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創出3個“世界之最”

2020-10-30 07:26 大眾報業·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205519) 掃描到手機

大型車輛到位,準備開工。 

一名工人在效果圖前留影。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見習記者 劉寶年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10月29日上午,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儀式在西海岸新區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開工,北部戰區海軍副政治委員柳恩濤,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國際隧道和地下空間協會主席嚴金秀出席開工儀式。

膠州灣第二隧道是“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重大工程、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第二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里,項目建設開挖土石方量超過800萬立方米,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復雜程度最高的重大工程。隧道建成后,將有效暢通膠州灣東西兩岸人流物流,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服務青島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

薛慶國參加開工儀式并致辭。市領導祝華、孫永紅、張大勇、李眾民、周安,市委有關部委、市直有關部門、有關區市負責同志,項目建設組織單位、各參建單位及社會各界嘉賓、市民代表等參加開工儀式,共同見證膠州灣第二隧道順利開工。

■工程看點 世界第一長 最深點距海平面155米

10月29日8時,記者從市南區新浦路驅車近一個半小時,到達西海岸新區黃島街道劉公島路開工儀式現場,十幾輛挖掘機、土方車、濕噴臺車一字排開,不少市民已在此守候見證這一關鍵時刻,在老黃島居住了近二十年的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隧道要開工了,他難掩內心的激動,“我早上八點就過來了,前天在路邊看到開工儀式的指示牌,我們就住在附近,今天特地來現場看看,盼了多少年了!聽說第二隧道的長度是第一條隧道的兩倍,施工難度肯定不小,這得需要專家反復論證。”奚先生說,不光是他們一家,周圍鄰居也都一直關注著第二條海底隧道的進展情況。

隨著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宣布開工令,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正式開建。據悉,膠州灣第二隧道建設規模居世界海底隧道項目之最,是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該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膠州灣第二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里,是膠州灣隧道的兩倍,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里)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項目建設開挖土石方量超過800萬立方米,超過日本青函海底隧道(520萬立方米)和英法海峽隧道(480萬立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該工程最深點距海平面155米;隧道盾構段開挖外徑15.8米。本項目按城市快速路兼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級為一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時速80公里。預計建設工期為6年,對于一些市民關心的建成后隧道是否收費的問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回應,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和對形勢的研判,膠州灣海底隧道目前不具備取消收費條件。據了解,海底隧道是企業投資的經營性城市道路,按照規定,是要收費的。另外,第二條海底隧道建設,恐怕也要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模式,也要通過企業和社會投資來解決。

\ 解 疑 \

A

為何要建二隧? 疏解飽和交通,深入對接東西兩岸

2011年6月30日,膠州灣隧道和膠州灣大橋同日通車,9年里“一橋一隧”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青黃兩地天塹變通途,膠州灣隧道為青黃兩地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24小時全天候保障,極大促進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和青島同城一體化進程,加強了環膠州灣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為西海岸新區乃至青島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隨著青島三城聯動,尤其是青黃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青黃兩岸往來日漸頻繁。膠州灣隧道通行量的日益飽和,數據顯示膠州灣隧道通車九年,累計通行車輛約1.61億輛次,日均通行8萬車次,承載了超6億人次市民出行,青島東岸西岸聯動發展亟需在環灣交通一體化上進一步謀篇布局,建設第二條海底隧道已經是大勢所趨。有分析數據測算到2025年,青島東岸城區和西海岸新區之間已貫通的3條主要道路將基本實現飽和,跨膠州灣交通的提前謀劃舉足輕重。其實青島要建“二隧”消息已經傳了多年,二隧怎么建,建在哪是關鍵。

據介紹,工程采用鉆爆法與盾構法的組合工法施工,為實現隧道交通流的多級疏解,兩岸計劃分別設置了1主+N輔多個出入口,西海岸新區端疏解方案計劃主線隧道過澎湖島街后接淮河路,同時在澎湖島街路口向南設置一對進出匝道,向北在秦皇島路上預留一條出口應急道。

青島端疏解方案計劃主線在青島港附近登陸,順接杭鞍高架和新冠高架,北向設置一對進出匝道接環灣路,并預留快速銜接溫州路隧道的條件。

在青島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青島市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秘書長李光全看來,膠州灣第二隧道在兩端陸地銜接點的選擇上也頗有深意。“這個位置的選定既要考慮輻射范圍又要考慮交通疏解能力。從大青島層面看,東岸城區連接人口重心,西岸城區則連接工業重心,把東西兩岸人口和產業高密集的地方進行深入對接,更有利于兩地協同發展;從西海岸新區層面看,新的隧道建成后,則有利于老黃島片區的發展找到新增長點,進而引領全區的統籌發展和梯度發展。”

B

誰可以走? 客運為主,將兼顧中小型貨運

膠州灣第二隧道面臨很多的技術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接受半島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土方工程量巨大,對于巨大的開方,如何變棄為寶,所以就要推動盾渣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第二,隧道要穿越滄口斷裂帶,如果處理不好,將產生透水重大事故,所以要采用一些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工藝;三是,要用長距離的超長通風技術來保證施工安全、人身安全;四是,盾構斷面超過了15米以上,屬于超大直徑的盾構施工技術等。他認為對這樣一個工程,一定要建設出一個高品質的隧道,構筑一個超百年的工程,要科學規劃、技術支撐、保護生態、安全可靠,第一,要建立一個基于數字化的精細的超前地質預報預測系統,來全面掌握隧道地下的地質情況,為保障施工安全提供技術支撐,二是要研發基于新材料的韌性隧道結構,為未來長期的隧道安全提供技術保障,三是要研發基于自動化、智能化的施工裝備,保證高效、安全、高質量地貫通,四是要建立基于現代監測技術的防災減災體系,五是要構筑一個基于智慧化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保障體系,通過技術創新,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這條隧道的建設。

膠州灣第二隧道將搭建工程創新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積極探索海底隧道與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理念,克服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鉆爆法隧道海中對接等世界級難度挑戰,將在超長跨海通道建設領域起到先行示范作用,引領國內外海底隧道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領域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

相較于膠州灣隧道只允許客車通行,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的定位則是以客運為主、兼顧中小型貨運的跨海通道,從而滿足了一部分東西兩岸的貨運需求。國際隧道和地下空間協會(ITA)主席嚴金秀表示,膠州灣第二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長的公路海底隧道,規模最大,雙向三車道,海中段非常長,施工難度非常大,是一項世界級工程,對國際類似工程的建設都有巨大的指導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表示,這條隧道的開工建設對于推動大青島的交通建設,推動青島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是一項世紀工程、惠民工程。

[ 意義 ]

“雙隧時代”將改變區域概念

作為青島市全面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征程中的重要基建載體,膠州灣第二隧道建成后對于緩解跨灣交通壓力、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對外開放橋頭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開工儀式上,青島國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輝表示,國信集團將傾盡全力組織好膠州灣第二隧道建設,團結各參建單位,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效率管理,全力攻克隧道建設的技術難題,確保工程安全有序推進,切實做到“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對城市負責、對人民負責”,努力將膠州灣第二隧道這個“成就城市夢想”的傳承之作,打造成為助推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落實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引領世界超長海底隧道未來的標桿工程、精品工程和百年工程。

二隧建成后,青島西海岸新區兩地、東西兩岸將步入一橋雙隧的時代。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在致辭中表示,膠州灣第二隧道連接青島主城區與西海岸新區,是“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重大工程、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能有效暢通東西兩岸人流物流,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助力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第二隧道建成后,將是世界海底隧道建設史上,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工程領域施工難度最高的超級工程,是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桿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青島科學智庫專家隋映輝教授認為該隧道建成之后,“二隧一橋”將改變“青島區域”概念,形成名副其實的“大青島”格局。二隧建設不僅使青島東西地區之間的聯系更加便利和緊密,而且使青島市民切身感受到東西交通發展為工作、生活帶來的無限便利。對產業布局、生活布局等將產生影響。二隧建設加快東西海岸變通途,將促使西海岸經濟社會發展發生進一步變化并逐步優化。尤其是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配套建設,將完全實現青島半小時城市區,一小時城市圈的空間格局。二隧建設以致形成二隧一橋的青黃交通網路,使大青島的空間格局更豐滿、更完善,更健全,對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乃至與長三角的經濟社會互通有無產生更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