帶隊從海上開辟了延安的送金路,可偏巧在海上遇到了大風,幾只載有八路軍戰士和黃金的船只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上級派出了多路小組,半個月后才在海面上發現了王松山等人。第二次送黃金是1942年,由王一民親自帶領小分隊,繞道魯南抗日根據地,在途中王一民他們遭遇了小股鬼子的襲擊,戰斗中王一民右腿中彈負傷,帶領戰士們經過一陣激戰后脫險,后來不顧自身負傷依然堅持帶領部隊安全把黃金送到了延安。
第三次是1943年,也是規模最大、動用兵力最多的一次送黃金。王子耀與時任膠東軍區五旅參謀長、有游擊大王之稱的賈若瑜親自帶領兩個營,借用了王一民岳父家的烏蓬馬車,扮成迎娶親的隊伍,幾十匹騾馬,共送黃金3萬多兩,外加北海銀行的銀票。這一次的延安送金之行,讓朱德總司令更加深了對王一民家族傾盡全力、老少抗戰的認可。
1945年的時候,王一民同志擔任膠東軍區政治部特派聯絡員前往青島負責地下黨的工作,在第二年遭到了叛徒出賣被捕。王一民被捕后,始終咬定自己是來青島做買賣的,不是共產黨人,近一年的時間,敵人酷刑威逼,一無所獲。
1947年4月22日深夜,狂風呼嘯,愁云密布,在青島湛山路太平角海邊,年僅28歲的王一民在自己“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的高呼聲中被敵人殘酷地活埋。
“茍安于家室小康乃是庸人之趣,報效于國家社稷方為丈夫之志。”這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上將,于1998年為革命烈士王一民題的詞。盡管歲月流逝,滄海變遷,王一民的浩然正氣,似膠州灣的萬頃碧波亙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