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早7點左右,平度市同和路良友社區某單元一中年女子欲跳樓輕生,正在樓下靠活的50歲貨車司機宋玉武發現后第一時間報警,并找來棉被招呼眾人營救。不幸的是,女子墜樓后正好砸中宋玉武頭部,造成...
半島時評:讓“見義勇為群體”釋放更大能量
讓我們一起向這9位平民英雄致敬,為見義勇為者點贊,讓“見義勇為群體”釋放出更大能量。這能量,會讓社會更溫情,讓城市更平安,讓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受益者。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6月7日上午,半島記者從平度市見義勇為協會獲悉,“扯被”救人的9位市民將被認定為“平度市見義勇為先進群體”。現已確認6位“扯被”救人市民,因救人市民大多是過往人員,相互之間不認識,目前仍有3位救人市民沒有找到。
9位市民將被認定為“見義勇為群體”,這無疑令人振奮,也是他們應得的榮譽。在此之前,宋玉武先被認定為見義勇為,那是因為他的行為符合見義勇為要件,又因情況緊急使然。在認定“見義勇為群體”時,相關部門的態度是嚴肅而審慎的,進行了詳細調查和認真審核,探尋了事件相關的證據鏈。這種審慎是必需的,也是嚴格依法依規而行。而今,“見義勇為群體”的認定結果將正式公布,從官方口徑對9位市民的救人行為給予充分肯定,具有巨大的示范價值。
這是對見義勇為認定標準的一次高調重申。“見義勇為”是道德高尚者的價值取向,而非好人受傷后的“哀榮”。我們必須向宋玉武致以崇高的敬意,但也不該遺漏其他救人者。畢竟,他們跟宋玉武一樣,都是基于良心的選擇,在關鍵時刻主動挺身而出,甘冒風險,只是沒有受傷而已。換言之,見義勇為本身與是否受傷并無必然聯系。
過去,在一些人眼里,見義勇為事跡必須感人,見義勇為者必須付出沉重代價,否則就會覺得“成色不足”,從而無形之中抬高了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門檻。這顯然是一種偏見。一方面,對見義勇為者不公平,可能造成他們得不到應有的榮譽和獎勵;另一方面,也可能讓見義勇為者陷入“孤勇之境”,放大見義勇為的風險,還會客觀上造成冷漠之勢。眾所周知,救人往往不是靠一人之力就能救成的,比如“扯被救人”便是如此。這樣的偏見,與見義勇為獎勵機制的初衷是相背離的。
這一次,平度市相關部門用實際行動,對社會上的偏見進行了強有力的糾偏。這樣的糾偏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既是保護、鼓勵見義勇為者,也是對公眾利益的保護,有利于進一步形成人人向善的局面,讓扶危濟困、“該出手時就出手”在青島形成良好風尚。
這一次,“見義勇為群體”中有3位市民尚未找到,這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當事市民“只求救人,不求回報”的美好心靈。這樣的心靈是一個城市最美的風景。這些天,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他們,而尋找他們的過程,也是對見義勇為精神的一次普及,是對城市文明的一次浸潤。希望那3位市民能主動認領這份本該屬于自己的榮譽,也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向本報提供相關線索。
讓我們一起向這9位平民英雄致敬,為見義勇為者點贊,讓“見義勇為群體”釋放出更大能量。這能量,會讓社會更溫情,讓城市更平安,讓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受益者。