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奮斗2021|“四新經濟”添動力 產業換裝“創業芯”

2021-01-12 10:45 大眾報業·半島網閱讀 (145637)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好


  新年伊始,隨著“解決好種子問題”被列入國家今年重點任務,剛剛入選山東省瞪羚企業的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企業總經理助理劉志云告訴記者,通過砧木育種技術自主創新,目前公司在國內瓜類嫁接砧木領域市場份額第一,但要真正實現在種源細分領域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突破,資金和人才對于企業來說尤為急迫。對此,青島相關政府部門及時出手,無縫對接業界高端科研機構,這讓他們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模式,是這座城市與其中眾多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企業的互動縮影。在青島,越來越多企業有了依靠自主創新攻城拔寨、領跑賽道的“奮斗魂”,而政府則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培育壯大內生動力,鑄造驅動城市產業更新的“創業芯”。

   頂級科研院所與種企“結對子”

  春秋時期,因為中計使用越國提供的被煮熟的稻谷播種,導致吳國第二年顆粒無收,并自此一蹶不振,最后國都也被攻陷。這一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假種子案”,被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企業內訓的“必修課”,時刻提醒員工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種企,依靠自主創新始終是我們企業的立身之本。”劉志云說,公司在2012年開始致力于自主研發,將蔬菜嫁接所需的砧木作為主要研發項目,目前在瓜類砧木育種方面已經處于行業引領地位,并且在口感、產量、抗病性等果蔬繁育指標方面完全不輸國外先進企業。

  以企業自主研發的黃瓜砧木為例,一茬每棵可以多摘三條黃瓜,畝增產可達4000斤左右。“在推出我們的砧木以前,國內砧木市場大多以日本進口為主,但是現在可以說我們已經拿到了這個細分領域的市場主導權。”劉志云告訴記者,企業目前每年在全國推廣的30萬畝黃瓜,預計為農戶增收可達24億元。

  隨著國家“藏糧于技”戰略的提出,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是每一個種企的時代使命和責任。與此同時,相對于其他一些行業,農業科技企業研發周期長、成本負擔大、人才供應短缺等矛盾也愈加突出。關鍵時刻,企業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的“神助攻”。

  “包括區市兩級的組織部、科技局等等部門經常性地跟企業溝通交流,了解我們的現實所需。”劉志云告訴記者,這些溝通不止停留在口頭,而是有著實實在在的結果。目前,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業界頂級的科研院所機構都已經在青島市相關部門的牽線下與企業實現對接,并且將進一步探討共同建立育種研究院等院企合作項目。

   為研發投入不計成本

  最近,對于國內智慧停車賽道領跑者青島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可謂喜事不斷。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國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收獲青島科創母基金投出的超4000萬元投資,這也是該基金落地后投出的第一筆資金。

  2014年,松立集團總裁劉寒松看準了路內停車智慧化改造這一行業“空白”。他沒有猶豫,通過邀請專家進行多次論證,最終以此為突破口,擇定了企業的視頻技術數字化應用場景。此后,經過兩年的研發測試,全國首個基于智能側向視頻識別技術的城市級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誕生,而企業也憑借全球首創的智能側向視頻識別技術,成功在五年時間內落地20多座城市,管理泊位近20萬個,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智慧停車行業領跑者的轉身。

  “我們對研發的投入是不計成本和代價的。尊重研發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成果,為他們提供平臺自由發揮才智,并愿意為他們的探索和試錯買單,不斷提升智慧停車行業的技術、標準和高度。”在劉寒松看來,自主創新讓企業成功突圍,也是“四新”經濟的奧義所在,只有牢牢把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從而驅動企業持續保持領先優勢,不斷前行。

  據了解,目前松立集團智慧停車板塊已擁有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外觀設計專利32項,軟件著作權370項。同時,還以此為依托,完成了向“智慧社區”等領域的商業模式生態化拓展,并定下了2022年登陸科創板的發展目標。

   硬核政策引來芯片企業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于城市而言,需要運籌帷幄的膽識與謀略。

  在青島日漸繁茂的熱帶雨林式創業生態中,對于科創企業的支持政策正在融入城市發展的體制機制,助力更多自帶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基因的企業安家落戶。

  近日,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簡稱“科創16條”),從建設東部沿海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等不同維度精準施策,可謂“干貨”滿滿。

  系統性精準滴灌與培育下,像松立集團這樣憑借自主創新,成立不到十年,甚至是五年內新崛起的佼佼者,正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留學美國的核芯互聯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胡康橋,主打高性能模擬芯片在工業上的應用,短短兩年時間就研發出20多款芯片,未來將沖擊科創板。雖然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青島在芯片人才供給上有不小的差距,但在談及核芯互聯為何最終還是將總部和未來上市主體放在青島時,胡康橋認為,政策支持和產業集聚度是最大的因素。

  以嶗山區的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為例,通過打造芯片設計與研發的產業聚集區,中科院青島EDA中心、青島芯谷高通中國歌爾聯合創新中心、歌爾微電子、大唐半導體、矽昌通信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產業項目入駐。嶗山區還出臺了全省首個系統的微電子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提供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服務、房租補貼、一次性項目啟動經費補貼、工程流片費用補貼等政策支持,像核芯互聯來嶗山區落地幾乎是“拎包入駐”。

   平臺思維助力企業裂變

  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是“四新”經濟的代表,同樣還有很多輕資產,但重知識、跨界融合的項目也是“四新”經濟。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就提出,加快發展“四新”經濟,做大做強平臺經濟、共享經濟。

  傳感器產業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性產業之一,是感知世界之基、也是萬物互聯之本。去年12月29日在青島舉行的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大會上,12個項目簽約入駐中青科智能傳感器科技產業園。中青科智能傳感器科技產業園董事長趙兵告訴記者,這是一處位于城陽區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旨在打造以傳感器、新材料技術為支撐,以智能傳感器、壓電陶瓷材料、壓電薄膜材料為方向,以物聯網、總部辦公、產業基金、新舊動能轉換基地為依托的國家級傳感器技術研發中心、先進傳感器技術成果轉化基地、物聯網創新發展示范標桿園區。建設以納米科技及MEMS傳感器封裝、測試、器件、模組等產業全套生產線為核心的全生態圈共享工場,服務以國內納米科技及MEMS傳感器上下游企業。產業園于2019年8月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現總入園企業及項目已達20多個。

  作為傳感器產業集聚區,趙兵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發揮平臺作用,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