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老民俗,鬧元宵|豆面燈“點亮”美好生活 即墨老傳統登上央視

2021-02-26 14:11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247448) 掃描到手機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靜 華敬方

天上一輪滿,人間萬里明。元宵佳節,按照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人們會賞月燃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來歡慶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在即墨,每年正月十五人們都有制作豆面燈的傳統習俗,用豆面做成不同形象的面塑,插上燈芯,倒入花生油,點燃后放在家里不同地方,寓意著新的一年生活美滿、富貴有余、五谷豐登、風調雨順。

有人現場等著買

剛做好就買走

2月23日,半島全媒體記者走進即墨區田橫鎮潘家村豆面燈制作者王秀云的家中。一進屋,記者就看到王秀云家中站滿了人,人聲鼎沸,熙熙攘攘,“這些人都是來買豆面燈的,有同村的也有周邊村子的。”王秀云說,“現在豆面燈供不應求,有很多人專門來我家等著,看到我做好了就現場買走了。”

神采奕奕的福牛、憨態可掬的豬頭、惟妙惟肖的老虎、活靈活現的金魚、威風凜凜的騰龍、金光熠熠的彩鳳,各種形態不一、精致喜人的豆面燈躍入眼簾,使人看到心生歡喜。

穿一件喜慶的紅色毛衣,樸素而干凈的牛仔褲,51歲的王秀云正盤腿坐于炕上,手里拿著一只正在制作的小獅子,面前面板上擺放著一塊用保鮮膜包裹好的豆面、半碗花生油、半杯雞蛋清,以及制作豆面燈需要的裝飾材料和剪刀、勺子、筷子、梳子、黑豆、大棗等物,旁邊一只小盤里還盛放著各種備用工具。

只見她先取一小塊豆面,用力揉成細膩的面團,然后用手蘸取花生油涂抹在面團上,隨之將面團團成一個圓形,用手稍微壓扁,用剪刀在四周均勻剪出獅子的鬃毛、彎彎的眉毛和胡須及嘴巴,捏出尖尖的耳朵,然后用小塊面團捏出獅子的鼻子和眼眶,取兩枚黑豆蘸取雞蛋清放進眼眶,作為眼睛,在嘴里放入一小條紅棗,隨后制作出獅身,最后用牙簽纏上棉花做燈芯,插在燈碗上,倒入花生油,不到15分鐘,一盞精致的“獅子”豆面燈就做好了,寓意著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登上央視舞臺

朱迅向全國觀眾介紹

2021年央視新春走基層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我們的中國夢——東西南北賀新春》特別節目在即墨古城錄制,1月9日至11日,王秀云攜帶部分成品豆面燈作品及原料來到古城參與節目錄制,在這個央視特別節目中,節目主持人朱迅向全國電視觀眾介紹了王秀云精心制作的豆面燈,節目于2月10日黃金時間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綜藝頻道(CCTV3)相繼播出。

“今年牛年,以制作‘牛’燈為主,這個福牛燈就是今年朱迅手里拿的同款‘網紅牛’。”王秀云拿起一個神采奕奕的牛年豆面燈介紹道。

“另外,我今年還特別推出了一款‘牛轉乾坤’豆面燈,取牛的原形,在牛身周圍裝飾一圈銅錢,得到了很多顧客的青睞。”

“我從9歲就開始學習制作豆面燈,那個時候受好奇心影響,對豆面燈比較感興趣,就跟著家里的大人學習,后來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慢就跟同村的姐妹一塊結伴制作。”別看小小一盞豆面燈,制作起來可是一項力氣活,王秀云說,因為豆面面團比較硬,所以需要耗費不少力氣去揉。“我用的豆面都是用自家當年種植的新鮮黃豆研磨成面,加水加鹽糅合而成的,做的時候必須要邊加油邊制作,這樣豆面才有筋力,面燈才能做精細。”

上百種花樣

豆面燈點亮美好生活

王秀云表示,同樣的一只獅子豆面燈,以前做法比較單一,做工比較粗糙,現在隨著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自己制作豆面燈的技術也更加精進,花樣也在不斷創新,“現在的豆面燈與以前的豆面燈相比,造型更加精美,種類也更多了,現在大概有上百種花樣,有些根據顧客需求還會進行裝飾,裝飾后的豆面燈活靈活現,生動逼真,非常好看。”

提及豆面燈的歷史淵源,王秀云說,以前沒有電燈,過年時人們會用豆面制作成豆面燈,用于祭拜祖先,現在生活好了,有蠟燭了,有些風俗習慣慢慢就消失了。“現在的年輕人基本沒有會做的了,我準備把這門手藝傳承給我未來的兒媳婦,以后我們一起做。”王秀云幽默地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王秀云制作的豆面燈以十二生肖為主,制作出來的動物燈,都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像大象、雞、金魚在一塊,取名“吉祥如意”,很多牛在一起,取名“群牛賀歲”,金魚代表連年有余,兩只鳳凰在一起取名“鳳凰戲牡丹”,一條龍和一只鳳凰在一起就是“龍鳳呈祥”,兩條龍取名“二龍戲珠”,豬頭代表豬肥滿圈、生活滋潤、諸事如意。不同的豆面燈根據寓意的不同點燃后放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新年的期盼。

豆面燈又稱“面盞”,清代《即墨縣志》中記載:上元節,蒸面作燈,注油點之,是其燼花以占五谷豐歉,曰燈花卜。

點上一盞豆面燈,煙火微醺之后,豆面的清香與淡淡花生油的香氣互相交織糅合,隨著點點火光的跳動,兒時的記憶逐漸彌漫開來,元宵節的熱鬧也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