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追尋初心 膠東印記 | 昔日外出打工,今朝爭著返鄉,平度這倆貧困村成明星村,村支書帶大家演繹鄉村振興“青島樣本”

2021-04-03 07:41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177813) 掃描到手機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李百明 尹彥鑫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延珉

在村民們的眼中,他們是致富帶頭人;在老百姓的心中,他們是生活貼心人。不甘現狀與貧窮,他們帶領村民脫貧埋頭苦干,創造幸福生活,一個靠著小小的圣女果讓村莊發生蝶變,一個靠著三次產業升級闖出了一條致富之路,他們就是平度崔家集前洼村黨支部書記鞠炳錦和平度蓼蘭鎮的許家村黨支部書記徐忠軍,兩人把昔日兩個窮得讓人害怕的貧困村變成了如今遠近聞名“明星村”,兩個村莊也成為鄉村振興的“青島樣本”,如今他們的帶頭人,仍然擼起袖子帶領村民奔馳在小康路上。

人物:鞠炳錦

小鄉村年產3600萬斤圣女果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平度市崔家集鎮前洼村的黨支部書記鞠炳錦抓住黨支部引領這個“牛鼻子”,小小圣女果成為“致富果”,成為村民致富“金鑰匙”,村民家門口甩掉“窮帽子”貧困村實現“高顏值”,村民生活逐漸變好,幸福感也隨之提升。

平度市崔家集鎮前洼村黨支部書記鞠炳錦

圍著黨支部這個太陽向前奔

又到了圣女果采摘季,在平度市崔家集鎮前洼村,我們鉆過一條“地道”,深入種植大棚內部,火紅的圣女果掛滿枝頭香味撲鼻,一眼望去,碧綠的海洋中點點紅,村民們穿梭其中,忙碌地采收果實,一片繁忙景象。

“對不起,不能拍照!”隨意走進街邊一處民房,兩位村民正在分揀果子,他們說可以隨便品嘗,但是謝絕一切拍照。“咱們村的村民,不咋‘友好’啊?!”見到村黨支部書記鞠炳錦,我們向他“告狀”。

鞠炳錦笑著解釋說,村民把你們當成了水果販子了,因為只有附近幾公里內產的圣女果,才能有這么好的品質和味道,因此不少外地水果商販來了拍張照,就掛羊頭賣狗肉說是我們這的圣女果。這是村民樸素的品牌意識,也從側面印證了前洼圣女果的熱銷。

在村子內隨便轉一圈,隨處可以看到圣女果加工點。鞠炳錦將我們帶到一處加工現場,近千平方米的空間內,一臺臺大型機器正在分揀圣女果,旁邊還有幾名工人幫忙分揀,“不同果子價錢不一樣,選果的過程就像選美一樣。”分揀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圣女果被分為不同等級,基本都進了南方大城市,說實話青島市場上很難見到。

走在前洼村村莊的道路上,很難想象,眼前這個美麗干凈的村莊之前也是個貧困村,“現在我們村莊大變樣了,真沒有想到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對了,以前坑坑洼洼的前洼村,現在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向陽村。村里的男女老少,圍繞著黨支部這個太陽,鉚足干勁兒向前奔。

如今的前洼村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向陽村。

貧困村變樣,村民爭返鄉

“以前,我們村還是靠種小麥、玉米討生活,人均收入少,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無奈之下很多年輕人為了養家糊口只能出去打工。”鞠炳錦告訴記者,由于窮沒有集體收入,村莊的基礎設施很差,到了晚上也沒有路燈,村民們生活非常不便。

產業是發展的基礎,更是長期穩定脫貧的保證,窮則思變,雖然前洼村有種植西紅柿的傳統,但大部分是村民各自為戰,根本賣不上好價錢,前洼村黨支部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下,外出學習取真經,立足產業謀發展,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來統一流轉,大力發展西紅柿特色產業,村集體通過流轉土地、出租大棚增加了收入。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看到村莊的環境一天天變好,村民們的收入越來越高,不少原本打工的青年也開始愿意回鄉工作,家里買車買房的越來越多。緊挨著村委,就是幼兒園,孩子嘰嘰喳喳像快樂的小鳥,現在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帶動幼兒園招生多了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僅前洼村就有30余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購銷西紅柿、租賃大棚,其中包括16名80后、90后大學生,他們憑借所學知識和開闊的眼界,依托淘寶、京東等網銷平臺,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線上銷售渠道,給當地櫻桃西紅柿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圣女果已經成為老百姓眼里的“致富果”“振興果”“幸福果”。

年產3600萬斤銷往全國

銷路好農戶不愁賣,不僅采購商紛紛前來,電商的銷售也如火如荼。

3月31日中午記者看到,雖然是吃飯時間,但不少收購點還停靠著收獲的貨車。“現在正是圣女果大量上市時候,很多外地客商慕名而來,好的圣女果18元左右一斤。”村民鞠先生說。

“我們種植的圣女果,除了少量供應周邊城市,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尤其是南方大城市。”告訴記者,他們的圣女果清脆爽口,鮮甜多汁,供不應求,前洼村黨支部多次組織黨員和部分村民去外地學習考察,積極探索多元主體參與、多重效益共享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之路。

“我們這有900多個溫室大棚,按照每個棚4萬斤計算,一年能賣3600萬斤圣女果。”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當地成立了多家農業合作社,雖然不同時期價格不同,但是每斤平均能賣到8元左右,一年下來交易量達2億元。此外,由于圣女果需要人工采摘,在長達9個月的收獲期里,來自河南、吉林、安徽等地的農民也不遠千里來到這里打工。值得一提的是,圣女果除了賣,他們還進行深加工,形成收獲、裝卸、加工、銷售的“一條龍”,帶動千人就業,讓農民在家門口打工成為現實。

人物:徐忠軍

三次產業升級,71歲仍逐夢

71歲,對于平度市蓼蘭鎮許家村村支部書記徐忠軍來說,仍是追求夢想的時候,正是在他的帶領下,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老書記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奮斗了整整45年。

平度蓼蘭鎮許家村黨支部書記徐忠軍

曾經“破許家”如今美如畫

汽車開進許家村,半島記者看到,道路寬闊干凈,村民廣場、社區服務中心、健身設施應有盡有,旁邊還有一排排兩層“小別墅”,樓前一棵棵玉蘭花散發著芳香,像極了畫中的場景。

“這是你們鎮駐地?”剛一下車,我們的這個問題,就讓鎮政府工作人員哭笑不得,這個村發展得太像一個鎮了。村民們一提起村書記,豎起大拇指,“我干村書記45年,干了三件大事,就是三次產業升級。”許家村村支部書記徐忠軍告訴記者。

時間回到40多年前,村莊是另外一番模樣。

“春天鹽堿白茫茫,夏天一片水汪汪,秋天到處茅草荒,只見種地不見糧。”這幾句順口溜,就是以前許家村的真實寫照,被周邊恥笑為有名的“破許家”,200余戶人家抬不起頭來。1976年,有7年多教齡的徐忠軍,受組織安排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由于種地不見糧,農民收效甚微,為摘掉那頂“破”帽子,引導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雖然當時他們辦過很多工廠,但效果不好,20世紀80年代初期,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分析致富路徑,瞅準桑蠶市場發展機遇,帶領村民大搞栽桑養蠶,在黨員的帶領下,村委組織專門成立了青島青許桑蠶專業合作社,為蠶農提供“統一收集發布市場信息、統一規劃栽植、統一供種催青、統一指導培訓、統一加工銷售、統一物資供應”的“六統一”服務,實行保護價制度,走出了一條“支部+協會+基地+農戶”的新路子。

“養蠶是個技術要求很高的活,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的損失,甚至血本無歸,要讓桑蠶業在許家發揚光大,必須要普及養蠶技術,向科技要效益。”徐忠軍告訴記者,為此,他帶領黨委一班人四處取經學習,請來講師教授多次來村舉辦大型培訓班,后來他們還與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建立了牢固的協作關系,聘請了有名的專家作為顧問。幾經磨難,蠶農們終于掌握了種桑養蠶技術,一畝桑園產蠶繭由30~40斤提高到300多斤,行情最好時,全村桑園種植面積一度達到1200余畝,年產鮮繭18萬公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山東省桑蠶第一村”。

黨員干部助力產業再升級

2014年前后,許家村的桑蠶養殖業發展遇到了瓶頸。“這個產業占用勞動力比較多,蠶寶寶們可不管刮風下雨,反正餓了就得吃。”蓼蘭鎮劉副鎮長介紹說,加之當時周邊工業發展迅速,年輕人紛紛進廠上班,原來火熱的桑蠶也轉冷。

繭絲綢市場急劇下滑,村黨支部及時引導村民在農業上轉方式調結構,逐漸由桑蠶養殖專業村向蔬菜種植專業村跨越,在全村范圍內大力推廣大白菜、大蔥、胡蘿卜種植,同時依托于村委專門成立的青島蓼許惠民蔬菜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服務,使蔬菜種植成為許家村村民增收新的增長點。2018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1300多畝,全村實現農副業總收入5600多萬元,集體積累達到1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800多元。

2019年,許家村黨支部沒有局限于已取得的成績,而是重新審視農業市場關系,尋求探索許家村農業發展新路徑。通過不斷思考、分析,許家村黨支部又確定發展高端設施農業項目,由村集體出面統一將村委前的500畝土地全部承包下來,加大投資水平,建設冬暖棚,提高農作物種植技術水平,由傳統蔬菜種植向高端蔬菜種植和旅游采摘業轉型發展。

如今,蓼蘭鎮許家村實現了村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全面落地開花,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升。村莊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青島市十佳文明村莊”“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鄉村治理示范村”等。許家村村支部書記徐忠軍本人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擔當作為好書記”榮譽稱號。

秘訣

鄉村建設的“致富密碼” 黨建引領的“青島樣本”

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美好藍圖,平度許家村和前洼村貢獻了兩個值得推廣和借鑒鄉村振興的“青島樣本”,探索黨建引領村莊致富的新路徑,讓村莊更美好、生活更幸福,好日子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在黨建的引領下,兩個村莊解鎖了鄉村振興的“密碼”。

“抓住黨支部引領這個“牛鼻子”,就抓住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根本。”平度市崔家集鎮前洼村的黨支部書記鞠炳錦告訴記者,他們成功的秘訣就是利用全鎮首批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莊的契機,按照“支部主導、村民參與、盤活資產、集體增收”原則,率先成立了由村黨支部領辦的村經濟合作社,這種“黨支部+村經濟合作社+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前洼模式”,提升產品附加值,構建特色農業發展的“紅色高地”,讓黨支部服務經濟有了抓手,合作社創業發展有了平臺,村民致富有了出路,集體增收有了保障。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平度市蓼蘭鎮許家村村支部書記徐忠軍說,他們以“為民、愛民、安民、富民”為宗旨,按照“黨建統領、區域融合、共建共享”總體思路,重點開展我是黨員我光榮、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黨員我奉獻“三我”行動,黨員帶頭做好“合”和“融”字文章,“合”和連心,“融”榮與共,全面構建“一統領三融合”的農村基層黨建新格局。

“今后我們會更加努力,探索基層治理的青島樣本。”平度市蓼蘭鎮許家村村支部書記徐忠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