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丨青島市政協委員賈小平:廢物箱“總量減少” 優化設置垃圾收集容器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
《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已一周年。此次參會,市政協委員、青島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副教授賈小平提交了《關于優化設置青島市內道路廢物箱的提案》。他表示,在政府主管部門和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工作確定了很好效果,特別是在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方面,有聲有色,深入人心。然而,在市內道路垃圾收集容器設置方面還需進一步優化。從垃圾產生量上看,城市道路兩側的廢物箱是垃圾管理的組成部分之一,但這部分的垃圾量不到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
賈小平表示,道路廢物箱的優化設置是公共場所垃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道路廢物箱總量減少是國內外垃圾分類先進城市的共同做法。以上海為例,2017年道路的廢物箱約9萬個,2018年減少到7萬個,到2020年減少到4.1萬個。首先,廢物箱的減少可從觀感上提升城市品質,露出城市風景;再者,廢物箱的減少可從某個側面提醒全體市民“我們應該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再有,廢物箱的減少可以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量;特別是如疫情等特殊時期,防止廢棄口罩等物品的就近廢物箱隨時亂扔,減少有害病毒傳播。
為此,賈小平建議城管部門以廢物箱“總量減少”為原則,優化設置垃圾收集容器,大力減少廢物箱的數量。新增垃圾桶時,可適當調整《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的規定。如此,既能節約成本(清潔工勞動力成本/垃圾桶固定成本等),又同時收獲一條條完整而美觀的街道。
此外,由城管部門牽頭,多種方式宣講“人人少產垃圾,培養新的個人環境行為”。城市道路上,隨地隨時可見廢物箱是營造公眾“垃圾分類入桶”的情景,這個階段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個階段則是塑造新的“少產垃圾”的好習慣。“市民對待城市道路垃圾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到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分類和收集、處理處置整個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